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失敗的動力機
第95章 失敗的動力機
宋應辰無論曾經多麽的自視甚高,經過海州三年官場磨煉,也算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上限,並不適合為官、搗糨糊。
王大猷並不是壞人,處處與他針鋒相對也並非出於私人恩怨。事實上,王大猷的人品厚重、磊落,哪怕宋應辰都要暗自心折。
那就是說,自己真的過於理想化了。而官場,卻是不允許個人理想的存在。老宋自此一心撲在教育上麵,此後地位極為清貴、悠閑。
安寧為了補償他的急流勇退,特意上表汴京,請加天章直學士,宣奉大夫,禮部侍郎,太子賓客詹事,出任羽山大學山長一職。
如今羽山大學地位超然,除了教育之外,它還要負責主持對鬱洲島上的技術研發工作。此後又經安寧的不斷整合、培訓,羽山大學的科研力量終於開始良性運行起來。
比如安寧門下弟子蔣幹的鐵路、橋梁建設,何叔乙的化學工業,源自萊蕪監大匠呂本升在材料學方麵的研究,都相繼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如今隨著宋應辰高姿態到來,羽山大學在研發投入上,也更加豪闊。與之對應的,卻是學子的食宿、助學金等等支出,卻被他大幅消減,軍訓倒是更加嚴酷起來。
“羽山大學不差人呢,也不養閑人。你們覺得羽山大學太嚴酷,完全可以去參加各地州學嘛,一樣可以去參加汴京科舉的。或者,朐山工學院、商學院也不錯?”
但是誰又會這麽傻呢?考進羽山大學,本身就意味著進入這個世間最接近神的地方,如何敢言放棄?外麵想要進來的學子,都要搶破頭顱呢!
宋應辰無疑又為自己招惹來一身罵名,但是這次,卻當真無人敢跳出來擺明立場與他打擂台。因為如今的羽山大學裏,每天都能見到安寧和洪七這對師兄弟的身影。
他們幾乎就是在完美地履行著一個教授的職責,除了正常授課之外,又各自帶了一個研發團隊,進行各種的技術攻堅、改良活動。
事實上,安寧在親自操刀了京東都護府改製之後,就把具體任務分派了出去。京東都護府的運作移交給聯邦議會、內閣總理朱倬、和呂子曰這個明社書記去負責落實。
他們才是負責都護府日常運作的三架馬車,互相撕扯得相當厲害。諫議院負責糾察、反腐、判案,軍機處負責軍事調度,反而不是那麽招惹民間關注。
安寧的注意力,早已轉移到羽山大學的建設,對現有科技方向的矯正,以及產品的技術改良。比如,安寧就在主抓“工藝標準化”的係統引入,和人材培訓工作。
安寧固執地認為,一定要在製造過程中引入“尺寸公差”的概念,使各種產品的配件達到“通用、互換”的級別,才是最重要技術。
經過實際測試後才發現,火繩槍、迫擊炮的啞火、泄露、炸膛率之高,遠超安寧預期。所謂迫擊炮發射三十發就要停用,並非說三十發確保不炸膛,而是炸膛率“可以接受”。
然後,槍膛尺寸、子彈尺寸、引藥孔大小等等偏差也超過安寧容忍的範圍。甚至火藥的均化,也帶來了火藥威力的巨大差別。
此前對於穿越後的“金手指”展開,安寧就有著清醒的認識:那就是單純的科技金手指其實不足為憑。大宋文明的先進程度非常驚人,漢家“四大發明”,它就能包攬其三。
憑借後世帶來的“一招鮮”產品和技術或許能為海州帶來一時的收益,但想要始終領先這個朝代,就不能單純地依賴所謂的“金手指”。
因此,安寧在開啟科技金手指時,首先要強調的就是對各種管理細節的精雕細琢。紀律性、責任心、標準控製係統都要優先強調,其次才是工藝技術的不斷研發改良。
這樣才能從保總體質量的穩定性,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使海州科技在質量和成本上始終與這個時代拉開差距,讓那些模仿者無所適從。
想要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先要強調育人。人都是受到個體從眾的環境影響的,所以就要從環境的建設與維護入手,從精神、思維、紀律、團隊等建設上防止個體退化的出現。
這些年來,從少年洪七開始,到羽山大學建設,安寧一直都在灌輸這種環境理念。或者中間曾經出過某些反複,不過總體來說,海州在教育上的付出,也的確到了收獲季節。
因此,盡管不斷傳來北方金兀術是如何發展火藥和投石機的消息,大宋的將作監、軍械監也在反複改良、仿製海州軍械。但是他們的科技實力,卻依然距離海州越來越遠。
安寧甚至連彈簧鋼這種高端材料都敢敞開供應汴京,讓他們自己仿製鋼臂駑。但是大宋卻另有想法,鋼臂駑該采買還要繼續采買,因為大宋的製造成本並未便宜多少。
彈簧鋼卻被他們用於在床弩上大量裝備!有了彈簧鋼,床弩的結構就可以減少七成體積,和一半的重量。如果在床弩底座上裝上輪子和轉軸,就可以隨意調整射擊角度。
孫二娘在平定軍暗算完顏希尹的法子,被大宋將作監視為教科書般的作戰案例。隻是如今不再用床弩捆綁手雷,而是直接將大宋版天雷與床弩專用的長箭合體製造。
發射前點燃長箭前端的天雷引線,不但射程更遠,也更加穩準安全。然後再努力增加床弩的配置密度,“則無論女真人鐵浮屠,亦或海州火炮,皆不難破之也。”
汴京城判軍器監郭忠孝如是奏曰,郭藥師再次“深以為然”。然後他就寫信給安兆銘,大肆炫耀一番,隻是安寧卻老大地不以為然!
嗬嗬?理想很豐滿,奈何現實很骨感。
大宋將作監也許不差技術,卻嚴重缺乏想象力。麵對金兀術驟風暴雨般的投石機、鐵浮屠、拐子馬,安寧好奇,大宋禁軍真能守住他們的城池、陣地嗎?
床弩結合火藥的法子,論其輕便、精度,的確不錯,但它能達到海州舊版迫擊炮的威力嗎?甚至論起火力的密集程度,它就絕對沒有迫擊炮,或者投石機的震撼效果。
這些事,安寧也不過回信嘲諷一下而已。研發不是壞事,但是該買的迫擊炮你還是催促下麵人趕緊上手,勿謂安某言之不預也。
安寧和洪七如今最關心的,就是動力機的研發問題。隻要搞定了動力機,那麽火車、裝甲戰車、鐵甲艦這些大殺器,就可以輪番上陣了。什麽投石機?灑家這就去滅了它!
這些黑科技的堆積,需要研發上環環相扣,全靠工業技術的綜合保障才行。別說金國斥候、奸細打探到的那點支離破碎信息,哪怕把它完整地擺在金兀術眼前,他也模仿不了!
事實上,在解決了鋼材鑄造軸承、彈簧問題後,洪七早在靖康元年就開始了蒸汽機,或者內燃機的研發。但是洪七畢竟不是神,沒了安寧指點,他的研發就一度走進死胡同。
安寧也不是動力機的科班出身,哪怕是親自操刀此事,最終也隻能放棄努力。幹脆,直接換個簡單粗笨的方法,鑄造蒸汽輪機好了。
這個隻要材料結實,密封過關就好辦。想要造的結實好辦,無非就是管道、氣缸、管路材料的增重、增厚而已。傻大笨粗幾乎就是這個時代難以避免的機械代名詞。
但是想要做到密封就難。特別是一些轉軸地方的密封。這個時代畢竟沒有橡膠,不過用牛筋熬膠似乎也不是不能代用?
安寧再次想當然了。事實上,就算有了橡膠也沒用,那玩意做輪胎可以,做蒸汽密封?卻嫌溫度太低、太軟。不但橡膠不成,便是牛筋熬膠也不管用。
最後的改進方案就是把不同類別的密封條件使用不同的法子達成目的。氣缸和轉軸間最早是用絲麻纖維鬆香纏繞,後來就改用活塞環真空密封。
機器組件之間的密封就用各種比較軟的銅、鉛做墊圈,然後螺紋鎖緊即可。甚至一些不太大的密封環節,用絲麻、生漆、桐油一樣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或說就這麽簡單的東西,就曾為難了洪七兩年時間,還是密州過來的造船大匠平簡很詫異地拿了出來。大宋造船技術冠甲天下,他們最嫻熟的技藝,可不就是密封術嘛。
蒸汽輪機的設計,最早就是做一個厚壁的鍋爐,下麵直接燒炭,鍋爐內蒸汽壓力達到一定壓力值的時候,由彈簧控製的活塞後退,被活塞封閉的小孔就會被頂開,開始泄壓。
此時轉動噴嘴閥門,使蒸汽沿噴嘴方向射入整個鑄造的渦輪風葉中,帶動渦輪軸轉動。渦輪軸經過齒輪減速後帶動動力輪轉動。
為了更好利用蒸汽,渦輪從大到小以螺旋方式設計了數圈,然後套入氣缸中,使蒸汽沿渦輪旋轉方向逐層推動渦輪軸加速轉動。
做工完畢的蒸汽被倒入冷凝槽中,冷卻為蒸餾水。渦輪軸在轉動做功的同時,也會帶動一個水泵強製給蒸汽爐中補水,形成某種連續工作的循環狀態。
這其中最麻煩的就是補水量的控製,經過多次水多、水少的試驗後,才算找到合適的補水速率。反反複複的折騰了半年多,直到靖康四年才算定型一款九馬力蒸汽輪機的原型機。
計算動力的法子很簡單,把蒸汽輪機固定安置,用水泥、鋼筋加固底座。再把機器發動起來,一時濃煙滾滾、噪聲十裏不止。
一條長長鐵鏈隨著蒸汽輪機的轉動被卷縮起來。另一端卻連著九匹馬奮蹄加鞭,都要被它卷拉得紛紛倒退。直到二嘎的興奮加入才算憋得蒸汽爐炸膛,所以?就是九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