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燕京易手
第152章 燕京易手
“是日,完顏闍母軍出北門,縱兵四掠。陳淬伏兵葭蘆翳薈間,以積雪遮掩行蹤。俟其兵半過,前後不相知時, 以步兵結陣防禦,箭如雨發。
闍母不能勝,遂以火箭引煙火遮蔽行蹤,複縱馬蹈火而出,遂破其軍。諸軍皆潰,陳淬獨與戰,刃交於胸而色不動,與其從子陳仲敏並卒於軍前。
趙邦傑以輜重車、迫擊炮、手雷來援,完顏闍母稍退。欒廷芳引軍截擊,接戰數十合,力竭,欒廷芳身被重創,僥幸不死。
馬識遠出騎兵往突,死戰不退,趙恭複引軍援。其時諸軍軍勢皆亂,前後不相知,完顏闍母軍亦然。趙恭被流矢中麵門,遂戰死。
秦國公親率天威軍主力突襲北門,其身先士卒,被火燃發,身中十數創,所部死不旋踵。又祝永清率神武軍主力在側翼層層設阻,務必不要敵騎跑出速度。
闍母亦竭力增兵出城,以別將分頭迎敵,務使我軍各部皆不得合。自晨時戰至午後,各軍盡疲敝。闍母騎兵馬力盡衰竭,紛紛倒斃者不可勝數。
此戰別無生機,諸公敢與張某並力戮敵乎?!燕國公慨然按劍環顧左右,後軍中自錄事參軍、機宜文字、軍中郎中、後廚以下,皆應聲敢戰!
燕國公乃盡充軍陣,親率後軍工兵、護軍諸營七千眾傾巢而出。於是軍氣大振,眾殊死戰,合於北門。闍母兵稍卻,退入城中欲固守。
是夜,克虜伯引火炮定位,凡九炮,破其東門及甕城,諸軍奮勇並擊之。闍母以下千騎出逃檀州,僅以身免。
軍中亡大將陳淬、王天霸,趙恭、陳仲敏、燕順、呂方、郭盛等校尉戰死者二百四十七人,軍士亡七千餘,遂下燕京。是戰殲敵六萬眾,太祖謂大明立國第一功也。”
《明史-燕國公世家》
金兀術望著戒備森嚴的燕京城,蔚然興歎。這都是怎麽搞的?自己從得到消息後就帥兵趕來燕京增援,前鋒輕騎甚至連十日時間都沒用上。
可是皇叔完顏闍母帥六萬大軍,守城居然不過七日?!這也罷了,馬擴一直都不是個好相與的人物。皇叔敗在他的手裏,原本也不算太丟人。
可是那個張叔夜又是誰啊?此人何德何能,居然連馬擴都心甘情願受他節製?喔喔,安兆銘的姑丈啊?在海州招安過宋江?大宋南道總管?六十六歲了?
這特喵都耳順之人了,怎麽還是這樣爆裂脾氣?北城外的戰況慘烈,金兀術也有耳聞。甚至他宋人打到最後,連營中的郎中、後廚都參戰了!
張叔夜的添油戰術,也實在太瘋狂。果然還是聖人說的好啊,“老而不死謂之賊也!”
皇叔完顏闍母是僥幸逃出生天了,但如今也成了廢人。不光是氣的,還是被嚇的!不但是被宋軍的鐵血悍勇嚇的,更是被轟破東城門的大炮嚇得,徹底膽寒了。
據說那種大炮威力巨大,可以抵近城門不足兩百步,連續平射轟擊,射擊的速度甚至不差了鋼臂弩的頻率。爆力之強悍,也絲毫不差咱們的投石機黑藥包。
最要命的卻是準頭超好,瞄著城門那就是城門中炮。然後城門後臨時堆積的障礙物,一炮就被打飛了。最後是甕城被連續幾炮轟炸坍塌,甚至城中連反應的時間都沒給留下。
金兀術將信將疑,此前幾日攻城,對方並無傳說的大炮助戰。隻是在金兀術把投石機也搬到城下,想要一舉奪回燕京城的時候,才發現城上的大炮,真心不好惹。
大炮射程根本不是皇叔完顏闍母說的兩百步,而是六七百步!甚至因為居高臨下的關係,七八百步都有可能。而自己的投石機射程,也才六七百步。
但是準頭上,就完全沒法比較了。對方總能在極限距離內瞄準自己的投石機,三五發炮彈覆蓋過來,投石機頓成一片火海。
金兀術心疼的臉都抽抽起來,投石機固然珍貴,可是比投石機更珍貴的卻是那些來自西域的飽學鴻儒人材,那都是死一個少一個的巨大損失!
沒辦法,隻能把投石機移動到大炮的射程之外。但是此後也就別再想著依靠投石機攻破燕京城了,哪怕那些西域人窮盡計算,也隻能把黑藥包投在城下爆炸。
火光衝天,地動山搖。張叔夜、馬擴都是暗自咂舌,看著孫成財的眼神也多了幾絲重視。這個紈絝子,原來還是有些可愛的哈?!
若當初不是孫成財堅持要把大炮抵近射擊,保持射擊精度,以此節約炮彈和射擊次數的話,當時馬擴甚至都想要拉到六百步開炮呢!
反正就是轟唄,不信還炸不開這燕京城!?任憑孫成財怎麽解釋,這種大炮有射擊次數限製,彈藥也不是隨意配置,裏麵東西複雜著呢!
就是抵近射擊也,也要先平整陣地。就是說,大炮架設的地方,一定要挖深後填埋石子,上麵再敷了沙土夯實才行。不然一炮射擊後,大炮就要橫移或下陷幾尺,那還有個屁準頭!
但是,別說馬擴了,即便張叔夜也不願意用這十門大炮換自己數千袍澤的性命!所以戰後雖然順利拿下了燕京城,他二人對孫成財的看法,卻更加惡劣。
這就是一個在汴京待久的紈絝呢!一點都不把袍澤人命當回事。安兆銘用人,有時候猶如神助,有時候卻又讓人看不懂呢。
現在,眼看著金兀術在城外布置的那些投石機威力,二人才算真的信服了安兆銘的用人,果然毒辣無比。如何使用大炮,果然也還是那個姓孫的紈絝孫子更加有道理。
若無架在城上的這十門大炮助力,怕是金兀術早就轟開燕京城了。其實這也都是馬後炮。說起來,孫成財的戰術計劃還是有不少扯淡地方。
火炮攻城可以抵近射擊,但是根本沒必要構築那樣堅固的陣地。十門火炮標好參數,一炮炮輪番轟擊過去,一樣能炸開燕京城。
哪怕完顏闍母的騎兵能夠衝過來騷擾,但是他們麵對大炮又能怎麽辦?火燒?刀砍?那都沒用的,孫成財隻要把那些炮手披掛上重甲就行。
隻是孫成財第一次真正的上戰場,他也是第一個把大炮應用在戰場上的指揮官,老孫太想取得完美戰績,更不願看到大炮被人刀砍斧剁的遍體鱗傷,那多心疼人啊?!
結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無謂的軍事傷亡為代價。這能怪人家張叔夜和馬擴憤恨他嗎?七千袍澤弟兄傷亡他就不心疼了?!
以三萬步兵在城外與兩萬騎兵野戰,欒廷芳還要用上“添油”戰術,實際上是犯了兵家大忌。陳粹上去就戰死了,再讓趙邦傑去頂上也不行。他欒廷芳就自己上,身受重創。
還不行,馬識遠的一千騎兵衝上去,都不夠完顏闍母塞牙縫的!完顏闍母可是大金國數一數二的騎戰名將,又是以眾淩寡,哪有馬識遠的好日子過?
然後就是馬擴親自領天威軍主力出戰,結果趙恭再次戰死,馬擴也被人砍得刀傷十幾處。也就倚仗海州甲胄結實,不然馬擴那日就該把命丟在燕京城外了。
祝永清再次引神武軍主力出戰,才算堪堪把戰事拖到僵持階段。最後是張叔夜一錘子買賣,連郎中、廚師都給推上戰場了,這才把完顏闍母逼退回城。
燕京北門之戰,完顏闍母的兩萬騎兵幾乎也是傾巢而出。神武軍、天威軍、中山軍最後投入了三萬五千兵力,傷一萬兩千餘,陣亡七千餘,傷亡過半才算換來一場慘勝。
為的隻是給孫成財爭取一天時間,好去用心調教他的十門大炮?
“會暮,即其地為營壘,火炮定焉。須臾,火光衝天,城門塌陷,燕京城破矣。太祖論戰守燕京之功,以為燕國公、秦國公軍功居偉,然克虜伯攜巨炮之威,亦如定海神針也。
又數日,金兀術來攻燕京。克虜伯複以火炮架城上,督諸將禦之,自辰至酉,戰百餘合,兀術乃退。既而南下犯涿州,複入雄州、莫州、河間等處。”《明史-克虜伯傳》
《明史》中對克虜伯孫成財的傳記,無疑多了許多曲筆和遮掩。事實上,軍中將領始終對孫成財報有不少負麵看法,軍機處對孫成財在軍中受到的排擠也從不過問。
一個像孫成財這樣的炮兵主官,如果他在軍中的人脈還要十分了得?軍機處想想都睡不著覺的!安寧也的確讚美過燕京大捷,隻是那句“定海神針”是在誇獎大炮,而不是孫成財。
事實上,戰後的孫成財還差點受了處分。因為戰報發送海州後,安寧就勃然大怒。這個孫成財對大炮的應用,明顯走向矯枉過正的方向了。
平時訓練倒也罷了,可戰時還要這樣一板一眼,那不是在拿軍中同袍的性命當兒戲嗎?!甚至若非張叔夜、馬擴聯名具保,孫成財就要被調回海州,發落去廷尉寺受審去。
張叔夜、馬擴之所以願意聯名具保,也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少欣賞孫成財。實在是金兀術的投石機太過恐怖,軍中須臾離不開大炮支援呢!
軍機處說可以換人過來?我呸!再讓這些炮營雜碎過來糟蹋我軍中的好兒郎嗎?要知道,海州軍中先天性趾高氣昂的優越感,早就讓兄弟隊伍上上下下很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