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二十六

《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二十六

  《周易》問答


  問:《左傳》裏記載的《周易》是個什麽樣的內容格式?

  答:《左傳》一書裏無論是引用《周易》裏的文辭以闡明事理,或是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所反映的《周易》與今本《周易》完全是個不相同的格式,即《左傳》所用的《周易》是“繇題”式《周易》文本。


  現將《左傳》一書裏引用《周易》的文辭以闡明事理的例子舉例如下:

  “秋,龍見於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信乎?對曰:……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同人"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其"夬"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坤》之"剝"曰:‘龍戰於野。’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


  這一段記述了“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裏有龍出現在絳城郊外,魏獻子聽說此事,並向蔡墨問龍一事。蔡墨回答魏獻子時,是引經據典來證明他認為古時候是有龍的。蔡墨所引用的就是《周易》“乾”、“坤”兩文裏出現帶龍的句子,來證明所認為古時候有龍的證據。


  我們先看今本《周易》裏“乾”卦內容格式。


  《乾》


  (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我們通過今本《周易》“乾”卦結構格式及內容與《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裏引用《周易》“乾”裏的凡帶龍的內容及稱謂對比來看,《左傳》裏引用《乾》裏帶龍的句子等同於今本《周易》“乾”卦裏帶龍的“爻辭”。


  現列舉如下:

  《乾》之"姤" =“《乾》裏的"初九"

  《乾》之“同人”=《乾》裏的“九二”


  《乾》之“大有”=《乾》裏的“九五”


  《乾》之“夬” =《乾》裏的“上九”


  《乾》之“坤” =《乾》裏的“用九”


  我們通過這一引例中的稱謂及內容,發現“春秋《周易》文本,以《周易》一書裏的符號及名稱,作為《周易》每篇裏“繇題”(或稱“繇稱”)的排列格式。因《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裏引用《周易》“乾”裏凡帶龍的句子稱謂是“姤”、“同人”、“大有”、“夬”、“坤”,即五句話。而我們可從今本《周易》“乾”卦裏看到的一共是‘八句話’,分別是:一句是《乾》卦的卦辭,即“元亨利貞”。有六句是所謂的“爻辭”,從“初六”到“上九”的稱謂及爻辭內容。還有一句為“用九”的稱謂,其爻辭是“見群龍無首,吉”。其中六句的爻辭裏有兩句爻辭,即“九三”與“九四”爻辭中沒有帶“龍”一說。所以《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的引用中就沒有引用這沒帶龍的兩句話。若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裏的引用稱法,來恢複春秋《周易》文本裏的《乾》篇,就是如下的結構形式及內容:

  ( )乾、元亨利貞。


  ( )姤: 潛龍勿用。


  ( )同人: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履: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小畜: 或躍,在淵,無咎。


  ( )大有: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夬: 亢龍有悔。


  ( )坤: 見群龍無首,吉。


  (說明:因打不出“畫符號”,故以( )括號是代替)

  這就是春秋《周易》文本裏《乾》的結構形式及內容,這種結構形式,正是以《周易》一書裏的符號及名稱來排序《周易》每篇裏的句子題目(是以每篇裏所用的一個六聯體“畫符號”的第一劃變起而產生出一個不相同六聯體“畫符號”做為第一“繇題”的“畫符號”),自然每個六聯體的“畫符號”和《周易》裏名稱已是相配合在一起的了,知道了一個“六聯體畫符號”,也就知道是什麽名稱。如看到一個( )這種六聯體“畫符號”,就知道是《乾》裏的“畫符號”。故春秋文本《周易·乾》裏的以“繇題”為編排繇辭的序列,就是用六個逐次變化的“劃道”所產生出六個不同的《周易》裏所用的“畫符號”和名稱來使用的。如春秋時期《乾》裏所用的“畫符號”是由這種“+”六個相同的符號上下排列組成,若從初劃符號“+”變成“∧”(其它五個劃符號不變),就得出不同於《乾》裏所用“畫符號”之外的另一個六聯體“畫符號”,即《夬》裏所用的“畫符號”。也就把這個“畫符號”和《夬》名稱用作《周易·乾》裏的第一“繇題”裏符號和名稱。《乾》裏的其五個“繇題”如此類推,所通過“變劃”,逐此得出其它的“畫符號”和名稱來。如《乾》裏所用的“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的名稱(《周易》裏六十四篇被分割成六句繇辭的有六十二篇,其隻有《乾》與《坤》裏多出一句繇辭,《乾》裏用《坤》名稱和“畫符號”作多出一句繇辭的“繇題”符號和名稱,相反《坤》多出的一句"繇題"則用《乾》符號和名稱),這樣才會出現《左傳》裏說的“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田’”、“其‘同人’曰‘見龍在田’”的說法來。


  我們再看《左傳》一書裏記載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和出現的“其繇曰”的說法(這說明那時把《周易》裏的句子看成是卜筮的“繇辭”了)。


  如:《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公曰: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亨於天子’之卦,戰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複,亦其所也。晉侯辭秦師而下。”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棠公死,偃禦武子以吊焉,見棠薑而美之……武子筮之,遇《困》之“大過”,史皆曰:吉。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風隕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困於石’,往不濟也,‘據於蒺藜’,所恃傷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當之矣!遂取之。”


  我們也將以上《左傳》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說法,把《大有》和《困》的格式恢複如下:

  《大有》


  ( )大有、元亨。


  ( )鼎: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


  ( )離: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 )睽: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


  ( )大畜:匪其彭,無咎。


  ( )乾:厥孚交如威如,吉。


  ( )大壯:自天佑之,吉, 無不利。


  《困》


  (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 )兌:臀困於株木,入於幽穀,三歲不覿。


  ( )萃: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


  ( )大過: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 )坎: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


  ( )解: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 )訟:困於葛藟,於臲兀,曰動,悔有悔,征,吉。


  由此證明《左傳》裏無論引用《周易》或是以《周易》筮之,同是一個文本的《周易》,即“繇題”式《周易》(或稱春秋文本《周易》。這種文本《周易》的內容格式是


  “畫符號”十名稱十文辭十繇題符號十繇題名稱十繇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