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 新型軍器
巾幗軍的主力早已被鮑三娘帶著去陳留打仗了,美思雖然焦急,但不得不耐心等候開封和濟陰等地的官兵來接應,帶領兩千巾幗軍看守山穀中的鮮卑軍,將他們招降收編
。與此同時,劉封派人向滎陽報信,即刻從附近召集醫生趕來蔚縣,再從洛陽調一百軍醫來,將這些投降的鮮卑軍全部閹割,照搬先前在夷洲對付倭寇的方式,殺了他們太
過便宜,至少也要把戰場清掃幹淨再做處置。
“大哥,昨夜吹的的那銅喇叭是何物?好生響亮啊!回蔚縣的路上,關索忍不住好奇趕上劉封來問。
“此物名叫衝鋒號,以後會專用於軍中,在衝鋒陷陣時代替鼓聲發令!
劉封頭戴鬥笠,用黑紗罩住臉部,帶著關索幾人快馬幹回蔚縣。
如今軻比能被俘,鮮卑軍潰不成軍,陳留戰事已經進入尾聲,還有幾日便要立秋,安排完後續之事,也該馬上趕回河內與司馬懿決戰了。
“衝鋒號?關索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器物,歎道,“這等高亢嘹亮之聲,聽起來叫人精神倍增,若在衝鋒陷陣時響起,那殺敵當真過癮。
劉封聞言慨然一笑,作為一名軍人,雖然他的職位不算高,但對衝鋒號的聲音有著特別的情愫,昨夜衝鋒號響起之時,他恍惚有種回到軍營操場上的錯覺。軍號幾乎時時刻刻伴隨著每一位軍人,甚至融入靈魂之中,起床、出操、吃飯、訓練,不管是什麽時候,軍號都會在不斷響起,渾激越的軍號聲中,給予軍人無窮無盡的
力量,甚至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當然軍號最主要的作用還在於以最快速度的向下級部隊傳達指揮軍令,通訊能力的快捷程度決定一支軍隊能否充分發揮出最佳戰鬥力。將令以最快速度、最大保真度的傳達給每一個士兵尤為重要,這也是古今曆代名將都十分重視號令的原因,孫武甚至為了嚴肅軍紀,不惜以殺吳王嘴寵愛的妃子來訓誡吳
軍。這個時代軍隊傳令還以鍾鼓為主,擊鼓進,鳴金退,以鑼鼓為主要結合傳令,而南中蠻人和鮮卑軍等則以牛角為主,有些套一截竹竿,聲音沉悶長遠,穿透力強,可以壓
製住戰場上雜亂的聲音。鼓聲雖有鼓舞士氣的作用,但在劉封看來還是略顯不足,在廣袤的戰場之上,如果寬闊而又風大,很可能會受到影響,更何況敵我兩軍都用鼓聲時,很難分清軍令,所以
中軍大旗一旦倒下,沒有了旗號的配合,便會全軍大亂。劉封自然便想到了最熟悉的衝鋒號,這個在熱兵器時代出現的通信工具,在冷兵器時代的優勢更為明顯,在槍炮聲中依然能清晰地送入每一個士兵耳朵裏,更不要說戰馬
衝殺的戰場上了。而且衝鋒號音調激越高亢,氣勢磅礴,那鮮明的音調最能鼓舞士氣,當司號員手中高高舉起的飄動著紅綢帶的衝鋒號,隨著那“嘀嘀噠噠聲音穿越戰場,在視覺、聽覺和
情感上都有強烈衝擊,仿佛在鼓聲之上為全軍注入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向敵軍發起最後的衝鋒。衝鋒號對劉封來說是一種情懷,更是在這個時代戰場上的又一大利器,別看它隻是小小一個銅喇叭,但作用不容小覷,不止是聲音突出,還多了一道傳令方式,這可是工
坊經過無數次試煉才打造出來的,唯有在巾幗軍中試用,還未在全軍推廣。關索還沉浸在昨夜的衝鋒號聲中,今早他鼓弄了許久也沒有吹出個滿意的聲音來,催促道:“大哥,這衝鋒號確實不錯,趕快在我軍中先配置好,到時候叫繼業羨慕羨慕。
“放心吧,我已命工坊在趕製了,劉封笑了笑,忽然又心疼歎道,“衝鋒號要用孰銅打造,那可都是錢呐!
“嘿,大哥,你也忒小氣了些!關索不屑地撇撇嘴,“等打了勝仗,滅了魏國,多少錢財不都是我們的?堂堂大漢麒麟王,你這……格局也太小了些。
“你小子,竟還笑我格局小?劉封氣得哭笑不得。關索得意地揚起下巴,能在劉封這裏占到便宜,可不是容易的事,驕傲僅僅維持了兩個呼吸,又轉頭問道:“大哥,還有昨晚那石碓爆炸,威力著實不小,明明就是幾個鐵
球,為什麽這麽厲害?
“那可不是鐵球,既然能爆炸,自然就叫炸彈!
說起此事,劉封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昨夜試驗的成功,可能將會徹底改變以後的戰局,甚至有劃時代的作用。
“炸彈?關索一怔,撓著腦袋問道,“大哥你是如何做出來的?
“這可不是我一人之功,劉封歎道,“這可是凝結了無數人的智慧才有此結果。
關索言道:“如此腦袋大小的鐵球,便能殺掉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威力著實驚人。
劉封默然點頭,三年前他去涼州巡察,在祁連山巧遇天馬,留宿玉虛宮中,碰到了舊友古山居士,這家夥在成都吃癟之後輾轉西涼,改號鬆陽子在深山煉丹。劉封去的時候正好見他丹爐炸裂,丹爐中發現了類似火藥的東西,才起了製作火藥的心思,馬上派人到玉虛宮觀摩,專門看古山居士如何配置丹藥,將每次爆炸的配方記
錄下來,並告訴他們製作火藥的主要材料和比例,帶回軍中試煉,曆經三年之後終於有所小成,這一次也是首次用在鮮卑軍身上,效果還算滿意。
關索聞言大笑道:“大哥何不讓工坊大量製作這鐵球……哦,炸彈,回去給魏軍使用,保證殺得他們落花流水,望風而逃。
劉封卻是苦笑搖頭,仰天歎道:“唉,談何容易呐?
“這有何難?關索瞪大眼睛,雙臂張開,“若是我下令,不但要多造,還要造這麽大的,派人扔到魏營去,看炸不死司馬懿這個老東西的。“你呀——劉封指了指關索,笑罵道,“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