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肉牆維護成本
我在末世有輛房車最新章節
人是依附著大環境而改變的。
環境未曾改變的時候,人就不會改變。
仇敵仍舊是仇敵,朋友也仍舊是朋友,這都取決於環境。
這就好像,初高中時期,玩的最好的死黨,在升到不同的大學以後,分道揚鑣,再往後,就很少再聯係。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環境改變了。
一個大環境的改變,甚至會影響到一群人的改變。
如果現在將大環境,仍舊是放在帝京,放在當年那個大華龍聯盟軍區裏,顧大春仍舊是那個富有野心的梟雄,他和張運也肯定不會再成為朋友。
而張運本人其實也是如此。
他不願四處樹敵,當年的敵人,都不足以再引起他的注意。
相反,張運還想多交朋友。
無論是誰,是什麽組織,張運都可以拿來利用。
在顧大春之後,從西南大陸那邊,通過派出去的介紹人和驅逐之城的電波擴散,又召集來了很多幸存者。
他們聽說了驅逐之城乃是一片世外桃源,是這個國度即將重生的標誌和中心之後,紛紛前來。
終於在2025年5月初,驅逐之城的人口數量很不容易的攀升到了100萬。
加上大清洗計劃的完美施行,為數龐大的喪屍,被屍王從北疆驅趕出了國境,而那一千頭屍王,則鎮守在了國境線上。
或許在一片荒漠中,或許在一座高山上,甚至,或許在一條大河邊,一座城市裏。
而張運也在不停的釋放屍王樣本,通過‘工業級’的生產效率,再次擁有了足夠的屍王,又投放了出去,沿著上一條路,緊靠著,繼續驅趕喪屍。
周圍的城市,以驅逐之城為中心,在這幾個月內,發展迅速的,甚至已經開始了投入生產,即便是發展慢一些的,其城市裏的被困喪屍,也都被清掃一空。
這裏要提一句,屍王如果常年鎮守在外,它們對抑製素的依賴性雖然也在增長,但藥癮卻也在成正比的增長。
也就是說,納米機器人若是在屍王體內工作得太久,即便是再造出抑製素,也滿足不了屍王的需求。
它們會變得越來越狂暴,不容易被控製。
而這個周期,則被祝靈珊完美的控製在了三個月。
被派出去鎮守國境的屍王,體內都安裝了威力不小的炸彈,可以將它們徹底炸碎,不會再複活。
當然,也可以在樣品體內增加【納米機器人】的數量,提高抑製素的分泌量,借此滿足它們的藥癮,也能控製。
但這成本也太大了,以現在張運的團隊,即便有官方做背景,也無法去承擔。
每一個季度,都要補充新的屍王上去前線,同時,要炸毀掉那些越來越不被控製的屍王,這樣一來,每年就要補充四次。
“這個技術需要更多的革新,現在能控製在三個月內,已經是很理想的狀態了。”祝靈珊有些惴惴不安的說道。
她已經盡力了,就怕完成不了張運的任務,達不到他的期盼。
每年四次更迭‘肉牆’的樣品,其實很難去保本,生產一頭屍王的成本,關係到納米機器人、抑製素、甚至在它體內安裝炸彈的成本。
也就是說,肉牆的建立,其實是虧本的買賣,他們連成本都無法保證,每生產一頭屍王出來,就要承擔三個月後屍王藥癮倍增,從而不受控製的後果,需要再生產一頭屍王去更換它。
張運在沉思。
虧著本去做,會很影響到他們的計劃,這會延後許多時間。
但他也知道,祝靈珊盡力了。
她再怎麽天才,也不可能在這麽短的試驗周期內,去進行技術的革新。
任何一次革新,都是所有科學家在信息庫大數據共享以及雪莉小姐幫助的條件下,群策群力去完成的。
這是數百名科學家的思想精華,需要很多靈感和試驗,不能催促。
“沒關係,我知道你在想什麽,不必擔心,虧損的成本,我會想辦法來承擔。”張運揉了揉她的腦袋,寵溺的說道。
祝靈珊咬著紅唇,不甘心的點點頭。
她知道,自己在和張運做一項名垂千史的大業,每一道關節都需要她的幫助,現在掉鏈子了,祝靈珊很愧疚。
其實這個事,祝靈珊一直沒有告訴張運。
她以為自己依舊能衝破阻礙,能完成這次技術的革新。
但現在,她也沒辦法瞞下去了,研究到現在,祝靈珊才發現,短時間內的革新再也做不到了。
她的實驗團隊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已經進行了近百次的技術革新,這已經算是飛翔一般的速度,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再往前跨一步,可能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了。
再怎麽有才華的科學家,靈感的迸發,也是階段性的。
很明顯,這一階段的靈感,祝靈珊再也沒有了。
真是一滴也擠不出來了……
張運安慰了她,知道自己肩膀上的責任會更加沉重。
因此,張運會加速自己的計劃。
當然,與這方麵的虧損相比,總體上,他們屍王的生產力是正向的,數量一直在增加。
隻不過,計劃中那個所謂的‘十年內如何如何’,可能要再往後延長一些了。
而這一延長,那隨隨便便就是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時間。
肉牆的維護成本,在不斷的虧損,張運必須要承擔。
他在想,這樣下去,隻會被拖死,他們需要數十萬頭屍王完成肉牆計劃,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做到技術革新,解決不了屍王藥癮的問題,那這個計劃到了後期,那每年的維護費用需要多麽恐怖的成本?
很難去想象……
張運會淪為工作的機器,每天就是分解再分解。
他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未來。
現在他需要提前去做出一些改變。
然而,計劃卻又不能停止,現在第二波屍王大軍已經出發,它們鞭策著一群屍潮,沿著同樣的路線朝著西北前進。
張運需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了。
如果要完成技術革新的話,光靠科學家們的努力,還是遠遠不夠的。
他需要更強悍的基礎參照物,加速科學家的研究。
這一刻,張運將目光放向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