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五代十國往事> 第44章 草軍北伐

第44章 草軍北伐

  戰廣州


  黃巢動員了草軍的全部精銳,並且下達了最高指示:克廣州,不容緩。


  這是與時間的賽跑。務必在朝廷得知招安失敗之前拿下廣州城。


  在得到委任狀之後攻城,而不是得委任狀之前,也從側麵反映出黃巢革命意誌的不堅定和投降的誠心不足,即前麵所說的“兩手抓”,他是做了兩手準備的。


  有的人為了塑造黃巢的正麵形象,將這次廣州請降說成是“詐降”,用緩兵之計,打廣州一個措手不及。這是站不住腳的,真要是詐降,就該在委任狀下發之前動手,那樣留給他的時間還多一些,容錯率較高。


  現在,留給黃巢的時間不多了。


  黃巢高度重視廣州之戰,親臨一線,鼓舞士氣。


  朱存和朱溫帶領著部下,頂著飛蝗一般的矢石,緩慢推進著。在他們腳下,是第一梯隊戰友們的屍體。


  “第一個登上城牆的,有重賞!後退者,立斬無赦!”督軍在後麵咆哮著,嗓子都喊啞了。


  朱氏哥倆的連隊抵達雲梯之下,他們繼續發揚著不怕死的精神,身先士卒,躍到隊伍前列。


  城頭上的守軍在他們哥倆眼中,是一個個通往幸福的階梯。


  特別是朱存,更迫切地想要立功,得到晉升。因為在連隊中,弟弟朱溫是隊長,身為哥哥的朱存,卻是副隊長。


  眼看隊伍就要蠕動到城頭之上,幸福就在眼前了。朱存立功心切,終於按捺不住,突然大吼一聲,跳出隊列,要爭搶首登城牆之功。


  三步、兩步、一步……


  僅僅一步之遙,就在登城的一瞬間,混亂之中,隻見朱存忽然渾身一顫,繼而向後踉蹌、後仰。


  朱溫一把摟住他,“哥,二哥,你……”


  原來,一支箭矢不偏不倚地射中了朱存的咽喉,箭簇嵌入兩鎖骨中間的胸骨上窩中。鮮血像湧泉一樣,冒著血泡汩汩湧出。


  朱溫忙用手按住,鮮血從他的指縫間噴湧而出,黏黏的、燙燙的。


  “哥,哥!”


  朱存還沒有斷氣,他雙手緊緊抓著朱溫的肩膀,兩隻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大,死死盯著朱溫,嘴唇囁嚅著,血沫子從嘴裏流出。


  朱溫趕緊埋下頭,耳朵幾乎貼在哥哥的唇邊。


  “咕嚕……咕嚕……”除了血沫子噴塗的聲音,朱溫什麽都聽不到,血水灌進他的耳朵。


  朱存的雙手仍然死死扣住他的肩膀,雙眼更加急切地瞪著他,可他還是說不出任何話來。


  哥倆就這麽對視著。


  朱存的眼睛急切地瞪著,慢慢地,眼神中再無光芒,表情就這樣凝固了。


  生命就是這麽脆弱,眨眼之間,陰陽兩隔。


  在貧困線上掙紮了二十多年的手足兄弟,一起橫行鄉裏,一起闖禍,一起挨揍,又一起落草為寇,一起謀翻身、求富貴……往日的歡聲笑語曆曆在目,山盟海誓耳畔猶存。轉瞬間,哥哥就慘死在自己懷中,一句話都沒留下,帶著無盡的遺憾和不甘,死不瞑目。


  朱溫血灌瞳仁,兩眼通紅,他咆哮著、衝鋒著、砍殺著,發狂一般突破了城牆上最後的防線。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手起刀落,砍瓜切菜,為攻城部隊撕開了一道缺口。


  他的隊列迅速跟進,撐開這道裂口,後續部隊也緊隨其後。廣州城隨即被草軍攻克。


  朱溫的英勇表現被黃巢看得清清楚楚。


  黃巢慧眼識珠,斷定此人隻做一個小隊長真是太屈才了,又聽說他的兄長陣亡,就更加欣賞和信任朱溫了。


  一日克廣州,成就了黃巢,更成就了朱溫。


  從此,小隊長朱溫開始得到重用,逐步接近核心領導層。


  北伐

  奪取廣州之後,草軍更加猖獗,剽掠轄區各縣。黃巢直接命令被俘的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為自己上疏寫表。


  李迢斷然拒絕,“我世代身受皇恩,食君祿當思報君恩。寧可斷腕,也絕不為草賊寫奏章!”


  “那我就成全你,”黃巢冷冷道,“殺。”


  李迢舍身成仁,為國捐軀。


  至此,黃巢已經取得了嶺南地區的實際控製權,隻要控製住幾個關隘,嚴防死守,就可以割據一方,與中央朝廷分庭抗禮了。


  然而草軍多為北方人,不習慣嶺南氣候,瘟疫在軍中蔓延傳播,非戰鬥減員竟高達40%(會賊中大疫,眾死什四)!


  經過高層討論,黃巢毅然決然做出了北伐的決定。


  北麵等待他們的正是剿匪總司令、宰相王鐸。


  王鐸在赴鎮之後,按部就班地進行戰備工作,造兵器鎧甲、招募訓練士卒、修葺工事、調兵遣將……中規中矩,一絲不苟。


  放棄到嘴的肥肉,要硬闖王鐸防線,不得不說,這又是草軍的一次豪賭。


  草軍傾巢出動,在桂州集結。就地取材,編製大木筏數十條,趁著山洪爆發,水勢湍急,全軍乘坐木筏順湘江而下,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潭州(今湖南高官沙市)城下。


  誰能料到,貪婪的草軍會放棄廣州、放棄整個嶺南?誰又能料到,湘江上遊會爆發山洪?誰又能料到,這群亡命徒居然敢在山洪中乘坐自製木筏?


  鑿山七百裏,神兵天降入福建,草軍之人工奇跡一也;富貴險中求,神出鬼沒叩潭州,草軍之人工奇跡二也。


  潭州,已經深入進王鐸防線縱深,接近核心區域了。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扼守著進出嶺南及內地的水陸交通要道。王鐸當然會安排重兵把守,還會委派名將坐鎮。


  王鐸赴鎮之初,就意識到潭州的重要性,無論是官軍南征還是草軍北伐,潭州的得失都將會是決定戰爭走向的轉折。


  於是,王鐸上疏推薦了他心目中的名將人選——泰寧節度使李係。


  李係乃是將門之後,他的曾祖父是一代名將、西平郡王、號稱“萬人敵”的李晟。李係家族世代為將,英才輩出。李係本人深受家庭熏陶,自幼熟讀兵書,才思敏捷,談論起兵事來總能說得頭頭是道、滴水不漏。


  王鐸認為李係可擔此重任,於是保舉李係當剿匪副總司令兼湖南道觀察使,撥給他精銳士卒五萬人,並率領湖南本地自衛隊(土團),駐守潭州。


  潭州城下,又將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惡戰。


  曾記否,我在前文把王鐸比作諸葛亮。現在我可以再告訴大家,潭州可以比作街亭,而李係則可以比作馬謖。


  李係坐擁五萬精銳,還有當地自衛隊配合,更是背靠堅城,憑城據險。而他的對手,則是遠道奔波而來的烏合草賊。


  潭州守軍以逸待勞,優勢明顯。


  所以,在李係的運籌帷幄之下,潭州致敬了廣州,隻一天就被攻破。李係隻身逃往朗州。


  黃巢下令,把駐守潭州的官軍一律屠殺,屍體拋入湘江。湘江上漂滿屍體,幾乎阻塞江水。


  草軍乘勝出擊,二號人物尚讓親自率領先頭部隊逆長江而上,進逼江陵,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


  江陵守軍不滿一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