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從看見它開始> 第二卷 第九章 母鼎

第二卷 第九章 母鼎

  汪雷就著煙斗叭噠吸了一口,一邊對著窗外吐煙一邊介面道:「根據史書記載,夏朝初年,大禹鑄九鼎以定天下,此後九鼎就成了王權象徵,一直傳到周朝。可以說,大禹九鼎就是我們華夏的第一國寶,深入民心,但是到了周朝之後,突然就神秘失蹤了,現在隔了幾千年,再想要尋找這失蹤了的禹王九鼎,只怕比進入羅布荒漠地下尋找雙魚玉佩還要困難得多。」

  於婷婷看著李志寶,聲音變得輕柔,道:「關於對古代文明的研究,我們這些人加起來也比不了李老您,我想如果這世上還有誰有可能知道這禹王鼎的下落,也只可能是您老了。」

  眾人聽於婷婷這麼說,都看向了李志寶。

  不錯,李志寶研究了一輩子的古代文明,對於虞朝文明瞭若指掌,他不可能不去研究追尋這華夏第一國寶禹王九鼎的下落。

  李志寶見眾人都看著自己,才微微一笑,然後緩緩道:「關於這禹王九鼎的下落,有幾種傳說。」

  「其中流傳最廣的便是沉入泗水,這種說法出自斑固的《漢書》。《漢書》記載,公元前327年,周顯王42年,九鼎沉於彭城的泗水。但是這個說法有很多疑點,首先不能確定丟失的是九個鼎還是第九鼎,其次為什麼會沉在泗水?」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疑問呢?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古人的記載有許多矛盾之處,因為有的記載上分明寫到船過泗水時,豫州鼎突然化為飛龍沉入水中。但是有的記載上卻說九個鼎全部沉入水中。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遷鼎是什麼情況?那是秦國後期,實力空前巨大,已經有吞六合之勢,因此將九鼎從周王畿洛邑遷往咸陽。粗略有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咸陽在洛邑洛陽西面、彭城和泗水在洛邑東面。從洛陽往咸陽遷鼎怎麼會從彭城路過呢?」

  李志寶侃侃而談,眾人皆默默聽著,明白李志寶在這方面算是真正的專家,眾人都遠遠比不上他,只有靜靜傾聽份兒。

  「第二種說法是九鼎被鑄為錢幣。這種說法是在清朝以後才流行起來的。而且這種說法又有兩個版本,版本一是認為周王室衰落,財政入不敷出,只好融九鼎鑄錢幣以解急,對外宣稱九鼎已失。版本二認為秦統一天下,將九鼎融后鑄十二銅人,漢代秦后,將銅人融鑄為錢幣。」

  「第三種說法認為是埋於地下。秦國在戰國後期實力急劇膨脹,秦昭襄王時就將九鼎遷往咸陽。也有一說是秦得八鼎,一鼎沉入泗水。這又與第一種觀點的部分記載吻合了。而秦得鼎后,三世而亡,卻沒有鼎的音訊,很大可能是伴隨秦的君王長眠於地下。據說秦始皇曾經派人在泗水尋鼎,但不是尋九個鼎,而是尋第九鼎,也就是豫州鼎,無功而返。」

  「對於這些傳說和記載,我個人進行了仔細的研究梳理,九鼎鑄為鐵幣是絕不可能,沒有人會因為一時手頭緊張,將這象徵天下的九鼎毀掉,周王室不會,漢朝更不會!所以現在最流行的兩種說法就是九鼎在遷往咸陽的過程中,落到泗水彭城。另一說就是九鼎被秦始皇放到了皇陵之中,以震九州天地!」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東周末年,秦武王入洛陽,以窺周室,就想遷九鼎至咸陽,但卻和武士舉鼎較量時砸斷脛骨,重傷而死。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滅東周,當時周王殿上空雷光驟起,響徹天地,九鼎就此突然不知所蹤。這樣一件王權神器,從此杳無音信,彷彿憑空消失。」

  眾人見李志寶滔滔不絕說了半天,也沒聽出這九鼎到底下落為何,宋繼福皺著眉頭,耐著性子聽了半天,終於忍不住了,插嘴道:「李老,那你覺得到底哪個傳言最有可能?這九鼎到底是沉沒泗水還是被秦如皇放到皇陵中了?」

  李志寶搖頭道:「近些年我解讀虞書夏篆,頗有些心得,從中讀到了關於九鼎的另一種說法。」

  他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感覺到了口渴,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潤潤嗓子,之後繼道:「史書中記載九鼎自夏至周,歷經多次搬遷,流傳近兩千年,這種說法,並不准確。只因為史書中記載著的此九鼎,非彼九鼎。」

  眾人皆是一怔。

  「九鼎是華夏第一神器,是至高王權象徵,後世帝王都曾屢次重鑄九鼎,以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寧三年兩次最為有名,固而大禹所鑄九鼎,亦被稱為母鼎。縱觀歷代史籍,關於九鼎下落的記載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為此我亦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這一趟進入羅布荒漠,目睹虞朝古城遺迹壁畫,才參悟其中奧妙。原來其根本原因在於,歷史上出現的九鼎並非獨指大禹所鑄之母鼎,而是後世帝王仿製,那史書記載流傳了近兩千年的九鼎,實皆為仿製,並非真正的大禹所鑄之母鼎。」

  「只因禹鑄九鼎以鎮,這九大母鼎,鼎成之日,便用以鎮壓黑日所帶來的災禍,有救世之大功德,後世才仿製九鼎,象徵著至高王權,我們後世上將史書中記載著的仿製的九鼎與之前大禹所鑄母鼎混淆,後人看來,自然覺得這些記載多有自相矛盾之處。」

  聽李志寶說到這裡,眾人終於明白了,大禹所鑄的母鼎,用來鎮壓災難,而史書記載著的象徵王權的九鼎,實皆是仿製。

  李志寶臉上露出了一絲激動如孩童般的笑容,道:「參悟透了這一層道理后,再想來尋找這母鼎下落,便有跡可尋,這些天我查閱大量古籍史實資料,終於被我找到了蛛絲馬跡。」

  李志寶說到這裡,眼光在這書房中轉動,很快落到了迎面牆壁上的懸挂著的一張地圖上。

  李志寶站了起來,走到了地圖面前,伸手指在了上面,緩緩道:「史書記載中,將大禹所鑄母鼎與商周等後世帝王所鑄之鼎混淆,致其九鼎下落的記載自相矛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