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五)
“六十四畫符號”若以“+”和“∧”即下兩種符號:
+ ∧
這兩種“符號”作為基礎符號,而兩兩重疊(即“兩聯體”組合)隻能組合出以下四個不相同的“兩聯體”符號:
+ ∧ + ∧
+ ∧ ∧ +
若有“+”和“∧”為基礎符號,以“三聯體”為一組合,就會出現如下八個不相同的符號:
+++∧∧∧+∧
++∧∧∧+∧+
+∧∧∧+++∧
這是以四個不相同的“兩聯體”符號為基準,也就是在四個不相同的“兩聯體”符號上分別再加上“+”和“∧”,“兩聯體”的組合變成了“三聯體”組合。那麽,這個“三聯體”的組合,也就是在“兩聯體”基礎上的翻番,也就是翻倍的意思。實乃以“+”和“∧”這兩種“符號”作為基礎符號,從“兩聯體”到“六聯體”的組合是翻四番。也就是在四的基數上翻四番就是六十四了。無論是以“+”和“∧”,或是以“—”與“∧”,或是以“——”與“— —”作為基礎符號來組合出“六聯體”符號的方法道理是一樣的(當然這套符號的初始組合是以“+”和“∧”為基礎符號)。
這八個以“+”和“∧”為基礎的“三聯體”符號,是推演排列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即“六十四畫符號”)組合產生的必然過程。這本身是個自然而然的排列過程,可到帝國時期對這八個不相同的“三聯體”符號,賦予上最為神秘的各種學說。當然在帝國時期裏已把這套符號早期以“+”和“∧”寫法為組合的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改變成以“——”與“— —”的寫法為組合的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由此這八個“三聯體”符號,在進入帝國時期被說成是伏羲創立的“八卦”符號,再後來對這套“三聯體”符號又出現了各種的圖式來表示,又進一步附會出什麽“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由此這個“八卦”之說,成了中國“易學”上說不清,道不完的最最‘博大精深’的學問了。
以下是我們今天所見的屬後封建時期裏有這套“三聯體”符號演義出的諸種“八卦”圖式:
①
②
③
④
⑤
(因無法上傳圖片,故略)
這些“八卦”圖式,成了後封建時期裏易學文化圖騰。後封建時期裏的“八卦”諸說,實乃就是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組合產生過程中的“三聯體”組合而已,而被神化為伏羲始創,又借《周易》一書裏的八篇名稱為這八個“三聯體”符號之名,又給這八個“三聯體”符號,賦予上八種物象(即天、地、風、火、雷、澤、水、山)。在後封建時期裏這套“三聯體”符號由此成為八卦筮術上不可分割的筮卜工具,同時又成為後封建時期裏神秘思想的源泉。
這套八個不相同的“三聯體”符號,本身是以兩個不同的符號為基礎,而相互排列到“三聯體”時出現的組合,又有任何神秘可言呢?而從考古上發現屬這套符號裏的某些“六聯體”符號的上限也沒有超過商代中期。在商代早期已有精美的青銅器,而且青銅器上已有精美的紋飾與浮雕。那麽,在商代中期產生一套類似於“數序”的符號組合,又有什麽可神奇的呢?我們在前麵所舉的商代與西周時期不同器物上出現的三十六個“六聯體”符號來看,從那些“六聯體”符號裏完全能分辨出八個“三聯體”的符號組合。這並沒有任何神秘可言,但古人沒有“數”的科學觀念,在萬物有神論的思想支配下,又常常把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理解成神的意誌。所以這套“三聯體”符號被演義成“八卦”符號後,既成為卜筮(算卦)的工具,又不斷賦予其神秘學說就可想而知了。???
這套符號若每組以“四聯體”的組合,那麽,必然會組合出十六個不相同的“四聯體”符號來。如把八個“三聯體”符號每個添進去基礎符號“十”,就變成了八個“四聯體”符號:
+++∧∧∧+∧
++∧∧∧+∧+
+∧∧∧+++∧
(上是“三聯體”下是“四聯體”符號)
+++∧∧∧+∧
++∧∧∧+∧+
+∧∧∧+++∧
++++++++
再同時把八個“三聯體”符號每個添進去基礎符號“∧”,也變成了八個“四聯體”符號:
+++∧∧∧+∧
++∧∧∧+∧+
+∧∧∧+++∧
(上是“三聯體”,下是“四聯體”符號)
+++∧∧∧+∧
++∧∧∧+∧+
+∧∧∧+++∧
∧∧∧∧∧∧∧∧
這樣將“三聯體”符號加進去“+”與“∧”,就變成十六個不相同的“四聯體”符號了:
+++∧∧∧+∧+++∧∧∧+∧
++∧∧∧+∧+++∧∧∧+∧+
+∧∧∧+++∧+∧∧∧+++∧
++++++++∧∧∧∧∧∧∧∧
這種組合,猶如數字遊戲組合而可循的規律,但古人不能理解,就以為是神奇的東西,就逐步給賦予上神秘的色彩。
若以每組為五聯體的“+”與“∧”來組合不相同的符號,必然會組合出32個不相同的“五聯體”符號。且看下麵“五聯體”符號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