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汝陽袁氏
袁氏家宅在汝陽城東,聚族而居,經過百餘年發展,半邊東城皆為袁家所有。
遠遠便望見歇山頂的屋頂,門宅雄踞在高台之上,正脊之上盤蹲著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兩邊波狀傾斜,簷頭翹伸,鋪著灰色的瓦當,看不清上麵的花紋,整個宅門莊重華美。
宅門前已經有人等候,看到孔融的車馬到來,一位長衣博袖的公子帶著兩名隨從緩步走下踏跺。孔融撩起車簾躬身下車,劉宇身為護衛連忙上前扶持。等孔融站穩,那位公子恰好來到近前,雙手平舉揖禮道“奉紀見過孔大人。”
袁家家族繁茂,自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為司空,京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湯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之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而庶枝更是不知乏幾,劉宇還真不知道這位袁奉紀是誰。
“有勞胤公子相候,孔某久慕臥雪堂美名,今日冒昧登門造訪,還望海涵。“孔融還禮道。
袁胤袁奉紀,劉宇總算知道眼前這位是誰了。袁胤,據傳是袁隗之子,效力於從兄袁術,當過丹陽太守,後被孫策所敗,此人在史書上不過一行文字,甚至連他的字都沒有記錄,原來就是他。劉宇打量了一眼袁胤,此人二十幾歲的年紀,白麵短須,樣貌清秀,眼光隻看向孔融,根本沒有正眼瞧他。
袁胤和孔融客氣幾句,側身相請,在前麵引路進宅。沿著回廊往裏走,宅院深深,台閣相望,飛梁相通,柱壁雕鏤,窗牖繪彩,隱有絲竹琴聲。往來奴仆不斷,看到來客避讓在側,斂聲行禮,衣著整潔,舉止有度。
袁胤邊走邊介紹著宅中景致,亭台之中常見儒衫士子論文、勁裝壯士鬥劍,袁胤不無得意地對孔融道“文舉兄,這些是前來投奔家兄的賓客,年初何大將軍召二兄入京為官,有不少人隨二兄前去洛陽,這府中仍留有一百多人。”
孔融笑道“孔某早就耳聞本初公子禮賢下士,不讓昔日信陵君。”
穿過一道園門再往裏走,房屋變得低矮陳舊起來,屋瓦陳舊,看上去有些年代了。袁胤介紹道“此處是先祖舊居,前麵便是臥雪堂。”袁安臥雪發生在洛陽,他逝去之後其子袁京在家中老宅依樣興建了臥雪堂,以秉先人之誌,供後人憑吊。
順著袁胤手指的方向,幾棵榆樹掩映著數間草屋,一條石子甬道通往宅前。孔融立住腳,正冠整衣後方才舉步踏上甬道。雖是後人穿越,劉宇對這位東漢名臣卻十分敬仰,既然有幸來到臥雪堂自然要拜祭一下。袁家四世三公,懷著不同目的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石子甬道都被磨得凹陷下去。
袁胤看到劉宇跟在孔融身後向臥雪堂行去,皺眉斥道“先祖舊居,乃是我袁家聖地,豈是爾等護衛所能進的,還不退下。”
孔融道“奉紀賢弟,此子乃是我親衛,喜讀詩書,對袁公高行仰慕已久,就讓他隨我進去奉柱香吧。”
袁胤勉強開口道“既然文舉兄開口,胤自然聽從。你到堂上不可亂動,奉完香便出外等候。”
劉宇暗怒,袁家人依賴先祖恩德居於高位,卻不能以德守之,從進門來看袁家驕奢富貴、傲慢待人,窺一班可全豹,難怪有人會說袁家人是塚中枯骨,安能不敗。
草堂簷下掛著塊牌匾,臥雪堂三個字隸寫墨字,厚重古樸。簷下有專人侍奉,挑簾進入正堂,滿堂幽香,兩旁排著兩列青銅燈架,屋內照得十分明亮。正中掛著袁安的畫像,側旁是一幅《袁安臥雪圖》,有人端過銅盆,孔融淨手焚香,在畫像前跪拜行禮。至於劉宇,直接被人無視。
待孔融起身,袁胤也不提讓劉宇上香之事,徑自笑道“家中長者聽聞文舉兄到來,請你前去敘話。”
孔融看了一眼劉宇,見劉宇微微搖頭,便也不再提上香之事,應道“融正要前去拜見。”
來之前便探聽過,汝南袁家的主事人是袁淳,袁淳是安國康侯袁湯之弟袁盱之子,與袁逢、袁隗同輩,因黨錮之爭辭官歸家安心治學。
袁胤引著孔融穿廊繞宅,來到一處小院,修竹茅舍十分雅致,屋內傳出說話之聲,袁胤進屋通傳,片刻之後,一名老者領著兩人出門相迎。老者麵容蒼老,頭戴褐色幘巾,須發斑白,孔融連忙上前揖禮道“融見過召陽公。”
袁淳笑道“文舉大名老夫早聞,果然是聖人後裔,儀表堂堂。”袁淳身後兩人也與孔融見禮,通名得知乃是袁賀之子袁閎、袁忠。劉宇知道袁閎的名字,此人看不慣袁家驕奢無度,在家中築土屋自守,後來帶著兄弟們隱居山林避禍,是位賢者隱士。看袁閎兄弟兩人頭戴幘巾、衣著樸素,與袁胤一身錦袍截然不同,真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屋內窗明幾淨,桌上堆放著竹簡,南牆書架上更是堆滿了帛書和簡書,劉宇注意到有一疊紙書,看來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分賓主而坐,屋內鋪著木板,板上有藺席,四角壓著銅鎮。天氣已冷,藺席上又加了一塊三尺見方、顏色鮮豔的織毯,劉宇在洛陽南市見過這種由西域而來的織毯,三尺見方的價格在三千錢以上,看袁淳屋中便有五塊,足見袁家豪富。
孔融有求而來,與袁淳談了幾句《易》後,便將要錢糧、要人相幫的請求說了出來,袁淳理著胡須道“老夫雖然主事,但錢糧乃是大事,需與族人商議一番,來日再答複孔大人吧。”
從袁府出來,孔融歎道“袁家四世三公,世受朝庭大恩,國難當頭,卻吝惜區區錢糧,著實讓臥雪堂蒙羞。可惜本初不在家中,要不然他定能慨然相助。”
劉宇沒有作聲,烈火烹油,袁家看似盛極,其實離衰亡不遠了。
送走孔融之後,袁淳召集族人商議資助官府之事,以袁胤為主的一派認為刺史入城時已送去五萬石糧食,官府索求無度,不能再送;而袁閎一派人早認為國家有難,袁氏當鼎力相助,方對得起先祖之風,雙方吵個不停。
袁淳輕輕敲敲桌案,道“國家有難,袁家不能不助,再說孔文舉的情麵也要給,便再送兩萬石糧,錢五萬過去。袁家之中有意入仕的子弟選出三個,讓他們帶上三十名賓客前去官寺聽從調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