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五代十國往事> 第705章 九龍帳之變5

第705章 九龍帳之變5

  當時間進入到10月份,王延鈞已經病入膏肓。某天,王延鈞強撐著病軀,參加了閱兵儀式,隨後大犒三軍,設宴款待文武百官,宴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王延鈞忽然神誌不清,說起了胡話,大意是看見王延稟來了……


  王延稟逼死王延翰,把皇位拱手讓給他,而他又擒殺王延稟,坐穩了江山。


  滿朝文武愕然。唯有李倣心花怒放,認為王延鈞這是要駕崩的節奏。


  同樣喜上眉梢的還有王繼鵬。


  李倣與王繼鵬私下勾結在一起,認為應該當機立斷,先發製人,一旦王延鈞駕崩,陳金鳳和陳匡勝等就有可能偽造遺詔,廢長立幼。


  於是,就在宮裏宮外都忙著搶救王延鈞的時候,李倣帶著自己的心腹爪牙,手持大木棒,闖入李可殷家中,將其誅殺。


  然而第二天,王延鈞奇跡般地好轉。陳金鳳便向他訴說李可殷被殺一事。


  王延鈞大為震驚,立即駕臨金鑾殿,召開緊急朝會,下令徹查李可殷被殺一案,務必揪出幕後主謀!


  王繼鵬嚇得六神無主,“玩兒砸了,我要致敬李從榮了!”


  李倣血灌瞳仁,意誌堅定,“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已至此,伸脖子也是一刀,縮脖子也是一刀。一不做,二不休,拚了!”


  李倣率領部下鼓噪而進,衝進皇宮,反就反了,殺皇上!


  李倣是皇城使,負責皇宮的安保工作,皇城使刺王殺駕,屬於是監守自盜。


  王延鈞驚聞兵變,嚇得藏在“九龍帳”的床底下。亂兵們用長槍大戟亂捅亂刺,王延鈞身負重傷。當王延鈞被拖出來後,還未斷氣,渾身上下布滿血窟窿,王延鈞在滿地血汙中疼得打滾、哀嚎。而士兵們卻不再補刀,似乎要看著王延鈞遭受痛苦折磨。


  最後,還是宮女們看不下去了,於是對他進行了人道主義毀滅。(宮人不忍其苦,為絕之)


  有詩歎曰:


  “君王沉病罷朝堂,樂舞宮中樂未央。


  誰識九龍仙帳裏,夜深唯許貯歸郎。”


  李倣又殺了陳金鳳、陳匡勝、陳守恩、歸守明、王繼韜。


  第二天,王繼鵬就宣稱奉皇太後的教令監國,並於當天宣布即皇帝位。


  王延鈞當初娶南漢清遠公主後,派宦官林延遇在廣州設置辦事處,專門負責接待閩國的使節,促進雙方友好交流,實際上就是閩國駐南漢大使館。


  南漢劉岩(劉隱之子,清遠公主之兄)給予了林延遇非常高的待遇,並經常問他一些閩國內部的事情。


  林延遇始終不予回答,並對劉岩說道:“離開閩國,就泄露閩國的虛實;那我離開南漢之後,是不是也可以泄露南漢的虛實?外交官就是這樣的人嗎?”


  劉岩非常慚愧,同時也更加敬重林延遇,對他更加優待,讓他當南漢的太監大總管,負責宮內宦官事務的考核工作。


  當王延鈞遇弑的消息傳來,林延遇請求回國,劉岩不準。林延遇換上素服,麵朝福州方向慟哭三日。


  王繼鵬雖然是王延鈞的長子,但他的皇位依舊來路不正。


  同時期發生過不少兵變奪權的先例,比如李嗣源奪李存勖的地位,李從珂奪李從厚,石敬瑭奪李從珂……但他們有充足的奪權理由,比如皇帝昏庸無道,他們“清君側”,或者是皇帝猜忌,為了活命而被逼造反。王繼鵬哪條都不占。


  王延鈞風流好色,但史書上沒有任何關於他禍害文武公卿、平民百姓妻女的記載,與王宗衍、李存勖不同;他寵信旁門左道,這倒是與“無道昏君”掛鉤,但僅就其結果來看,也不能說是無可救藥。


  換句話說,老百姓對他雖有怨言,但沒有上升到非要把他推翻的地步;軍隊對他也沒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退一萬步講,就算王延鈞失道寡助,該殺,那王繼鵬、李倣弑君的理由呢?是“清君側”?不,是滅口。因為他們殺了李可殷,而皇上要追查。


  沒有輿論發酵,沒有動員,沒有任何鋪墊,突然殺入皇宮,完成了弑君。


  換句話說,即便王延鈞失道,王繼鵬也沒有得道。


  王繼鵬登基後的首要棘手難題,就是如何處理“九龍帳之變”,如何向天下人解釋先帝遇弑的真相,如何獲得認可與支持,以及如何處置李倣。


  在這種境況下,王繼鵬第一時間派使節出使中央王朝(後唐),拿掉帝號,而隻稱“福州威武軍節度使”,向後唐稱臣,恢複朝貢,爭取中央朝廷的認可;大赦天下,爭取民心;任命李倣判六軍諸衛事,總管禁軍,以安其心。


  李倣原本就是皇城使,現在又總領禁軍,又有擁立之功,實際上在王繼鵬即位之初,朝廷實權是被李倣把持著。李倣自知自己的身負弑逆之罪,無法洗白,也很擔心王繼鵬會殺人滅口,於是集結了一批死士,每逢出行,前呼後擁,以防被人暗算。


  如此一來,王繼鵬更加恐懼不安。王繼鵬沒有閑著,他拉攏了一位禁軍指揮官林延皓。


  林延皓當然選擇站隊王繼鵬,於是君臣二人定計無間道。林延皓表麵上假裝投靠李倣,獲取了李倣的信任,成功成為臥底。


  在“九龍帳之變”的一個月後,王繼鵬宣布大犒禁軍將士,禁軍將領們入宮領賞,林延皓提前埋伏了數百勇士。當李倣入宮後,林延皓當場將他生擒,砍下腦袋,懸掛在宮門上示眾。


  隨後,王繼鵬公布了“九龍帳之變”的真相,把弑君的一切罪責推卸到李倣身上,並清剿李倣殘黨。


  李倣的一千多私人武裝發動叛亂,對皇宮發起攻擊。王繼鵬、林延皓早就有所準備,李倣殘黨未能取勝,於是轉而縱火焚燒宮門,並奪下李倣的人頭,投奔到了杭州吳越國。


  鏟除李倣後,王繼鵬任命兩個同母弟王繼嚴判六軍諸衛、王繼恭為福州威武軍節度使,以自己的老師、首席幕僚葉翹為宣徽使、參知政事(宰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