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
戚順死了,戚象仁事後有些後悔。但是事情已經做下了,要麽不做,要麽做絕。
他索性將府裏大大小小的仆人重新替換一番,將知道事情真相的仆人都打發走了,同時發放重金,作為封口費用。
那些仆人手握重金,自然是千恩萬謝,打包票不將蘇夫人的事情說出口,戚象仁這才覺得放下心來。
他本來想另請一位管家,但是想到戚順生前,做事麻利,為戚家做出了不少貢獻,而且他的死,或多或少和自己脫不了幹係。
也許是為了彌補戚順,也許是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戚象仁讓年僅十七歲的戚聰接替了他父親的職位,在戚府擔任管家。
戚聰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繼承父親的職位,成為戚府的管家。他父親戚順在世的時候,曾經交代過,讓他多讀書,希望戚聰將來能考個功名。
然而事情在一年來,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他的父母相繼去世,他隻能放下讀書,接替了父親管家的職位。雖然這並非出自本願,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不得不向生活妥協。
如果他隻是一個人的話,一切還好說,他可以隨隨便便地討口飯吃。
但是現在不同了,父母去世了,他的生活來源沒有了,他可以餓著,但是小井忠不能跟著他挨餓。
當戚象仁命令戚聰來做戚府的管家時,戚聰想了想便答應了,此後他便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
戚象仁不喜歡戚聰,以前戚順活著的時候,戚象仁說什麽,戚順便按照他交代的去做,戚象仁讓戚順往東,戚順不敢往西。
戚聰和他父親不同,他做戚象仁吩咐的事情之前,喜歡問個究竟。也不是事事都問,比方說:戚象仁讓他取了銀錢,給府裏的仆人們發月錢,這事戚聰不問,老老實實地去做。
如果戚象仁要戚聰帶人去催佃戶的地租,這他要問問,怎麽個催法?能不能寬限?能寬限多少天?
這也是他從書中讀到的道理,得饒人處且饒人,佃戶不容易,收租的人也不容易,人人都不容易。所以得有個說法,如果佃戶交不出來,有了這個說法,至少不用撕破臉皮。
戚象仁不喜歡他這一點,戚象仁希望他像戚順一樣,對自己言聽計從,但是戚聰做不到,所以兩人之間時常會鬧矛盾。
戚象仁和戚聰之間的關係更像主仆,而他和戚順之間的關係則像朋友。戚順活著的時候,戚象仁有時候會走到後院來,和戚順聊聊天,但是自打戚聰上任後,戚象仁便再不來後院了。
一是他怕仆人們多嘴多舌,嚼他的舌根,二是他不喜歡戚聰這個人,兩人之間沒話說。
至於戚聰,戚象仁不來,他也落得自在,他隻管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其他的事一概不問。
戚順死後,戚府的一切事務便落在了戚聰身上,戚聰這時已經不是過去的戚聰。
過去的戚聰隻知道讀書,不問世事。現在的戚聰是從做事中讀道理,從做事中學習,書本中學到的知識,讓他成為了一個正直的人。
而做事中學到的東西,讓他成為了一個聰明的正直人。
他把井忠接進了戚府的後院,自己親自撫養,為了不被府裏的仆人懷疑,戚順便聲稱井忠是他的堂弟。他平時也不喊井忠的名字,而是親昵地叫他“狗兒”。
狗兒被接進戚府後,每天和戚聰在一起,戚聰白天忙的時候,他便自己一個人在後院玩耍。
有時候是撿起地上的小石子,自己扔著玩兒,有時候是屁顛屁顛地跟著別的仆從,聽人家談天說地。
那些仆人幹活幹的累了,會出口一句髒話,狗兒聽不懂,便追著人家問:
“你剛才說的話是啥意思?”
仆人看他是個小孩,也不搭理。他便不依不饒地纏著人家,非要問個明白,問的急了,那人對著他啐一口,罵道:
“狗兒,我日你娘!”
他也聽不懂這是啥意思,對著那人一笑,這罵的人便沒了脾氣,訕訕地走開了。狗兒便繼續去找別的人問這問那。
戚聰有時候在後院,聽到仆人罵狗兒,便會上來怒道:
“幹活還管不住你們的臭嘴,在娃娃麵前說這些話,小心閃了你的舌頭!”
這時那些仆人,便會嘿嘿一笑,對著狗兒道:
“狗兒,和你鬧著玩呢,你看你堂哥,管的怪寬,以後你別來煩我們了。”
其實那些仆人,說這些話,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他們從別處聽到了一些關於蘇婉瑩的風言風語,便認定狗兒是一個野種,有的沒的罵狗兒。
狗兒兩歲多的時候,還聽不懂他們罵的什麽意思。後來漸漸大了,便知道他們不懷好意,也和他們對罵。
這仆人對著他來一句:
“狗兒,我日你娘!”
他也對著那人啐一口,罵道:
“俺日恁娘!”
那些仆人見他現在不比從前,漸漸地覺得沒意思,但是心中卻認定狗兒是個野種,看他的時候,都帶著一種嘲笑的神情,也不願意和他親近。
狗兒便這樣孤獨無助地長到了四歲,雖然戚聰一直很愛他,但是戚聰並不能日日陪著他,戚府裏麵的很多事情還需要他來處理。
戚聰隻能在晚上得閑的時候,回到後院,陪狗兒一起吃飯,吃飯的時侯他會問:
“狗兒,你今天都做了什麽呀?”
狗兒看看戚聰,搖搖頭:
“什麽也沒做。”
接著又嘟嘟囔囔道:
“看天、看雲,天上的雲很大很白,很好看。”
這時戚聰便看出來了,狗兒一個人很孤獨,但是他什麽也做不了,隻能轉移話題道:
“狗兒,和我去讀書,書裏的道理咱得懂,以後做個好人。”
狗兒也不知道啥是個好人,隻是茫然地點點頭。這時戚聰便拿出一盞燈,手握一本書,來到院子中間的石桌子前麵,兩人一人坐一個小板凳,戚聰念一句,狗兒跟著念一句。
有時候讀的是《論語》,有時候讀的是《莊子》,有時候讀的是《史記》。
講《論語》的時候,狗兒聽不懂,也跟著咿咿呀呀地念: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時戚聰會看著他笑,問道:
“狗兒,你給我說說,啥是個君子?”
狗兒聽他這麽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撓了撓頭道:
“君子,君子就是個悶葫蘆,自己偷著樂,人罵他他也不生氣。”
戚聰聽他這麽說,嘿嘿一笑,摸了摸他的小腦袋,道:
“狗兒,你說的也對。記住,君子獨善其身,君子知足常樂。”
狗兒聽他這麽說,茫然地點了點頭,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
戚聰教給了賈忠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他從小卻在那些仆人們中間耳濡目染。
聽他們說髒話,學他們的一舉一動。賈忠之所以成為後來的賈忠,與他的童年經曆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