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明宗入魏
明宗入魏
??在禦前會議上,文武群臣一致推薦李嗣源掛帥平叛。李存勖對李嗣源的猜忌由來已久,前文有述,不再贅述。李存勖寧可讓段凝之輩掛帥,也不願讓派遣李嗣源,於是,李存勖說道:“朕很愛惜李嗣源,朕離不開他,想讓他宿衛京師……”
??大家又異口同聲道:“今日之勢,非李嗣源不可!”
??當時李嗣源是鎮州成德軍節度使,去年臘月進京麵聖,李存勖一直留之不遣,軟禁在洛陽,期間郭崇韜還曾建議李存勖直接殺了李嗣源,被李存勖拒絕。
??現在大家一致推舉李嗣源,而李存勖一直搖頭不肯。關鍵時刻,一位德高望重的忠厚老者出麵,說如今乃是多事之秋,河朔戰事宜速不宜遲,要防止日久生變,最好是讓有能力的李嗣源掛帥,否則隻依靠元行欽這些人,還指不定要拖到什麽時候。
??這位老者正是“治愈大師”張全義。
??他說的沒錯,朝廷拖不起,國家已經非常空虛了,河朔泥淖的連鎖反應是不堪設想的。在經過一番痛苦地思想鬥爭後,李存勖終於同意了讓李嗣源掛帥的請求。
??2月27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領皇家親軍討伐叛軍,這支親軍的主體組成部分就是從馬直。關鍵詞,從馬直。
??3月1日,霍彥威終於平定了邢州叛亂,生擒了叛軍首領趙太等人,隨後押解著趙太等趕赴魏州。
??3月4日,霍彥威抵達魏州,在城西北紮營。把趙太等人拉到城下,讓魏州叛軍觀看,然後當眾將其斬首。霍彥威本意是借此恐嚇魏州叛軍,卻不知他們斬殺叛軍俘虜的行為進一步堅定了魏州叛軍抗爭到底、誓死不降的決心。
??3月6日,李嗣源抵達魏州,在城西南紮營,與霍彥威所部成犄角之勢。
??經過兩天的短暫休整,3月8日這天,李嗣源下令,明日(9日)清晨,發動總攻。然而8日的晚上,李嗣源帶來的部隊發生兵變,從馬直軍士張破敗(好名字)帶頭作亂,焚燒軍營,殺害指揮官。
??第二天(3月9日),黎明,張破敗變軍已經逼近了李嗣源的中軍大帳,李嗣源率領親兵衛隊抵抗,不料變軍越聚越多,李嗣源驚訝的發現,除了身邊幾個親信隨從之外,自己帶來的這支部隊幾乎全部站在了變軍一邊。
??李嗣源大怒,高聲嗬斥:“你們想幹什麽,要造反嗎?”
??變軍代表回答道:“大帥請息怒,我們隻想請您給評評理——我們追隨皇上十餘年,身經百戰,終於得到天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可皇上過河拆橋,不但不給我們賞賜,還猜忌我們,不斷地殺人立威。貝州的戰友隻是思念家鄉,常回家看看,皇上卻非要趕盡殺絕,發誓把他們全部活埋!
??最近,我們的戰友王溫等人隻不過是吵鬧喧嘩,皇上就認定他們是要謀反,竟然想在平定魏州之後就把我們從馬直官兵全部殺死(郭從謙挑唆)……還有天理嗎?您說我們造反,不,我們真不想造反,我們隻是怕死而已,怕不明不白地含冤慘死。我們商量了一下,商量出這麽一個方案,您來聽聽——
??——咱跟城裏的趙在禮聯合起來,先打退其他平叛部隊,然後跟皇上談判,咱們劃黃河為界,他在黃河以南做皇帝,而您在黃河以北做皇帝,我們堅決擁護您……”
??李嗣源聲淚俱下,勸解良久,但變軍的意思是給他通知一聲,而不是找他商量。這件事就這麽辦。
??李嗣源無奈,退步道:“既然如此,那麽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你們愛與誰聯合就與誰聯合、愛造反就造反,我不管了;我呢,自己返回京師,聽候皇上發落。咱誰也別礙誰的事。”
??“倉啷啷”……變軍寶劍出鞘,明晃晃奪人二目、冷森森耀人膽寒。變軍們把李嗣源團團圍住,把刀劍遞到李嗣源麵前,惡狠狠地說道:“我們認得您是大帥,我們手中的刀劍——可不認得!”
??隨後,變軍們挾持著李嗣源、霍彥威等,大呼小叫地往魏州城走去。
??趙在禮、皇甫暉等隻允許李嗣源、霍彥威等將領入城,而拒絕其所部兵馬入城。張破敗當然不同意,如果李嗣源答應入夥,那自己功不可沒,所以不能坐視擁立之功付之東流。
??於是皇甫暉揮軍掩殺,將張破敗斬殺。
??趙在禮於是率領各級將領出城迎接李嗣源,在道路兩邊跪地叩頭,一麵痛哭流涕,一麵懇請李嗣源的寬恕,恭請李嗣源坐第一把交椅,“大哥,以後我們就跟你混了。”
??原本是來平叛的,結果剛到站,自己反倒成了叛軍領袖……這讓李嗣源情何以堪。
??由於叛軍拒絕外軍入城,李嗣源帶來的兵馬失去了指揮,進退失據,於是紛紛潰散,隻有霍彥威帶來的五千鎮州兵不為所亂。
??李嗣源身陷重圍、危在旦夕,屈從叛軍也隻是他一時權宜之計。他對叛軍們說道:“要想做成大事,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兵力,剛才城外的王師部隊瓦解潰散,我去把他們召集起來。”於是,趙在禮便放李嗣源、霍彥威出城,收攏逃散的士卒。
??此前,元行欽率一萬人駐紮在魏州城南。李嗣源派部將高行周、張虔釗等七人相繼來元行欽軍營,對他說自己是騙趙在禮他們的,要求元行欽率部會師,然後突襲叛軍。
??元行欽對此持嚴重懷疑態度。擔心李嗣源是要吞並自己的部隊,或脅迫自己一同謀反。於是扣押高行周、張虔釗等使節,不對李嗣源做出任何回應,然後後撤一定距離,繼續觀望。
??現在,李嗣源出城,身邊隻有不到一百人,而且沒有武器鎧甲,暫時駐紮在魏縣,召集舊部。在霍彥威的五千鎮州成德軍將士,聽到消息後,紛紛投奔到自己的老長官李嗣源帳下(李嗣源現為成德軍節度使),有了這五千人撐場麵,李嗣源終於有了些底氣。他對諸將流淚說道:“我明天就回鎮州總部,呈遞奏章,解釋這裏的一切,然後等待皇上的發落。”
??霍彥威跟李嗣源的親信安重誨竭力反對,說元行欽先前平叛失利、屢戰屢敗,大帥到來後,他又拒絕您的命令,現在又不戰而退,等他回洛陽後,一定會把所有罪責都推卸大帥您的頭上,您要是再擅歸本鎮、上疏請罪的話,豈不更是“割據重鎮,要挾中央”了嗎?不正是印證了奸邪小人對您的誣陷嗎?到時候您更是百口莫辯!
??“如之奈何?”
??二人建議李嗣源趕緊回洛陽,親自麵見李存勖,把前因後果解釋清楚。
??李嗣源同意,於是帶著五千嫡係部隊南下,班師回洛陽。路過相州時,遇見禦馬管理官(馬坊使)康福,而康福向李嗣源提供了數千匹戰馬,使得李嗣源的戰鬥力有了質的飛躍。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但與很多曆史的關鍵細節一樣,都被隱藏。主流觀點認為,正是康福的這數千匹戰馬,使得李嗣源有了問鼎中原的底氣。
??其實從李嗣源掛帥到兵變稱帝,這個過程疑點重重、漏洞百出,並不亞於朱友珪弑父、朱友貞登基。我堅信這段曆史時被粉飾過的,我們回在後文做簡單分析。在此,先照顧故事性。
??見李嗣源拉攏起一支數千人的騎兵部隊,並且往洛陽方向移動,元行欽急忙撤退到衛州,飛奏朝廷:“李嗣源已經叛變!現正往洛陽進軍,請做好迎戰準備!”
??李嗣源一邊向洛陽方向行進,一邊不斷地派人快馬加鞭傳遞奏章,為自己辯解,每天都會派出好幾撥信使。然而這些信使中的絕大部分都被元行欽截留。李嗣源與中央的聯絡基本處於中斷狀態。
??李嗣源叛變的消息傳來,已經臥病在床的忠武軍節度使、尚書令、齊王、“治愈大師”張全義,慚愧、憂愁、恐懼……於3月15日,在首都洛陽自殺(絕食而死),享年75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