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火速
“燕,燕捕快,有…呼,有失遠迎,還望海涵,海涵!”老院長的胖圓臉上十分焦急,急匆匆趕來。
“事出緊急,我等這才突然造訪,倒是有勞您了!”
燕捕快在趕來書院時,就已經有識時務的人去提前稟報,書院裏主事的大人物已經知曉事情經過。雖然此事最好不去大張旗鼓,但若是要進書院追查,也隻得興師動眾了。
而玄鏡司的暗哨已經動手盡量去封鎖消息。
玄鏡司做的事需要保密,此時附近人多眼雜,燕捕快沒有多說什麽,而是和幾位書院人物進去說話。
因此前已經有了一次經曆,所以無需燕捕快開口吩咐,書院裏幾個辦事利索的已經把一切安排妥當。
“書院裏是不是有一位女書生,課業出類拔萃,名叫青素的女子?”前來的衙差已經四下去搜尋,燕捕快則是一邊問老院長一邊走進附近的學堂。
“青素姑娘可是書院有名的女儒生,莫不是犯了什麽案子?這其中定然有誤會,這後輩我教過,性情很好,其中肯定有什麽誤會。”說話的人並非老院長,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燕捕快作揖寬慰:“先生不必為自己的學生擔心,我等隻是想找她問詢一些話,僅此而已。”
一路走入書院。
不久,他們就碰上了沈良。
“燕捕快,此行有勞了。”
沈良跟隨著青素一起,上前來打招呼。
當差多年,燕捕快早就練就一雙如薄刀片的眼神,目光能刮的人心慌,普通人都不敢直視他的兩眼,他平日一言一行都很是嚴謹,不過,當他看到沈良時,臉上居然難得露出鐵漢笑容。
“兄台!”
“此次可多虧了你,才能發現這儒生消失的事,你是救民於水火的真君子。”
看著突然麵露微笑的燕捕快,在場的幾位院士先生,都有些滿頭霧水看著與青素在一起,道士打扮的年輕後輩。
燕捕快接著向青素詢問了幾句細節後,他便讓所有非修道眾人各自離去,隻剩下玄鏡司的捕快與沈良。隨後讓手下的捕快跟班全都圍上來,讓沈良說說事情的經過。
沈良從懷中拿出那幅畫卷,以及幾份登記名單。
“在下有個疑問要先向諸位請教,你們在畫卷上見到的,是幾個人?”
沈良看向周圍的穿著官服的玄鏡司衙差。
“一共二十六個人。”
“我也是看到二十六個人。”
“嗯…”
玄鏡司捕快一一答應,都說得是畫中有二十六位儒生。
沈良接著又拿出幾張學堂的留堂生名單,接著問詢他們有沒有看到那幾個消失人的姓名。
周圍的捕快們都能清楚看見。
沈良已經了然,看來這次古怪的消失和失憶,無法對修道之人造成太大影響。
但也有可能是白日下,書院浩然之氣較重,鬼邪無法作祟。
沈良問完就開始細說書院裏儒生發生的鬼怪誌異,還有他的個人推測,所說的推斷,都是細致揣摩出來的。
接著將從頭到尾的發現,和一些怪事,全部說出。
當書院儒生莫名消失,書院裏的人失去記憶的事件,被一步步解開,裏麵暗藏的危機四伏,讓周圍整日和邪魔鬼道打交道的捕快們也都聞之變色。
周圍所有的捕快也都戒律嚴明,各個心性沉著冷靜,並沒有隨意發言打斷沈良,從頭到尾都是細聽。
當沈良全盤說完,頓了一下,隨後一臉鄭重表情繼續說道:“我已經把所有的發現全部講完,我認為目前最為重要的,便是消失的都是夜裏最後留堂關門的儒生,此處很可疑。”
“還有便是昨夜裏剛消失的一位女書生,雨不晴。”
“此外,我還有些疑點沒來得及追查出來。”
“首先便是消失的人數,是否真的隻有那幾位儒生。”
“還有這些消失的儒生家中有沒有發什麽什麽變故?家裏的兒女消失,他們的爹娘親人為什麽沒有報官?”
說完這些,沈良吐出一口氣道:“我能知道的,就隻有這些了,各位兄台有什麽要問的和想法都可以說。”
玄鏡司的捕快都在凝眉思索沈良的話,並沒人開口。
沒人有異議,沈良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燕捕快。
燕捕快先點頭一個稱讚眼色,隨後他麵色沉下,言語道:“根據我的猜測,這次發生的鬼邪異事絕不是簡單的鬼物作怪如此簡單,有可能是冥鬼咒,或是鬼秘物傳染的瘟疫。”
“不論如何,消失的儒門子弟說不準已經喪命或是成為傀儡,而下一個被害的人很快會再出現,時間不多,我們火速出發!”
“諸位依令行事!”
隨著燕捕快的一聲令下,底下玄鏡司捕快們立即分頭追查而去,江城裏的暗哨也已經調動一起追查。
而此時,書院也發下命書,所有學堂停下課業,等候玄鏡司的例查,便是有名望的先生,甚至是掃地老人也得候查。
江城上,一片白雲不知不覺中遮住了日光,留下一大片冷漠寂靜的陰影遮住大街小巷。
玄鏡司的衙差各司其職正忙得火燒屁股,但沈良並不好插足,他也隻能回去等消息。
且先回去打坐修行,等晚間再來翰林書院看看。
今夜恐有一場酣戰。
一路疾行,當沈良回到平安巷子,已是午時。
沈良順便在街邊攤子上買了幾本詩經典籍,都是些歎時運,感慨大道的一些文人筆墨,對他感悟“知時”有不少啟發。
若是能有個先生教他就更好了。
不過,沈良乃是道門中人,若事出無因,背道離遲這事萬萬做不得。
“良道士,許久不見,可曾想念小女子?”隔牆的青柔不知何時回到了家中,正好撞上了沈良,順口打了聲招呼。
沈良隻得苦笑著,拿了幾張剛畫的平安符饋贈,如往常般被戲言幾句後,良道士當即臉頰通紅,落荒逃回了屋中去,靜心打坐修行。
拿出書籍畫卷,搖頭頌唱其中道歌,去感悟“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