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五代十國往事> 第486章 河東獅吼1

第486章 河東獅吼1

  【一石三鳥】


  李從珂重用兩個人,劉延朗、薛文遇。


  “馬全節事件”暴露出了李從珂政權的致命弱點,劉延朗以一己之力掏空了李從珂朝廷的內部;薛文遇則外李從珂朝廷觸發了外患。


  正是在這兩個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李從珂僅僅當了不到三年的皇帝,就身死國破,被迫自焚身亡。


  李從珂登基之初,迫於內外形勢壓力,放石敬瑭歸鎮。君臣之間互存猜忌,彼此心照不宣。


  石敬瑭回到河東太原府後,主要做了三項工作:密布眼線,收集情報;稱病賣慘,麻痹朝廷;養寇自重,壯大實力。


  首先是密布眼線。


  他的兩個兒子石重英、石重胤在宮中任職,分別為禁軍將領和皇城副使,實際也是石敬瑭的眼線。而石敬瑭最重要的眼線則是他的嶽母——曹太後,石敬瑭買通了曹太後的左右侍女,暗中窺伺李從珂的言行舉止。


  李從珂也經常打探外麵的消息,經常與李專美、李崧、呂琦、薛文遇、趙延義等徹夜長談。李從珂每多接觸一個人,就會增加一分泄密的幾率。這是李從珂情報工作的失誤。


  一般來說,特務情報機構應該由一個或幾個最受信任的人來擔任,由他們負責情報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形成一個閉環的情報體係。這樣才能使皇帝高效而隱秘地獲取所需情報。


  然而這樣做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那就是一旦情報機構的頭子不夠忠誠,那麽就會架空皇帝,適得其反。


  李從珂政權初創,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構建這樣的專業情報團隊,靠他自己親力親為,或者采取廣撒網的策略,也並未取得顯著的成效。比如被劉延朗蒙蔽,不知馬全節立功之後,不升反降的事情。


  而更大的缺點,則是動靜太大。如同現代戰爭中打開了無線電搜索,當李從珂接受無線電信號的時候,他的信息也被別人監聽到。


  當他凝視石敬瑭的時候,石敬瑭也在凝視他。


  在石敬瑭強大的情報支持下,李從珂朝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石敬瑭的耳目。這使得石敬瑭在後來的奪權行動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其次,是稱病賣慘。


  石敬瑭之所以能夠安全回到太原,與他在洛陽的影帝級表演密不可分。石敬瑭巧妙地利用一次病情,借題發揮,故意減少飲食和休息,把自己搞得瘦骨嶙峋,成功欺騙過了李從珂。


  回到太原之後,李從珂不斷地派人前來慰問,實際也是監視。石敬瑭非常敬業,總是不停地向身邊左右表示自己身體快不行了,特別是在招待中央慰問使節的時候,總是一臉沮喪,說自己已經無法履行節度使的工作了,正考慮讓哪個兒子來繼承家業。


  然而這種小把戲的效果是非常微弱的,除非他真的死了。


  第三,是養寇自重。


  這是所有鎮邊大將的老套路。石敬瑭能夠回到太原,除了裝病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帝國北部正遭受契丹的騷擾,幽州趙德鈞與河東石敬瑭,是後唐帝國的萬裏長城,是後唐抵禦契丹的不二人選。


  石敬瑭、趙德鈞非常默契,誇大契丹的威脅,以此為由不斷向朝廷索要軍餉、糧草輜重,還要求朝廷增派禁軍協防。要錢、要糧、要兵、要權……


  除此之外,石敬瑭還通過螞蟻搬家的方式,把他在洛陽和其他各地的財產,全部運往太原,對外聲稱是為了補貼軍用,抵抗契丹。


  李從珂非常被動,明知石敬瑭、趙德鈞是假借契丹壯大實力,對抗中央,卻又不得不傾盡府庫地支援他們物資糧餉。


  兩位邊帥不斷索求物資,對李從珂來說是釜底抽薪、雪上加霜。


  李從珂登基之後,為了犒賞軍士,先是搜刮百姓,強行征稅,還提前征繳了未來五個月的稅,把人民狠狠地盤剝了一通,致使百姓困頓。竭澤而漁,這還隻是起步價。


  李從珂登基當年(934),天下大旱,關西、河中一帶最為嚴重,同、華、蒲、絳等州出現大量饑民逃亡;


  旱情一直持續,史籍記載,到第二年(935)“(六月)京師大旱,熱甚,暍死者百餘人”,僅首都中暑而死的就一百多人,足見本次旱情之嚴重。


  從九月到臘月,沒有任何降水。到了年底,李從珂不得不駕幸龍門鎮,親自求雨祈雪。


  而在第三年(936)4月,居然有“熊入京城捕人”的記載,首都大街上,熊出沒。可見其蕭條程度。


  國庫緊張,李從珂朝廷的財政問題伴隨始終。在這樣的窘境之下,石敬瑭、趙德鈞還不聽催促朝廷撥發糧餉,李從珂隻能勒緊褲腰帶,傾盡全力予以滿足。


  6月,石敬瑭奏:部隊缺少糧草,部將安重榮請求去鄰藩振武軍蹭飯。


  李從珂:準奏。


  石敬瑭又奏:請允許我直接扣留懷州、孟州的租稅貢賦,省得快遞小哥先送到洛陽再運到這裏,省省運費吧。


  李從珂:好吧。


  石敬瑭又奏:還不夠呀,繼續給錢給糧呀,契丹兵來啦!


  李從珂:……


  戰爭是吞金獸,石敬瑭是無底洞。怎麽辦?李從珂的智囊團想出一條“妙計”——政策性撥款。


  簡單說,就是把河東的錢糧給河東。


  具體的操作步驟就是,允許石敬瑭向河東百姓征借糧食。說是征借,其實就是強征、搜刮。朝廷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允許石敬瑭對自己治下的百姓公開搶劫,搶劫不犯法了,自己動手吧。前提是:搶你自己治下的河東百姓。


  同時,還有第二道命令:詔令鎮州成德軍為河東石敬瑭提供五萬匹絹,充作河東軍餉;征調成德軍治下鎮州、冀州的牛車一千五百輛以及相應的民夫,充當運力;詔令魏州魏博軍提供糧草輜重。


  鎮州成德軍、魏州魏博軍正好夾在河東是石敬瑭與幽州趙德鈞之間,從這以地區抽調物資,既是就近原則,同時也能挑動鎮州、魏州與河東、幽州之間的關係,使之存在利益糾葛,而破壞其潛在的結盟可能性。即便四鎮結盟,其錢糧物資也是左手倒右手,不至於削弱中央軍的實力。


  在李從珂看來,這可真是一招一石三鳥的高招。


  這個妙計可害苦了河北地區的老百姓,先遭新君盤剝,又遭水旱災情,此時又要壓榨軍需糧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