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五
問:《周易》第二十篇《觀》文講述了什麽?
答:《觀》文是為君子講述如何正確地觀察認識事物的道理。
《周易·觀》篇全文是:
“()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窺觀,利女貞。觀我生進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觀我生,君子無咎;觀其生,君子無咎。”
《觀》文講述的意思是:
“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如洗心革麵,不再重現錯誤,這正是有了愛和**地情懷所致。像兒童那樣觀察認識事物,這對勞動百姓來說沒有什麽過失;可對治理國家的君子來說,就會帶來恥辱。觀察認識事物不全麵,如同從門縫向外看東西,這是有利女人之道。觀察認識自己國度生民的狀態,才能知進退。觀仰熟悉一個國家的禮樂風尚,才有利於成為君王的輔佐。觀察認識自己國家生民狀態,不至於失誤。觀察了解他國生民狀態,君子就不會出現過失。”
《觀》篇裏所論述的觀察認識事物方法,是辯證的,也是理性的。作者是反對“童觀”,“窺觀”這種不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無疑作者提倡的是正確的去觀察認識事物。本篇在圍繞著如何觀察認識事物來論述,給君子提供了政治上知進退的方**。
《周易》是政治哲學,《觀》篇內容是講述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反對“童觀”,“窺觀”這種認識事物的錯誤方法。“童觀”是一種幼稚的,不成熟的認識事物的行為;“窺觀”猶如從縫隙裏觀察事物,是隻見其偏,而不見其全。錯誤的觀察,必然導致錯誤的判斷,這是符合邏輯的。作者從政治上闡述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君子由此正確地觀察國計民生,不但了解本國的國情,而且還要知晚它國的國情,才能保證君子知進退,才能保證君子治國安邦上的正確行為。這就是《觀》篇的中心思想。
《大象傳》通過《觀》文而闡發出“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先代的君王能夠視察四方,觀察民風,施行教化)”道理,這是《大象傳》發展了《觀》文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