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誰主中原4
進入汴州後,耶律德光給天下各鎮送去撫慰詔書,各位節度使、觀察使們幾乎全都上疏稱臣,表示堅決擁護大遼中央,堅定地站在以耶律德光同誌為核心的朝廷領導下。耶律德光傳喚進京朝覲的,沒有一個不是快馬加鞭,屁顛兒屁顛兒前去報到拜碼頭的。
全天下隻有兩個藩鎮拒絕了耶律德光的詔書:涇州彰義軍節度使史匡威,秦州雄武軍節度使何重建。關於他們的事跡將在稍後詳述。
總之,耶律德光得到了他想要的局麵,入主汴州,四方稱臣。理論上,後晉的全部領土除涇州、秦州這兩個西北偏遠小鎮之外,已經全部成為契丹人的領土。
各方賄賂源源不斷地送到汴州,各種恭維奉承的話充斥著耶律德光的耳朵,使得本就狂妄自大的耶律德光更加目空一切。
如之前所講,消滅後晉使得他褪去了禮賢下士的麵具,對待漢人謀士也不再言聽計從,而是愈發地剛愎自用,連張礪的苦諫也置之不理,“上不從”。
耶律德光對治理中原失去了耐心,不屑於潛心研究中原的文化傳統、風土人情,而是粗暴地、想當然地發號施令。那麽他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答:接著奏樂接著舞。
耶律德光大肆縱酒作樂,好經常公開表達自己對中原文物製度的不屑和蔑視,據記載,他經常對文武百官說:“中國事,我皆知;吾國事,汝草不知也。”
沒有誰比他更懂中原了,也沒有誰比他更懂契丹。他是懂王,而你們什麽都不懂。
【亡國滅種】
在完成了政治布局之後,耶律德光在汴州登基稱帝,以中原人能聽懂的方式向天下宣布契丹人對中原的統治。
正月的月底,耶律德光把後晉的文武百官召集到皇家庭院中開大會,會上,耶律德光開門見山道:“我們契丹幅員遼闊,地域廣大,方圓好幾萬裏,僅大酋長就有二十七人。而你們中原的文物製度與契丹完全不同,所謂我打算從你們漢人中選一人當你們的皇帝,各位的意見如何啊?”
他是麵對中原人說的這話,中原人對這種作秀早已見怪不怪,你懂得。於是,文武百官異口同聲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無論是契丹人,還是漢人,全都擁護陛下當皇帝!”
耶律德光照例表示一下謙讓,“哎呀,這樣就不好了嘛,我是真心想還政於漢的,漢人治漢嘛。你們給我推舉一個賢才。”
文武百官異口同聲,還是堅持剛才的意見,統治中原,非您莫屬。
於是,耶律德光隻好勉從眾意,“這可是你們說的啊!那我就委屈一下,受受累吧。”
公元947年(這一年的年號有些混亂,故而直接用西曆,稍後解釋),2月1日,耶律德光身穿漢人天子的禮服,登上金鑾殿,在中庭設置了皇家樂團和皇家儀仗隊,演奏著新君登基的專屬BGM,文武百官入朝稱賀。
在這一天,耶律德光宣布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元年”,大赦天下。同時宣布從今往後,節度使、刺史等不準再招募牙兵,也不許購買馬匹。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非要矯情的話,在公元947年,中原被契丹人正式統治。
後梁與後唐有半年的重疊共存期;後唐與後晉亦有短時間的重疊;然而後晉與後漢之間,卻有一個斷檔。
946年12月,後晉滅亡,但耶律德光並沒有立刻扶持傀儡,而是直到一個多月後的2月1日,才宣布改國號為“大遼”,從法理上來說,中原土地從此正式成為大遼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半個月之後,2月15日,劉知遠在太原建國稱帝,建立後漢,又經過4個月的爭奪,最終於6月份進入汴州。也就是說,後漢與後晉並非無縫銜接。
於是有人借題發揮,抖出一個“冷知識”,說“五代”應為“六代”或“五代半”,因為契丹人的大遼曾夾在其中,更有甚者直接喊出中原漢人“亡國滅種”。
這就危言聳聽了,不全麵,不準確。
耶律德光雖然入主汴州,登基稱帝、改換國號、改元大赦,但契丹人對中原的控製一直停留在了“名義上”的範疇,除了汴州及河北地區是被契丹實質控製外,廣大中原領土屬於“傳檄而定”,地方藩鎮向契丹稱臣,隻是權宜之計。契丹在地方根本沒有軍事存在,頂多派個“市高官”,縣一級的就已經失去管控,根本沒有一竿子插到底,這導致後來中原民眾脫離契丹時,連“監軍”都沒得殺。
換句話說,這個“大遼”在中原地區根本不是中央集權製,而是披著中央集權製外衣的類似封建製的不倫不類的怪胎。既做不到集權,也不願意封建,糾結了幾十天而已。
而就在這短短的幾十天裏,中原人的反抗此起彼伏,不亦樂乎。
【十麵埋伏】
1,西北雄風
耶律德光入汴後,派使節攜帶撫慰詔書送往天下各道、各鎮,各鎮節度使、各道觀察使幾乎都接受了詔書,並上疏稱臣。在絕大多數中原漢人跪地投降的時候,帝國西北方傳來了一個強硬的聲音。
涇州彰義軍節度使史匡威整軍備戰,拒絕向契丹稱臣。
史匡威,“紅三代”,他的父親是史建塘,人送外號“史先鋒”,是與周德威齊名的河東猛將,丁會獻潞州投降後,朱溫率大軍反撲潞州,史建塘夜襲梁營,嚇得兩軍不敢離營外出,相互警告,說一定要躲著史先鋒。
柏鄉之役時,史建塘與周德威合力擊敗“王鐵槍”王茂章,據小說演繹,史建塘與王茂章單挑,打得王茂章口吐鮮血,在五代英雄中,排行第二,僅次於李存孝。討伐鎮州張文禮時陣亡。
要說起史匡威的祖父,那就更是大名鼎鼎,那便是李克用帳下名將——史敬思。李克用遭遇“上源驛事變”時,史敬思如許褚附體,獨自一人在汴橋斷後,力戰而亡,為李克用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