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龔誠發跡
官吏官吏,官和吏是分開的,說直白點官就是中央指派的,過幾年就調走了,吏則是本地人多,相當於合同工或者臨時工,很難升遷調動。
大宋的官好當,首先一個特點是富,也就是工資高福利好,當年這麽定主要是為了結束五代亂世後快速重新建立秩序,抬高讀書人身份。
也為了高薪養廉,事實證明大宋的文人地位高出了天際,也證明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後大部分人還是要臉的,確實貪墨並不太嚴重。
大宋官製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多,說的簡單點就是各種名目的官一大堆,最終是一個事兒好幾個人管,這麽安排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一人專權,出現權臣。
結果不太好,確實沒人專權了,卻也造成一個後果,好事都搶著幹,髒活累活都不想幹,互相推諉拖拉變成了常態,行政效率極低。
當然了,這麽安排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某地少一兩個官員完全不妨礙政府運行,比如密州知州回家奔喪守孝了,衙門照常運行,絲毫不受影響。
所以木子這個官場小白絲毫不用擔心當不了密州知州,因為有他沒他的人家其實都一樣過。
一路走走停停,隊伍也越走越大,弟兄們都知道木哥要去密州上任,出使遼國的時候使團人數有規矩不能跟著,這次去密州就沒這些講究了,弟兄們隨木哥去密州,也給哥哥壯壯聲勢。
看著清一色的莽漢子木子知道他們的想法,壯聲勢是其一,還有一個原因是想跟著混個前程。
人跟人是不一樣的,有的兄弟以前在西路軍中不起眼,做買賣卻如魚得水很吃得開。
也有的兄弟以前叱吒風雲,做起買賣來卻總賠錢。
這次跟著木子走的的,大多都是這類人,在木氏裏有弟兄們幫著倒是也能混下去,可總讓人幫算什麽事兒?老子以前在西路軍裏還是都頭呢。
這次木子可不僅僅是知州,還要編練京東東路的禁軍,那是咱成名的手藝啊,跟著木哥走一遭去。
木子一想自己將來還真需要人手,畢竟編練軍隊可不是一個光杆司令就能幹的,那幹脆就跟哥走吧,咱們弟兄們再幹一票。
後來木子發現不行了,還沒到山東呢,身後跟著的隊伍就快兩百人了,而且每到一地加入的人越來越多,這樣走下去等到密州人數還要翻一倍。
有的老兄弟是覺得自己不是做買賣的材料,在家待著吃分紅沒麵子,有的則是單純的想跟木哥走一遭出力,還有更多的漢子則是木氏老兄弟們忙買賣走不開,打發家中的子弟來給木哥幹活跑個腿兒……
總有各種各樣的人出於各種理由和原因不斷加入,木子對八斤道:“跟老兄弟們說一聲兒,人手夠了,都在家過年吧,別再加了”。
八斤道:“木哥,兩萬多禁軍,人手少了練不動啊,再說很多弟兄實在不是做買賣的材料,在家裏也憋的慌,旁人還不敢指使,讓他們跟著去吧,都是敢打敢拚的漢子,在家裏待瞎了”。
木子想了一下道:“最多三百人,不能再多了,再多就不像話了”。
這可不是丫鬟下人,這個個都是硬邦邦的漢子,帶著三百大漢上任就已經離譜了,再多就跟朝廷沒法解釋了。
臘月二十九的時候,隊伍到了徐州汴塘鎮,原西路軍輔兵營隊正龔誠樂瘋了,這廝從木子進入徐州境內就帶著家裏兩個兄弟跟著,結果木子一路拒絕了弟兄們的挽留,走到汴塘鎮正好二十九。
“木哥放心,我二弟全安排好了,必定不會凍著一個兄弟,快隨我去家裏歇息,我娘早就等著了……”。
看著這廝語無倫次的樣子,徐州的大頭領笑道:“便宜你這黑廝了,木哥竟帶著弟兄們在你家裏過年”。
龔誠咧著嘴道:“知道木哥從這過,咱早就多準備了酒肉,哥哥安心住下,等二月二俺陪哥哥去廟會逛逛,再……”。
木子笑著打斷他的話道:“別胡說了,我初一就出發,酒肉讓弟兄去采買了,你什麽都不需準備,帶我去看看家裏老娘吧”。
這麽多人吃喝,龔誠攢的那點家底還不得吃光了,所以木子昨天就吩咐兄弟一路采買了,不過去家裏看看老娘是必須的。
臨去龔誠家的時候木子吩咐道:“迎送的兄弟都回去過年吧,此去密州又不遠,弟兄們有暇就去看我,都回去忙吧”。
龔誠家是個剛蓋的小四合院,住著家裏老少八口,他是家中老大,父親早逝,下麵還有兩個兄弟。
這麽冷的天七八口人都在大門口等著迎接木子,以示對他的尊重,周圍還有街坊四鄰在看熱鬧。
還沒等下車,七八口人在一個老太太的帶領下跪倒在地,口裏喊著:“給大帥磕頭了”。
木子連忙緊走幾步把老太太扶起來道:“大娘是長輩,這大過年的給晚輩磕頭,這不是折我的壽嘛,快進屋暖和,別凍著了”。
老太太抓著木子手激動的道:“應該的,應該的,今天給大帥磕了頭,老婆子立時死了都願意了”。
木子笑道:“這大過年的可莫說這話,三個兒子都成了家,過兩年就滿堂兒孫了,且享福呢”。
老太太照顧兒子兒媳道:“快請大帥家眷進屋裏,屋裏燒的暖和,快進屋”。
不怪老太太感激,男人死的早,一個寡婦拉扯三個差不多大的兒子,生活艱難可想而知。
龔誠參加廂軍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家裏能少個人吃飯。
誰都沒想到龔誠走了一趟西北回來會大變樣,因為老娘身體不好,龔誠並沒去跑商,把錢給了弟兄們入個股就回家來了。
汴塘鎮靠近官道,徐州的頭領就在這裏開了家客棧,讓龔誠守著,弟兄們來回也有個落腳的地方。
後來三山五嶽的兄弟打這過時常來他家,龔誠當然殷勤招待,弟兄們跑商掙的多,時常給他多丟下一些銀錢,一來二去的讚下了不少。
再後來木氏的名氣越來越大,龔誠的兩個兄弟眼熱,都跟著路過的木氏商隊做了夥計,有哥哥的情分在,每次分賞錢都多分不少。
短短一年時間,龔家發跡了,大院子蓋起來了,三個兒子一年之間都成了家,老太太恍惚間度過了夢幻般的一年。
龔家在鎮上算不上最富的,但絕對是最有麵子的,來來往往的漢子都騎馬挎刀,木氏名氣如日中天,誰敢不給麵子?
聽說木帥要去密州做官從這裏過,老太太命令無論如何要請大帥來家裏坐坐,這要不盡一下地主之誼,哪年哪月才有機會報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