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偶像
言青溪絲毫不為所動,掛掉電話,繼續衝著琵琶發呆。
就在這時。
她麵前的琵琶上驀然升起一團白煙。
言青溪卻像是習以為常一樣,看著那團白煙在空中凝為一個老人的身影。
“我說的事情,你考慮得怎麽樣?”
老人的聲音很是溫和藹然,言青溪臉上卻現出一絲苦澀,有些為難地看著老人,支支吾吾地說道。
“李前輩……為了民樂,成為偶像什麽的,實在是有些羞恥……”
眼前的老人,正是林川在五月終南山事件時,預留給樂坊一脈的超凡種子——「樂聖」李圭年!
本來已經接受仙神下凡這個設定的言青溪,在白鹿原意外得知眼前這個男人就是大唐樂聖李圭年時,表現得不知道有多激動。
而李圭年表現出的對賽裏斯民樂深厚的樂理造詣,也讓言青溪受益匪淺,當下便覺得這是上天對她的恩賜,要讓她成為最優秀的民樂家。
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也是這樣。
李圭年從言青溪口中得知,如今的時代,民樂逐步走向衰敗,像是古箏,琵琶、二胡這些尚且還有不少學徒。
至於揚琴,編鍾,乃至嗩呐,則都已經處於瀕臨失傳的地步。
他感應靈氣複蘇而覺醒,本是為了尋找一位傳人,繼承樂坊的超凡傳承,為對抗域外邪魔而貢獻一份力量。
但當他得知如今民樂頹敗的現狀,總歸是有些心中鬱結難消。
賽裏斯民樂文化如此璀璨,樂章優美,音色動聽,上可譜千載江山之厚重,下可抒婉轉柔情之流暢。
何以至此啊?
這就是不是林川自己當演員的壞處。
當時北美利加大區出現的天人信號,讓他顧不上再親自取引導樂坊一脈的誕生。
隻好從【係統商城】裏兌換一張李圭年的人物卡,再為其更改設定和記憶後,直接投放到了白鹿原的祠堂裏,等待言青溪的到來。
所以這團白煙幻化的李圭年,除了是一位古代超凡者以外,更是一位賽裏斯曆史上的音樂大師。
在他的時代,大唐萬國來朝,賽裏斯文化可謂巔峰。
既有李杜白王白流傳千古的詩篇,亦有韓柳這樣的文道巨擘,佛門八宗出其六,書法有顏筋柳骨,草聖張,畫聖吳,茶聖陸,雕聖楊,藥王孫,鎮神聖手顧……
再加上這位「樂聖」李圭年,可以說是群星璀璨,神仙打架。
彼時大唐,可稱世界文明之中心,不知影響周遭多少國家民族直至今日。
這讓李圭年一時間有些無法接受。
於是乎,在被言青溪帶回蜀郡之後,他一邊教導著言青溪修行失傳的三十三部《樂經》,一邊經由她逐漸地了解到當前社會的風貌。
然後幾天前,李圭年便語出驚人地提出一個主意。
讓言青溪為了拯救民樂的現狀而成為偶像。
對此,言青溪表示拒絕。
她雖然是個熱愛民樂,精通多門樂器的人,但卻並不是一個特別愛出風頭,為人處世相當低調的人。
要不然也不會隻是在巴蜀音樂學院做一個普通的民樂老師了。
再次聽到言青溪拒絕的李圭年,看上去有些痛心疾首,用他壓根兒就不存在的拳頭錘了錘胸口。
“青溪啊,你看看,你這麽熱愛的民樂,現在在世人的眼裏就是天橋賣藝的東西,而那些舶來的西洋樂,卻收著昂貴的門票,在大禮堂接受世人的掌聲。”
“當越來越多的人不了解民樂,學民樂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你如今已接受老夫的傳承成就超凡。”
“難道還要眼睜睜地看著民樂在你眼跟前兒,一天天地衰落直至消亡嗎?”
言青溪臉上盡是複雜糾結的神色,她自己又何嚐不知道李圭年所言極是呢,隻是……成為偶像這種事情,實在是太羞恥了!
“前輩,你讓我再想想吧,從回來以後,到現在腦子都是亂亂的。”
言青溪最終還是鴕鳥心態占了上風,既然做不出這個決定,那就過段時間再做決定。
李圭年見狀隻好作罷,隻能暗暗歎了一口氣。
卻是這時,目光瞥見言青溪握在手裏的手機,像是忽然想到什麽似的。
“音律之道,你本就頗有天賦,這段時間以來,老夫已傾囊相授,你的修行也可謂是一日千裏,接下來就讓我給你講講樂坊一脈的修行境界吧。”
言青溪點了點頭,一來是見李圭年主動跳過成為偶像這個話題,二來也是發自內心地對修行境界的事情比較好奇。
她起先一直懵懵懂懂,跟著李圭年學習修煉,純粹是被他的樂理音韻所折服,這反倒是應了對音律的赤誠,使得她進步神速。
短短一月,已是相當於養氣境界的超凡者。
當然,這個修行速度和她本身的基礎是有一定關係的,樂坊音律之道的修煉類似於道門和佛門的綜合體。
既需要像何清易一樣牢記咒語符法,指決罡步,孜孜不綴地進行著重複枯燥的樂器練習,以充實自己的音律基礎。
又需要像虛昀那般沉浸其中,通然自悟,靈神交融地感悟著諸般樂理與天地自然的聯係,以提升自己的音律造詣。
所以像言青溪這樣樂理樂器基礎本就很強,修行起來便如順水推舟一般進步神速。
但越往後走,反倒是境界一旦卡住,不得頓悟終不能突破。
當然了,這對於言青溪來說,還早著呢。
“感物而心動,形於聲,聲聲相應,成就方圓規矩,謂之音。”
“是而,音律乃天地萬物之情誌,文以載道,音以傳情,咱們做音律的,哪一個不是心思細膩,情誌豐富。”
“這第一層境界,便是物感,放在超凡界便是啟靈境。”
“感物而心動,則以作聲而抒。”
“因你所奏,都是前人所作,便需沉浸其中,共情同心。”
“曲調一成,不聞外聲,隻有這一縷清音可入你耳。”
“即是第二層境界,清音,又名聚韻境,聚的便是前人所作之韻。”
“當你萬千音律爛熟於心,無需多想,便自然而出時,這一份分出的心思,便可用來體悟前人曲調之情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