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肉爛在鍋裏
曹叡想起這次會盟是劉封提出來的,還不知道他意欲何為,隻好幹笑兩聲,讓人為劉封看座。
坐定之後,曹叡直接問道:“燕王侵吞我雍、涼二州,此次前來,莫非是來賠罪不成?”
“這天下本為漢家天下,何來侵吞之說?”劉封淡淡答道,看到身邊魏將臉有怒色,暗自冷笑,明明說這些場麵話沒什麽意義,這些人非要糾結,自己扛著大漢旗幟,又占據優勢,自然不怕他們挑釁。
看曹叡有些沉不住氣了,才說道:“本王此次前來,乃是為了共抗倭寇之事。”
震住場麵就夠了,過猶不及,古代文人有極端固執的,甚至為了所謂的大義連死都不怕,萬一碰到哪個隻重麵子的家夥跳出來,搞得不歡而散可就不妙了。
此言一出,司馬懿豁然抬頭,曹叡和魏國文武也都吃了一驚,他們倒不是吃驚劉封的舉動,而是劉封的情報竟然如此及時。
倭寇入境,前後最多有十日時間,消息才傳到洛陽,劉封便得到消息發出會盟的邀請,這隻怕不是什麽好事情。
董昭出列冷笑道:“一群小小的倭寇,陛下視之如草芥耳,旬月之間,定叫其灰飛煙滅,無需燕王親來插手!”
如果讓天下人知道魏國連一群小小的倭寇都對付不了,要和蜀國聯手,還不被人笑死?
劉封搖頭道:“此言大謬,倭寇雖然現在還不成氣候,但如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數百年來,沿海之地飽受其苦,本王此次前來,並非出手相助,而是要表明立場!”
“表明立場?”曹叡有些聽不懂,兩國相交,成王敗寇,哪裏還有什麽立場可言?
劉封看向曹叡,抱拳認真說道:“隻要陛下將這批倭寇殲滅,抓回十名俘虜交給本王處置,我們在此期間絕不犯境,並與陛下約定,若有人不識大體,天下共逐之!”
魏國大臣個個露出吃驚疑惑的神色,不明白劉封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滿寵冷笑道:“隻怕是蜀軍巧言密語,讓我等放鬆警惕,你們正好借機拿下潼關之地吧?”
劉封起身正色說道:“我早已經拿下長安,若趁勢而下,就算是潼關天險,隻怕此刻也已攻下,若非有誠意,本王又何必親來?”
曹叡皺眉道:“就算燕王所言是真,但倭寇所侵,乃是朕之疆土,何勞燕王相助?”
如果曹叡生在另一個時代,肯定會大笑劉封是太平洋上的警察,管的還挺寬!
“諸位要聽明白,本王是要講這些倭寇全部殲滅,活捉俘虜,而非僅僅是驅逐出去。”劉封一字一句地說道。
大家看劉封神色,似乎對倭寇極其不滿,連司馬懿也百思不解,不由問道:“莫非燕王與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
劉封一點頭,掃視眾人:“大於國恨家仇!”
眾人皆驚,實在想不到有什麽仇恨,還能比國恨家仇更大?
劉封知道這些人想什麽,繼續說道:“民間流傳一句話叫‘肉爛在鍋裏’,諸位應該都明白吧?”
曹叡卻一臉好奇:“肉爛在鍋裏,這是何意?”
陳矯答道:“回陛下,此乃民間俗語,意指雖然肉煮爛了,還是在自家鍋裏,沒有便宜外人,與肥水不流外人田類似。”
曹叡恍然點頭,又皺眉沉吟道:“但此語似乎與倭寇入侵毫無關聯啊。”
劉封哈哈一笑,起身看著所有人,大聲道:“本王但問一句,今日諸位,無論你我,就算立場不同,各為其主,但同為炎黃子孫,這點無人否認吧?”
眾人雖然不滿劉封的態度,但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劉封眼睛看到哪裏,那一片都齊刷刷點頭,這時候要是誰敢搖頭,隻怕馬上就會被唾沫淹死。
劉封又道:“我們逐鹿中原,問鼎天下,成王敗寇,這都無可厚非。將來無論是誰一統河山,但這九州大地,依舊是我炎黃子孫主宰!”
劉封手指遠處,一副指點江山的氣勢,說得曹魏眾臣雲裏霧裏,有人忍不住腹誹,不明白他說這麽長遠的事情有什麽意義。
“但倭寇是什麽東西?”劉封突然遙指東方,大喝道,“外族惡寇,也敢在我中原大地上撒野?”
這句話說得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宛如金鐵交鳴,霎時間廣場上靜寂無聲,隻有風吹旌旗,嘩啦作響,似乎在為劉封壯威。
不但曹魏眾人,就連張苞、徐陵等人都沒想到會是如此,劉封不惜隻身進入虎穴,原來就是為了說這個。
這是真正的民族氣節,果然要比國恨家仇更高一個層次。
“好!”沉默之中,突然一人擊掌叫道,正是剛才的楊阜,他再次上前對劉封認真施禮,“燕王胸懷,吾自歎弗如,可謂一語中的矣!”
司馬懿眼神閃爍,雖然被劉封的話語所震驚,但對劉封的警惕又增加了不少,一個能有如此胸懷抱負的人,必能成就大事,這是高手之間的一種共鳴。劉封平複一下心緒,才緩緩說道:“無論我等如何爭鬥廝殺,都算是自家兄弟,豈能容一個小小的外族欺吾百姓?本王親自前來,就是要告知天下,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此時就該同心戮力,一心對外,
不能讓其死灰複燃。”
曹叡本來就被三方作戰弄得焦頭爛額,此時見劉封主動和談,不禁高興:“不知燕王如何來定和談之盟?”
“陛下用三年時間清剿倭寇,沿海駐防應該沒有問題吧?”劉封看向曹叡,抱拳道,“我們便約定三年為期,不得攻伐,倘若有人恣意生事,阻撓剿寇一事,本王絕不袖手。”
一聽劉封要停戰三年,曹叡不禁大喜,這樣一來,便不用再擔心三線作戰了,清剿倭寇並不算難事,這段時間倒可以安心對付東吳了。
正準備答應的時候,一直未說話的鍾繇突然上前道:“方才燕王所言,若有人阻撓剿寇,絕不袖手,隻怕眼下我們就不能全力而為。”劉封心中一動,終於等到了關鍵時刻,轉頭問道:“太傅此言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