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五代十國往事> 第639章 三鎮連叛2

第639章 三鎮連叛2

  麵對新主子的不良嗜好,韓保貞“切諫”之,孟昶幡然醒悟,當天就把這些女孩兒釋放回家,然後賞賜了韓保貞數斤黃金,以示酬謝。


  韓保貞雖然站隊孟昶,但絕不是趨炎附勢、溜須拍馬的小人,敢於在“色”字上勸諫帝王的,是真的勇士。


  龐福誠,同樣是孟知祥的河東嫡係。兩川戰爭時,龐福誠奉命駐防閬州。由於東川董璋這位豬隊友,剛一開局,蜀地最重要的關隘——劍門關——被後唐軍隊占領。


  千鈞一發之際,龐福誠果斷前進,抄小道疾馳劍閣,搶築碉樓,並與後唐先鋒部隊爆發激烈戰鬥,隨後又親自率領敢死隊攀登北山山巔,神出鬼沒地繞到了後唐大軍的背後,然後鼓噪而擊,使得後唐軍隊誤以為中了蜀兵的誘敵深入之計,於是慌忙撤退,不敢深入,喪失了寶貴戰機,而兩川也因此得到喘息之機,挽回了劍門關失守的頹勢,最終使得遠征蜀地的石敬瑭無功而返。


  龐福誠有勇有謀,在劍門關失守的情況下,仍然把名將石敬瑭擋在劍門關,使其不敢入蜀半步,並最終無功而返,為孟知祥稱霸兩川奠定了基礎,成為後蜀的開國元勳。


  至此,可以很明顯看出,韓保貞、龐福誠全是後蜀的開國元勳,孟昶的嫡係親信,他二人與降將張虔釗同行,這其中的意味嘛……一切盡在不言中。


  長安趙匡讚忽然回歸中原,三路蜀軍的意見就發生了分歧。其中,隻有中路的張虔釗堅決主張前進,要與後漢拚時間,趕在後漢中央軍趕來前,完成對關西地區的實際控製;而另外兩路則比較保守、持重,主張立即撤退,保存後蜀的實力。


  2,屁股決定腦袋


  建立奇功,為後蜀開疆拓土,是張虔釗唯一的翻身機會,所以他不惜冒比較大的風險。


  負責東路的李延珪,也是後蜀的開國元勳、孟知祥的河東嫡係,與韓保貞、龐福誠等人的觀點一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堅決要求撤退。


  在爭吵聲中,張虔釗一軍被迫原地駐紮,以觀事情的發展。結果看到了李延珪的兩萬大軍被王景崇的數千兵馬殺得抱頭鼠竄。


  李延珪當然是支撐不住了,隻能退入秦嶺,退回蜀地。


  李延珪撤退後,王景崇立刻乘勝西來,衝著中路的張虔釗這邊殺來;與此同時,鳳翔侯益也宣布回歸後漢,緊閉城門,拒絕後蜀軍隊的進入。張虔釗的中路軍即將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


  張虔釗還想再賭一把,畢竟王景崇隻有數千人而已,後蜀在兵力上占了絕對的優勢。


  “你愛走不走。”韓保貞、龐福誠率領本部兵馬,即刻向西撤退,與西路何重建會師,並一起退入蜀地。把張虔釗留在了寶雞。


  3,信任危機


  注意這次退兵的細節:西路的何重建也是中原降將,而韓保貞、龐福誠撤退的時候,沒有按照原路從大散關南撤,而是先去西路與何重建“會師”。實際上,趙匡讚、侯益的先後反悔,在後蜀內部掀起了一陣信任危機,對於張虔釗、何重建的革命信仰產生了懷疑和提防。韓保貞、龐福誠名為“會師”,實則是裹挾,把何重建“押解”回成都。


  東路慘敗了,中路崩潰了,西路總不能再出亂子了。而韓保貞、龐福誠的隨機應變、見機行事,也得到了孟昶的高度讚賞,雖然無功而返,但二位老將具備全局觀、總體觀,值得表揚。


  在寶雞的張虔釗勢單力孤,心有餘而力不足,含恨南撤。


  王景崇指揮著鳳翔、隴州、邠州、涇州、鄜州、坊州等地方軍隊攔截阻擊,在大散關追上撤退中的張虔釗軍隊,生擒了四百官兵,大勝而回。


  由於趙匡讚、侯益的臨時反悔,使得後蜀的這次北伐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白白損失了許多兵馬輜重。


  而張虔釗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次翻身的機會,更是孟昶對他的信任,應該說,他不會再有機會來證明自己了。


  張虔釗心灰意冷,更加痛恨韓保貞、龐福誠、李延珪等後蜀嫡係將領對“降將幫”的排擠、傾軋,他絕望中帶著憤恨與不甘,竟然在撤軍途中,憂憤去世。


  孟昶對於張虔釗的去世還是十分痛心的,不僅按照進行了追贈、追封、追諡,還為他在成都城外修建了一座造型奇特的豪華墓地。這個地方位於今天的成都市天鵝抱蛋,地名就叫“天鵝抱蛋”。


  很多年前,當地人也不明白為什麽會流傳下這麽一個古怪的地名,大家都認為當地一個方圓一裏的橢圓形黃土堆形狀如天鵝蛋,故而得名。直到1977年,一個偶然的事件,使得人們發現了這個黃土堆的秘密,這裏竟然是一座古墓!

  通過對墓誌銘的研究,考古工作者很快就確定了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這位張虔釗同誌。


  當王景崇在子午穀擊敗李延珪的時候,病重的劉知遠加封王景崇為鳳翔巡檢使,算是給了他處理關西事務的名分,如此,王景崇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處理鳳翔侯益問題。


  可當王景崇打退後蜀侵略軍、率兵進駐鳳翔時,劉知遠已經駕崩,新君劉承祐即位。


  果如劉知遠的判斷,侯益首鼠兩端,見中原衰微,就投後蜀;後漢在戰場上取得對後蜀的優勢,他就回歸後漢;而當王景崇率兵趕到時,他又磨磨蹭蹭,百般拖延入汴覲見的行期。


  按照劉知遠的密令,王景崇就應該果斷誅殺侯益。事實上,王景崇在入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他的部下分別控製各個城門,隨時可以殺掉侯益。


  侯益當然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在與幕僚緊急商議對策後,認為好漢不吃眼前虧,應該像趙匡讚學習,趕緊去汴州請罪認錯、服軟認慫,仍不失榮華富貴。


  於是,侯益派幕僚程渥前去遊說王景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