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皇兄何故造反?> 第635章 敏銳的嗅覺

第635章 敏銳的嗅覺

  如果說前一封信,是楊洪的家信,不足為證的話。


  那麽楊洪剛剛拿出來的這封信,蓋著寧遠侯府的私章,任禮就算是想否認,也並不容易。


  畢竟,刑部和大理寺有的是鑒定印信和筆跡的高手,瞞是瞞不過去的。


  不過,任禮倒也沒有過分慌亂。


  要知道,雖說他出身武將,但是也在朝堂上打滾了這麽多年,如果私下裏商議個什麽事情,都會留下證據的話,那麽他早就不知道被人暗算多少次了。


  短短的片刻時間,任禮的臉色便恢複如常,淡淡的道。


  “楊侯如此著急作甚?這信是老夫寫的又如何?”


  既然賴不掉,索性便大大方方的承認便是。


  他剛剛之所以要否認楊信的那封信,是因為信中寫了他們談話的內容。。


  但是楊能的這一封,又能夠證明什麽?

  當著文武眾臣的麵,任禮抬頭看著楊洪,也並不避諱的道。


  “本侯的確曾經邀請楊能過府一敘,但是,這不過是尋常往來而已。”


  “的確,寧遠侯府和昌平侯府交情不深,可畢竟份屬武臣,你那侄兒楊能素有戰功,此次回京,又受陛下所召,乃軍中新一代的翹楚。”


  “本侯出於欣賞,邀他過府一敘, 想要攀些交情, 提攜後進,怎的, 還得罪楊侯了不成?”


  話到最後,頗有幾分揶揄之意。


  任禮到底不是傻子,類似這種大事,最忌諱的就是留下紙麵上的東西。


  所以, 無論是跟楊信, 還是後來跟楊能,要麽是他過去,要麽是請人過來,總之都是口耳相傳, 不可能真的留下什麽證據。


  這也是他到如今還底氣十足的原因。


  不過與此同時, 他心中也有些疑惑,楊洪到底想幹什麽?

  打從一開始,楊洪就一副不死不休的樣子,又是說他“罪在當誅”, 又是說他“國之大賊”。


  可是,糾纏了這麽久,就隻是拿了兩封捕風捉影, 什麽都證明不了的私信?

  任禮下意識的覺得不對, 但是,一時又猜不透楊洪到底想幹什麽,也隻能心中多了幾分警惕, 見招拆招。


  不過顯然, 楊洪也對任禮的反應早有準備, 追問道。


  “既然如此,任侯可否說明,邀小侄楊能過府, 究竟談了些什麽?”


  這下, 任禮的臉色總算是變了, 他心頭猛地一震, 忽然出現一個猜測。


  但是,這個猜測太過大膽,他卻又不敢確定。


  但是事已至此,主動權並不在他的手中, 看著對麵明顯態度不善的楊洪,任禮沉吟片刻,擰著眉頭,開口道。


  “不過是勉勵後輩,盡心為朝廷效力罷了,楊侯那侄兒雖曾犯錯,可到底戰功卓著,有勇有謀,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又受朝廷信重, 被遣往安遠侯帳下效命。”


  “當時,他受楊俊牽連被朝廷責備, 本侯身為前輩,不忍看他被自家人毀了前途,所以提點一番而已。”


  這話說時, 任禮臉色認真,盯著對麵的楊洪,一動不動。


  不過, 聞聽此言,在場的一幹大臣,也都感到一頭霧水。


  憑借哪怕不用那麽敏銳的政治嗅覺,老大人們也能本能的察覺到,任禮話裏有話。


  但是,到底藏著什麽意思,怕隻有楊洪能聽得懂了。


  楊洪自然聽明白了。


  站在丹墀之上,楊洪抬頭望著任禮,蒼老的目光中掠過一絲鋒銳,輕輕吐了口氣,淡淡的道。


  “楊家人的路,到底該怎麽走,就不勞任侯費心了!”


  說著話,楊洪手中,又多了一份信封。


  這一次,他沒有拆開,而是直接遞到了內侍的手中,奉至禦前,然後俯身道。


  “陛下,此乃臣侄楊能出京之前,囑臣呈送陛下的自陳書,其中寫明了任侯邀請他過府,並非是簡單的勉勵後輩而已,而是……”


  話未說完,一旁的任禮便沉了臉色,厲聲喝道。


  “楊洪!”


  “寧遠侯,你放肆!”


  前一句是任禮所喝,然而後一句,聲音卻自文臣這邊響起,而所對準的目標,正是任禮。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左都禦史陳鎰移步上前,麵沉似水,道。


  “陛下,臣彈劾寧遠侯任禮,君前失儀,幹擾奏對,目無君上,擾亂聖聽,請陛下嚴治其罪。”


  奉天門前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凝滯,無數朝臣的目光,齊齊落在任禮的身上。


  與此同時,他們也隱約察覺到,關鍵的時刻,隻怕要到了。


  要知道,方才楊洪並不是在對任禮說話,而是在向天子稟奏。


  這種情況下,能夠打斷楊洪的,唯有天子一人,這是奏對的規矩。


  任禮久在朝堂,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但是,他還是喊了!


  這絕非是心急之下的一時失態,恐怕,是楊洪接下來要說的話,真正觸及到了什麽,讓任禮即便是冒如此的大不韙,也必須開口阻攔。


  隨著陳鎰的出列,緊接著,文臣列中又出來兩人,赫然便是兵部於謙和吏部王文。


  此時此刻,他們自然也不可能有其他的態度。


  於謙道:“陛下,寧遠侯阻撓奏對,君前咆哮,其中定有內情,理當詳查,不可輕縱。”


  王文更是直接,道:“君前稟奏自有定製,寧遠侯久在朝廷,當諳熟禮製,此等行徑,若非不敬陛下,必是心中有鬼,請陛下嚴查!”


  這二人一出麵,勳戚武臣這邊也終於坐不住了。


  焦敬最先反應過來,上前一步,便道。


  “陛下,臣以為任侯不過一時失態,無心之失,不必過分嚴苛。”


  “且今日廷議軍屯一事,昌平侯自言要彈劾寧遠侯,然而朝會至今,卻不過隻拿出了幾份捕風捉影的家信和所謂自陳書,真假難辨,以此攻訐朝廷重臣,國侯勳貴,實乃蓄意擾亂朝會廷議。”


  “臣請陛下同責二人,令其歸府自省,以警示文武百官,不可因一己之私,肆意擾亂朝會,誤朝廷政事。”


  緊隨在焦敬身後的,則是寧陽伯陳懋。


  自從去歲的宗室一案後,這位寧陽伯在朝中沉寂了許久,但是這次,卻毫不猶豫的跟著焦敬一同上前,稟道。


  “陛下,臣附議,今日廷議本為軍屯一事,但是因昌平侯彈劾一事,遲遲未能進入正題,實乃空耗光陰。”


  “無論二位侯爺有何爭執,朝會之上,都不當如此失態。”


  “臣同請陛下,命二人歸府自省,彈劾一事,可令有司詳查,再行覆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