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搭乘飛船
飛船的結構與普通輪船相似,它的浮力來自於船底下方的符文動力係統,可以自由垂直起降。
現在市麵上的飛船大多用的是兩套動力係統,一套使用的能源是火靈石,把靈氣轉化為熱能,再把熱能轉化為推力,一套使用的能源是無屬性靈石,直接把靈氣轉化為機械能,從而產生推力。
使用火靈石的是第一代飛船動力係統,使用的能源價格昂貴,能源利用率也相對較差。使用無屬性靈石為能源的是第二代動力係統,大大降低了飛行成本,能源轉化率也高。
以目前陽州的技術還無法製作出第二代動力係統的飛船,自製的都是第一代,第二代的飛船都是來自中州的進口貨。
劉海這趟稱作的便是一艘來自中州進口的第二代動力係統飛船,整艘飛船共十二層,最下麵五層是貨倉,運送的都是最珍貴的貨物。第六層到第十層是普通客艙,普通客艙是密閉的,無法外出。最上麵兩層是票價更昂貴的豪華艙,等飛船上空,開始穩定的巡航之後,豪華艙的乘客可以前往甲板欣賞空的美景。
整艘飛船除了運貨之外,額定載客數量高達八萬人!
據如果客艙滿載的話,一趟運送旅客的總票價高達一億兩千萬金幣,單是運客就足以讓航運集團賺的盆滿缽滿。
船票先是的位置是九層二十一區六號,劉海找到自己的座位後略微有點失望,不是靠窗的位置,不過他也沒太在意,做好之後假裝閉目養神,實際上卻把心神沉浸在傳承珠內學習。
哪怕是在外旅行,其他方麵鬆懈一點,但每日二十一本書卻從未落下過。
他知道,如果在現實中,自己一之內根本無法學完二十一本書,這是傳承珠給自己的福利,每少學一本都是可恥的浪費。
一個時後,廣播傳來起飛提醒,劉海回過神,環顧四周,發現整個二十一區兩百個座位都坐滿了,廣播傳來數據,這次航班載客人數為7萬6998名,基本滿載。
五分鍾後,飛船起飛。
劉海稍微有點緊張,上一世雖然坐過飛機,但這一世坐飛船還是首次,不過飛船上空比他想象的要穩的多,廣播裏不斷通報著升空高度:50米,100米,500米,1000米……
最後飛船穩定在000米的高度,整個過程中劉海幾乎感覺不到什麽太大的搖晃,哪怕是之後飛船加速,速度在十分鍾內狂飆到000公裏每時,也沒覺得有什麽不適,飛船在整個起飛過程中的穩定性和舒適性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飛船最後以000公裏的時速朝目的地巡航,一萬九千多公裏的距離不到7個時,就準時抵達了目的地,當初劉海乘船從西海來中央大陸,九萬公裏的距離可是花了115個時,飛船比起尋常交通工具來,快捷太多了。
七個時候後,飛船穩穩降落在星府府城的飛船場,劉海向飛船場的工作人員打聽如何去秘境所在的星河市時,驚訝地發現飛船場居然有直達星河市的航班,一問才知道星河市早在六百多年前就修建有飛船場,是陽州極少數除了府城之外有飛機場的地方。
原因也很簡單,依托秘境和本地優美奇絕的自然風景,星河市早已發展成為陽州最大的旅遊地區之一,加上秘境的存在,出於學術研究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從政府到民眾都支持優先在星河市修建一座飛船場。
劉海果斷又買了一張飛船票,這次搭乘的是本州產的第一代動力源飛船,個頭隻有先前搭乘的那艘飛船的十分之一左右,速度也慢不少,聽最大巡航速度不超過兩千公裏每時。
當然這個速度還是要比軌道列車快很多,隻是這種使用火靈石為動力源的飛船票價普遍要貴,三千公裏的航程花了劉海六百金幣。
這次劉海運氣不錯,作為靠著窗,雖然是普通票,也能通過艙窗欣賞外麵的風景,一個半時後,飛船抵達了星河市。
進入星河市境內之後,還沒下飛船,劉海就感受到了星河市地貌特別之處。
如果新堡鄉所在的少海市的地貌是以丘陵和平原為主,一般大山的高度不會超過兩千米,那麽星河市的地貌則絕對屬於盆地和山地的結合,兩千米在這裏隻能算是“山坡”,超過五千米的大山比比皆是。
進入星河市內,飛船開始按照既定的航線在一座座大山之間繞行。
“開這條航線要比開齊林府到星府的難度大多了……如果每次能做窗邊看著難得一見的風景,那六百金幣的票價就值了。”
星河市的城區就建造在一片大山中間的巨大盆地上,是一座大山中的城市,這裏風景優美,有好幾個聞名全州的大景點,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依托秘境而打造的“星河秘境”,甚至每年有很多外州的人來這裏旅遊,為的就是看一看星河秘境的入口。
以陽州如今的學術水準,深入研究和開發秘境還太過遙遠,目前隻能做一些秘境最外層的學術研究,與其擺放在那空置浪費,不如當成旅遊資源利用起來,數百年來,星河市之所以發展的這麽好,星河市民眾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處在全州的前列,星河秘境是功不可沒的。
如今的星河秘境不僅僅有秘境的入口這麽一個大景點,早已形成了一片成熟的旅遊區,劉海抵達星河市之後,直接來到秘境旅遊區,在這裏找了個旅店住了下來。
安頓好之後,才開始慢慢遊玩。
他並沒有立馬去參觀秘境的入口,而是通過旅店老板的推薦找了個本地導遊,打算先休息一,明一大早開始真正的遊覽。
一夜無話,第二劉海起了個大早,先做完了既定的早課,便來到旅店的門口,見到了自己接下來的導遊,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自我介紹時對方讓劉海稱喊他為“三林”。
三林是個熱情的導遊,打過招呼之後,見劉海還沒吃早餐,便立要帶他去吃本地最地道的早餐,邊帶路還邊解釋自己稱呼的來由:“我姓林,家裏兄弟四個排行第三,所以熟人之間一般都喊我三林,這是我們當地的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