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公子玉璃> 第343章 難為(二)

第343章 難為(二)

  元夕聽了半日,總算明白眼前這個祖宗突如其來的轉變所為何來,不由覺得好笑,彎來繞去,竟是自己將他想的脫俗了。


  眼前這個人啊,既不是為了江山灑熱血的勇士,也不是為了大義可滅親的英豪,更不是活在世家俗例裏頭的鴻盧。


  言玉璃隻是言玉璃,看著冷心冷情,實際最重情重義,哪怕在他口裏,從來沒有片刻承認自己有這種特質。


  元夕繞過屏風,笑眯眯地蹲在那兒,與浸泡在浴桶裏的言書平行而視,道:“瞧你說了大半日的話,從以前扯到現在,那樣多的字,我竟是半個也聽不明白。還在繞到最後,還算是句人話。玉璃,你當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麽猶疑嗎?”


  “猶疑?”言書想了笑,失笑道:“我有嗎?”


  但凡他做的那些決定,回頭細想,何曾與這詞有半絲關係?

  囚禁殺人,不過都是眨眼的事情,從何而來的猶疑,他沒想好的隻不過是如何善後罷了。


  元夕笑了笑,道:“你做決定時自是果決,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到底是為了什麽才會覺得自己沒有想好結果?你囚禁親君衛,幹脆利落的出手殺了偵察兵,為的又是什麽?皇帝?還是向安?玉璃,你有沒有發現,你所有的不確定,不過就是因為你還沒準備好棄了謝韻,轉投太傅罷了。”


  林子裏頭他出手快如閃電,並且在事後因為元夕的一時遲鈍這般長篇大論,看著像是因為元夕的遲疑才有的舉動,可說到底不過就是他自己心裏不定罷了。


  他怕這一瞬的遲疑後,所有的決定會被理智決定,所以他不敢放縱自己遲疑。


  元夕的一番話直白無比,將言書心底的動搖赤裸裸的攤到人前。


  他清楚的看到,在那一瞬間裏,言書含情脈脈的眼裏,確確實實的展現了一些自己都不曾明白的疑慮,可惜,轉瞬即逝。


  這個人啊,到底是太清醒了些,連片刻糊塗都不敢擁有。


  元夕道:“卻也難怪,你這人本就這樣,誰對你好你就對誰好,如果那信上說的都是真的,那你護他這一遭也是應該的。”


  謝韻一直不相信向安死了,根本不可能放過任何與之相關的蛛絲馬跡,如今言書既有線索,沉香又是太傅在世時倚重的人,進進出出的難保被有心人瞧去,但凡有人多嘴一句,不管向安是生是死,大約都是免不了被掘地三尺的找尋的。


  而言書顯然不願看見這種情況發生。


  或者說,在當初佑呈來言家求助時,他就已經做好了和皇帝反目的準備。


  可要這麽說起來,似乎又與那信沒有大關係了?


  元夕心想,大約言書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作為皇上的幕僚,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對這兩人的態度有了立場上的轉變的。


  浴盆裏的水有些涼了,彌漫的霧氣也一點點的退了下去,言書睜開眼,直直的看著毫無顧忌的蹲在自己麵前喜笑顏開的元夕,聽著他在那兒侃侃而談,心思有一瞬的荒唐之感。


  若不是浴盆裏頭擱了好些藥草,這時候倒成了坦誠相見了,這算什麽?

  繞是言書這樣在風月場裏走慣的人,在醒過神來的那一瞬間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可元夕這動作大約已經保持很久了,若是自己突然發作,落在他眼裏,豈不成了笑話?不若以不變應萬變,坦然自若權當沒有異常也就罷了。


  豈不聞,我若不尷尬,尷尬的就是旁人了。


  想到這兒,言書重又入定,淡然道:“水有些涼了,你再去催些來。”


  元夕正為自己的靈光一現自得不已,隻等著言書在聽完自己的話後給予自己肯定的鼓勵,誰知等了半晌竟是這樣一句前言不搭後語的催水命令,這可真是……


  雖有抱怨,可到底不能叫這脆弱的祖宗冷著,這樣的天氣裏頭,又是這樣單薄的身子,若是受了涼,可怎麽處?

  眼看著元夕得令後離了暖閣,巴巴兒的去外頭催水等水,言書窘迫的處境才算和緩過來。


  浸染藥香的水其實很有些舒緩作用,言書往下沉了沉,直叫藥草沒過頭頂,溫潤的洗澡水將他全部包圍。


  元夕帶笑的話語像是一道帶了枷鎖的咒語,一遍遍的在言書腦子裏回轉,思來想去,竟是覺出了幾分道理。


  原來,這才是自己不安的根本出處,比之所謂的離鄉背井,更叫自己不安的原因,不過就是在皇上和向安之間選擇的後者而已。


  可這,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

  言書不是不知道,隻是一直不想承認罷了。


  誠然,太傅向安真的是個很有魅力的人,有魄力有擔當,有抱負有理想,能坦然麵對自己的欲望,更能接受欲望帶來的後患。


  都說歲月是打磨一個人最棒的利器,不管那個人是怎樣的棱角分明,曆經滄桑後總是會有些融入於世的圓滑,就像是一塊石頭,淨泡在緩緩的溪流之中,不知不覺的就沒了最初的模樣,可怕的就在於那四個字“不知不覺”。


  所有轉變都是悄然無聲,在驚覺時,你才會發現原來一切已經無可挽回了。


  我們終將放棄初心,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而向安,卻偏生逃離了這種定律,至少並沒有完全被這種定律束縛,而這也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他從長明河走來,完成了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到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傳奇轉變。


  曆經三代後,甚至得到了先帝臨終的托孤,自此成了一代權臣。


  智慧而隱忍,冷酷卻又熱血,這些矛盾的字眼統統堆砌到了他的身上,將百姓眼裏高高在上的一朝太傅填充成了有血有肉的平凡之人。


  有人說他貪戀榮華,可他條條新政,有多少條是毫無顧慮大刀闊斧的砍向自己。


  有人說他不過一介文臣,可外交談判,刑訊問責,甚至披甲上陣,哪一件他不是做到了頂峰?

  有人說他把持朝政,欺淩君幼,可若沒有他的傾囊相授,自承惡名,哪有現在仁德愛下,寬宥聖明的年少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