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劉海!劉海!
在李青意看來,可能存在有人比自己考得好,但今年丹藥學題目難度這麽大,第一名能考個560到570已經很逆了。
591分?怎麽可能呢?
李青意很壓抑,一直到第三上午太學考試成績公布之後,他就更壓抑了。
李青意,文學96分,理學98分,修為學100分,丹藥學57分,總分551分,廣林府本屆丹藥學第一名。
這是一個傲視全府的好成績,可李青意看到這個成績,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
551分可比591分足足少了40分啊!
同時李青意的父親也通過關係拿到了一份隻在少數地方流傳的排名,全州各專業前五百名排行,其中有李青意的名字。
李青意,551分,丹藥學專業第6名。
如果是往年,這個成績,這樣的排名,已經足以讓李青意笑的合不攏嘴了。
陽州今年的考生有億8667萬,其中丹藥學專業足有六千六百多萬,能在這麽龐大數量的考試能衝到前五百名,那可都是學霸中的學霸。
往年前各專業的前五百名裏,幾乎有一半被州府白玉府的考生霸占著,剩餘一半的名額則有百分之九十被另外幾個學術和教育水準靠前的幾個府瓜分,像廣林府和齊林府這樣落後的府,往往隻有少數幾位能擠進全州前五百名。
今年也一樣,李青意看著排名最後一欄所屬學校,除了排名第一,前麵五十名,其餘四十九位都是白玉府的中學。
唯有第一的那位,所屬學校填寫的是:齊林府新堡鄉二十一中。
齊林府,那可是比廣林府還要落後的地方啊!
李青意皺著眉頭看著全州第一的名字,劉海,到底是何方神聖?
太學大考成績全麵公布的那一刻,二十一中爆了,整個新堡鄉爆了,甚至整個少海市,整個齊林府都爆了,所有媒體爭相報道,所有民眾都在熱議。
其餘的府不好,畢竟太學大考總共有六個全州第一,齊林府這邊拿的隻有一個丹藥學第一,單就齊林府而言,今年本府出了個丹藥學太學考試全州第一名的消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府內所有市鎮,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個叫做劉海的考生,討論那高達591的變態分數。
“文學9,理學99,修為100,專業00,修為和專業成績都是滿分,總分591,嘖嘖,這樣的成績,哪怕在整個陽州數千年的太學考試曆史上,那也是能排進前十的高分吧?”李長歌興高采烈地前往市裏開會,碰到人打招呼,就會把話題引到這個時下最熱門的太學考試上,同時還拿出一份陽州日報,指著上麵一篇篇幅不的報道:“看到了吧,丹藥學第一,是我們新堡鄉二十一中的考生。”
陽州日報,那是陽州州政府直轄的媒體,全陽州最權威的報紙,作為州政府的喉舌,它一般隻報道全州最大最重要的事情。
能上陽州日報,對任何一個陽州人來,都是榮耀。
李長歌這次在市裏開會,那可是隨身帶著這張有劉海報道的陽州日報的,事實上,這次他也的確是榮耀無比,他管理的二十一中能培育出劉海這樣一個學生,作為院長,市裏大大褒獎了他的功績,同時也讓他在全市教育大會上做了長達一個時的報告,風頭一時無二。
劉海成績公布後的第三才回到新堡鄉的,中途他在星府的府城玩了兩,回來之後,他直接去了二十一中,還沒到學校門口,遠遠地便看見門口掛著一條超大型橫幅,上麵寫著“熱烈慶祝我院考生劉海學者獲得太學考試丹藥學專業全州第一名”,在這條醒目的超大橫幅下麵還有的橫幅,都是慶祝考生考上太學的,劉海仔細看了看,學習組的名字上麵都有,就連吳德凱都有。
在新堡鄉,能考上太學已經是非常難得了,凡是能考上太學對任何中學而言都是值得宣傳和慶祝的。
在這些橫幅下麵,還有許多樹立的條幅比較醒目,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條上書“熱烈歡迎全鄉三百家著名商團前來我院招聘”的條幅。
對於那些沒考上太學的考生而言,如果不選擇複讀,那就隻能步入社會,選擇複讀的畢竟是極少數,對大部分落榜的考生來,進入社會找一份工作是必然的選擇,所以一般來,太學大考結束後,便是新一輪中學應屆畢業生招聘熱潮的開始。
“王林,你工作確定了沒?”
“剛敲定,托劉海的福,今年來咱們學院招聘的大商團比往年多了不少,我剛簽了市裏的百安敏機械廠,待遇還不錯。”
“百安敏?那可是大廠,他們今年也來我們學院招聘了?”
劉海聽到旁邊有人議論招聘的事,還提到自己的名字,下意識放滿了腳步,忽然不知道旁邊是誰喊了一句“劉海來了”,整個學校門口忽的一靜,然後所有的人如潮水一般往劉海所在的位置湧來。
大夥把有點發懵的劉海圍在中間,看著他七嘴八舌的問著各種問題,而且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達到了數百人,而且還在快速增多。
“劉海你太厲害了,591分,你是怎麽考的啊?”
“劉海,你的修為成績是滿分,你是什麽時候突破力士境的啊?”
“劉海,你有什麽學習秘籍嗎?能不能教教我們?”
“劉海,你太牛了!”
“劉海,你準備去哪所太學啊?是白玉太學,還是瑤台太學?”
一開始問一個接著一個,聽的劉海頭的大了,到了最後,也不知道是誰組織的,大夥開始齊呼劉海的名字。
“劉海!劉海!”
“劉海!劉海!”
數百人,很快就增加大了上千人,整齊劃一,帶著節奏呼喊著劉海的名字,聲音震動整個學院,動靜越來越大。
就在劉海感覺局麵有點失控的時候,包括李長歌在內的幾個學院領導終於聞訊趕了過來,把劉海從兩千多人的人潮中“解救”出來,當劉海在李長歌的辦公室坐下的時候,還是感覺心有餘悸,朝李長歌感歎道:“同學們太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