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縝密布局
漢軍與魏軍正麵拚殺一場之後,各自暫時罷兵,薑維在章丘整頓兵馬,這一戰損失近兩萬兵,雖然燒了毌丘儉的大營,但中了連環埋伏之計,還是讓他一陣後怕。
第二日細作便來稟告,為毌丘儉出謀劃策的正是鍾會,不想此人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心機,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昨夜鍾會與毌丘儉發生爭執,兩人同時退兵,讓出了東平。
先是毌丘儉一早便領大軍返回青州,於樂安郡和齊郡部署防線,鍾會並無多少兵馬,也隨後渡河北上,在平原駐兵,兩人分道揚鑣。
薑維聞報大喜道:“魏軍將帥不和,已生內亂,焉能與吾交鋒?”
陸凱笑道:“鍾會此人年紀雖小,但機謀恐在毌丘儉之上,其兄曾言鍾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今觀此人恃才自負,又好慕虛榮,恐非非常之人不能用也。”
薑維點頭歎道:“此人出任參軍便有如此本事,著實叫人意外,不過司馬懿終究用人有了差池,今其二人不和,正是吾取青州良機也。”
聽了細作稟告,薑維也看出來這鍾會是極好麵子之人,他與毌丘儉的矛盾,主要還是在於不肯承認錯誤,將一切責任都推到浴血奮戰的幽州兵馬身上。
勝敗為兵家常事,自己與毌丘儉交鋒也互有勝敗,並未見毌丘儉責罰任何人,但鍾會貶斥其麾下兵卒,這對毌丘儉來說是無法容忍的。
甚至在鍾會看來,或許他自認為計謀不差,確實是毌丘儉部下無能才導致此次大敗,若非自己鋌而走險,這一仗漢軍當真會遭受重創。鍾會雖然能夠設計籌謀,甚至比毌丘儉技高一籌,但終究初次帶兵,經驗太少,為了自己的顏麵犯了軍中大忌,就算毌丘儉能顧全大局隱忍,隻怕再也無人能聽他調度了
。
陸凱言道:“毌丘儉撤回青州,並非隻是與鍾會不和,想必是糧草輜重被毀,無力支撐!今其退兵,將軍可趁勢進入東平,與東路幼節接連成勢,共取青州。”
薑維笑道:“吾正有此意,馬上傳令王平先領兵取東平,某隨後便去接應,陸將軍方麵,有勞軍師派人告知軍情。”
“遵命!”陸凱和陸抗是同族,兩人交情本來就深,如今各為兩軍統帥,倒也配合默契。
毌丘儉在兗州兵敗退縮,此時的徐州境內,鎮守下邳的夏侯威也被攻破,退入琅琊郡,駐兵於即丘,與陸抗大軍對峙。
漢軍駐紮於蘭陵、郯縣和厚丘,對琅琊郡形成合圍之勢,如果不是西麵有泰山餘脈蒼山阻隔,東麵有茫茫大海為險,漢軍早已分三路殺進琅琊郡去了。再一次來到這熟悉的地方,參軍周魴感慨不已,僅僅才時隔兩年時間,一切已經物是人非,當年的齊王孫奮在這裏與夏侯楙交鋒,中計丟了徐州,如今陸抗又領漢軍來,
麵對夏侯霸兄弟,再次陳兵於蒼山之下。這一次周魴重新封為陸抗參軍,正是因為他原本為徐州刺史,對徐州境內熟悉,而且許多官吏曾為舊部,夏侯威敗退之後,各縣紛紛主動來降,其中有許多人就是念在周
魴昔日的恩情之上。
周魴任徐州刺史期間,知人善任,勤政愛民,不但百官敬畏,百姓也十分愛戴,頗受好評,此番重新歸來,也是眾望所歸。
下邳城的易主,才讓周魴有真正的撥雲見日之感,以往在徐州的一切謎團也終於解開,對麒麟王劉封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年下邳城中曹氏兄弟與泰山三傑交易馬匹,賣給江東軍營,孫奮大喜過望,全力支持,上下將官無不高興,唯有他一人反對,最終被孫奮告了一狀,又因周處之事被免
官返鄉。
兩國交鋒,魏軍的優勢就在騎兵之上,而東吳向來苦於坐騎稀少,通過無數方法求馬而不得,就算泰山三傑再有靠山,也無法將戰馬從幽州運到徐州,再轉賣給東吳、
那時候台中三狗固然隻手遮天,但曹爽為大將軍,這等資敵之事,要背上賣國罵名,他怎會不聞不問?
後來發生之事果然如他所擔心的那般,轉賣馬匹果然是夏侯楙的陰謀,先是借此挑起戰爭,繼而讓泰山三傑混入東吳內部,成為魏軍的內應。中原之變之後,夏侯楙在壽春迫於無奈投降,泰山三傑成為徐州兩路兵馬的眼線,轉變之快,讓周魴擔心不已,還不止一次提醒過陸抗要小心這些反複小人,甚至私下向
劉封寫信提醒,卻如同泥牛入海。直到陸抗圍攻下邳,假意要水淹下邳城,鬧得城內人心惶惶,曹氏兄弟作為內應開城之後,周魴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兩年前泰山三傑和曹家就已經投漢,這一切布局,都
是劉封在背後操控,甚至包括被從長安遣回的夏侯楙。
一想到這其中的種種過程,孫奮與夏侯楙的交鋒,周魴就覺得不寒而栗,這需要多麽縝密的心思才能完成此次布局?
回想起昔日種種,周魴早已心平氣和,漢家氣數未盡,這或許就是天意,如今大漢境內,百姓安樂,一片祥和,天下大治,不正是他所期待的麽?最讓他欣慰的,還是劉封對周處的教導,自從南征夷洲歸來之後,周處仿佛脫胎換骨一般,讓他老懷甚慰,甚至連那個不會講話的神女也欣然接納,這個女子有一種說不
出去的親和力,周魴根本無法將其拒之門外。
正想著徐州的局勢,忽然傳令兵進來遞上一封書信,見是陸凱所書,周魴不好先行拆開,便來中軍見陸抗。
陸抗此時正在調動各路兵馬,籌措糧草,準備趁勢進軍,一鼓作氣攻下琅琊郡,趙統、太史亨等都在緊急練兵。
周魴將書信遞給陸抗,笑道:“將軍,兗州來信了,大概已經擊退毌丘儉,我們也該加把勁了。”
陸抗將書信接過,看過一遍,歎道:“未料這鍾會竟有如此本事,隻可惜太過自傲,愛慕虛榮,恐難堪大用。”周魴一怔,拿起書信看了一遍,不禁想起了諸葛恪,這兩人似乎在某些方麵竟有些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