《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六
問:《周易》第四十一篇《損》文講述了什麽?
答:為君子講述財富"減損"的政治道理,即應該減損的一定要減損下來,以及"損上益下"的道理。
《損》原文內容:
“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曷 之用二簋,可用享。
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損》文講述的意思是:
“減損,其目的是為了用之於民,很正確,沒有害咎,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而對於祭祀,何不用兩種簡單的器具裝用食物來代替。是啊!所做的事情應盡快去辦,沒有過失,目的是酌情減少損失,更有利於未來。不可征戰;不但不減損,而且增長財富。三人做事,則會損害一人的利益;而一人做事,則能得到朋友的支持。減少疾苦,讓喜慶之事盡快出現,沒有過失。有的人增加而擁有了財富,隻要不苛刻,不行邪惡,則是大吉的事情。不減損而增加財富,沒有過失,前途光明,長久的發展都是有利的,更會得到臣民的擁護。”
“損”:減少,喪失。“損”在本篇裏的意思是指財富上的減損,類似現在所講的扶貧,惠民政策。即“財富上的減損,其目的是用之於民,這是正確的路線方針”。本題目的意思是“財富的減損,是為了民生,是大吉的事情,沒有過失,對未來長久都是有利的。”
《損》文又通過舉例說明哪些事情是應該減損哪些應該增益的道理。
不該減損的,一定不能造成減損的道理。如提到的祭祀 ,要最簡單的用之,一定要使財富得以減損下去的道理,祭祀上不能造成財富的浪費。再如征戰問題,沒有了戰爭,自然財富不但不減損,而且是增益的結果。
《損》文中還從“損”的另一麵,即增益的一麵來論述。“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這意思是“有的人因增益而擁有了財富,隻要不苛刻,不邪惡,是大吉的事情”。這是從“損”的另一麵,即增益的一麵來對比說明財富增加的道理。作者並不反對擁有財富,而倡導的是遵守財富之道。
最後是歸結本篇的中心思想:“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即"不減損而增加了財富,沒有過失,前途光明,長久的發展都是有利的,又會得到臣民的擁護"。確實,無論小到個人,家庭;大到集團,國家。經濟實力是生存與發展的根本。這裏的“得臣無家”,是說“得到臣民的擁護而忘掉個人小家私利。
《損》文是圍繞著“損”展開的論述,闡述了損上益下,用之於民的政治道理。對於百姓之事,即民生之事,對於君子的財富減損是有益無害的事情;而對待祭祀之事,應避免浪費財物,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鮮明的立場與觀點。作者關心的是民生,而反對的是祭祀與戰爭。恰恰作者的時代,諸侯國裏所重視的是“祀與戎”。這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明了作者的進步思想。
總之,《損》文講述的減損或增益都是有原則的,講出了辯證道理。並指出那些擁有財富者,隻要不苛刻,不做壞事,財富來的正當,擁有財富同樣是大吉祥的事情。表明了一種思想,人人都可發家致富,隻要不背離原則,不去做邪惡之事,擁有財富是好事情。《損》中心體現了“民本”思想,隻有愛民,才能得到民眾的擁護。這依然是為“君子”講述的政治道理。
《大象傳》通過《損》而闡發出"君子以懲忿窒欲"的道理來。這是說"君子因此要懂得消除忿恨、節製欲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