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公子玉璃> 第79章 入宮

第79章 入宮

  言書既這樣說了,元夕自然喜不自勝,拍了拍彎刀,高高興興的一道走了。


  兩日後,言書果然遵守承諾,將他帶到了皇城最多絕世名品的兵器庫內。


  謝韻這幾日沒有睡好,或者說,自從當上這皇帝後,他就沒有過一日安眠。


  言書坐在下首,示意煙嵐前幾日新得的新奇玩意兒敬獻上去,笑語盈盈的看著他眼底碩大的眼圈:“尊上這幾日可是辛苦了。正好,我這兒有一株玉化了的高山雪蓮,前幾日被人當做珍品拿來典當。據說,拿來磨成粉末入藥效用是極好的。”


  說話語氣算不得恭敬,實在不像是一個平民百姓對上位者該有的態度。


  好在謝韻也不生氣,從內侍手裏接了那雪蓮細細看過,也是讚歎:“這物件兒本就難得,尋常摘下來的,總是難以保存。或者枝葉凋零,或者將開未開。如這般開到極盛時凝固玉化的,那可真是萬中無一了。要說起來,你那樁生意門子倒是真的好,什麽新奇的東西都有。便是我這邊的,大約也及不上你十之一二。”


  言書笑道:“我哪裏能與陛下相比。隻是您說的極對,旁的不說,我這掌櫃最起碼輕鬆呀。沒那麽多彎彎繞繞,也不用為了朝廷選秀納賢。”


  謝韻無奈:“看來,這話頭都已經傳到你們耳朵裏了。”


  言書道:“皇上正當盛年,登基以後也該是有一次大選,大臣們的提議也是有祖典可遵的。並不算突兀。”


  這話倒是中規中矩,謝韻也不駁他,開門見山道:“你這個人最是功利,想來沒事兒也不會送我這樣貴重的東西。既來了,就直說吧,這回是想要什麽?”


  “也不是什麽要緊東西。就是我這隨從,早幾日弄丟了自己最喜歡的一件兵器。”言書隨意道:“您也知道,再過幾日興許得靠他打一架,也不知您方不方便,叫他進去翻撿翻撿,挑一兩樣閑置的,也好叫他防身用。”


  他這般委婉的說辭,倒是叫謝韻哭笑不得:“罷了,少做出這幅模樣。旁人都道你溫柔多情,霽月清風,實則,是將商人的習性學了個十成十,輕易是半點虧都不願意吃的。言老閣主將這七寶閣交給你,倒是半點錯都沒有。”


  說這話,兩人不約而同的想起了言閔,永遠都是一副鐵麵將軍的模樣,若是叫他抱著算盤跟著旁人斤斤計較,那畫麵,也委實太恐怖了些。


  既得了皇帝親允,元夕也就不客氣了,喜氣洋洋的跟著內監認真挑揀去了。


  皇帝喜歡清淨,內監一走,屋子內也隻剩他與言書煙嵐三人。


  皇帝不叫人伺候,言書自然也不好意思再讓煙嵐站在一旁端茶遞水,丟了一個眼神,示意他略走遠些。


  四下無人,周遭又有煙嵐耳聰目明的檢查著,兩人這下才能敞開了說話。


  言書道:“陛下,瞧你眼下這烏青。看來,您這回的豔遇可是真的叫後宮著急上火了。”


  謝韻苦笑:“還不是你出的主意,還好意思在這兒嘲笑我。改明兒我也給你指一門親事,也叫你好好嚐嚐妒婦的滋味。瞧你整日裏花街柳巷的亂竄,也該有個人叫你收收心。”


  言書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起身給自己倒了一盞香茶:“不知陛下有沒有聽說,前幾日舞陽在大街上,被人刺傷了。哦,還有,三天前,我去京郊散布,遇了兩撥賊人。”


  謝韻點頭,似是想起了什麽愉快的事兒,連帶著臉上的倦意都散了不少:“我知道啊,不止這些,我還聽說沈默被人丟進了豬圈,受了好大羞辱。偏巧,他在白日間才跟你府上的韶華過不去,因此有不少人說這事兒跟你們七寶閣脫不了幹係。沈王妃沉不住氣,被人三言兩語的挑撥著,讓府上最得力的管家帶了人去你家裏鬧了好大一場。皇親國戚帶府衛,私自搜查良民府邸,真的是好大一出戲。這一下,不管康王府有理沒理,都是擇不幹淨了。偷雞不成蝕把米,說的大概就是他們這樣吧。”


  言書眨了眨眼:“皇上,我好好的在跟您說我的困境呢。你跟我說康王爺做什麽。”


  謝韻道:“少跟我抓尖賣乖。這事兒我知道是你做的,為的就是把康王叔送到我跟前。玉璃,我記你這份情。不止如此,你做的一切,我都心裏有數,若是將來……”


  他頓了頓:“我也知道這事兒既然開了頭,就再也沒有回頭的餘地。隻是有時候,我心裏也不太確定,這樣做究竟是對是錯。”


  突如其來的疑慮,在謝韻身上並不常見,便是清明如言書,也不便在這樣敏感的話題上發表什麽意見。


  謝韻道:“早前你總勸我,凡事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網撒的太大,弄得不好連自己都是要被套進去的。隻是,你哪裏明白我的顧慮。我自小跟在太傅身邊,所思所學都脫不了他的影響。父皇臨終托孤時甚至起了主意,要我認他做亞父……若是不夠果決,我總擔心自己會有反悔那一日……”


  話已至此,言書再不吭聲就太過置身事外了:“陛下,心懷仁義可不是什麽壞事。您要做的事,自是天之所向。這皇朝是聖祖爺一拳一腳打下來了。太傅陪著太祖建功立業自然是勞苦功高的,但再勞苦功高,也不可越俎代庖。畢竟,這江山姓的是謝,不是向。”


  這話,正是說到了點子上。


  太傅向安是隨著聖祖打天下的功臣,自古功臣總是沒什麽好下場的。


  原因便是那四個字,功高震主。


  當年跟著他的那些老臣,或是戰死沙場用一腔熱血為子孫後代搏了一個好前程,或是卸甲歸田,在家含飴弄孫。


  隻一個向安,非但沒有退下來,反而憑借著太祖的顧念逐步有了如今在朝中一呼百應的局麵。


  而他之所以能安然無恙的存在至今,一來是因為他崇文不尚武,二來也是因為太祖仁厚。


  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這太傅從始至終,心心念念盼著的確確實實是靖朝能夠繁榮昌盛,百年不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