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中舉和送書下鎮
又過了兩日,鄉試放榜,這回李家派了四個奴仆去看榜。如同北山書院院長所料,李家四少年全部榜上有名。
李福康竟是排名第三,李敏寒第十一,李健安第二十三,李英華排名第三十一。
“老天保佑,我的四個兒子全部考中舉人,我的四個兒子超越了我爹!”趙氏喜得直接暈厥過去。
四個兒子全部高中,倒是應驗了她抽的上上簽。
當年,她爹也就是個秀才,如今她的四個兒子全部當了舉人,比她爹都強。這會讓她自豪一輩子。
李家上下沉浸在喜悅之中,李家四少年不忘給遠在楚地的李山、李石、李如意報喜,立即寫信交給驛館的郵差,讓郵差幫忙帶過去。
王誌高、張金海不出意料的落榜了。
不過,王誌高是落榜的第三名,也就是說他得到了燕王府推薦去白鹿書院讀書的機會。
這讓王誌高欣喜不已,以他的水平能考出這樣的成績,甚至是得到進入白鹿書院讀書的機會,真是非常的幸運。
隻是去國都白鹿書院的開銷非常大,哪怕燕王府贈銀一百兩,那也遠遠不夠。
王海底氣很足的道:“我們家有銀子,能供誌高去白鹿書院讀幾年書。”
他與豐氏做了幾年的豆腐買賣,賣豬、賣雞的,還帶著族人在外麵修火炕、沐浴器、馬桶,賺的合起來有一千多兩銀子。
王誌高這麽有出息,小小年紀就考中了秀才,又得到了去國都白鹿書院的機會。
王海就算拚老命也要供王誌高去白鹿書院讀書。
豐氏激動的道:“誌高隻有去了白鹿書院讀書才有可能在下回鄉試考中舉人,我做夢都想讓他考中舉人,這回有去白鹿書院讀書的機會,我和他爹就算砸鍋賣鐵也供他。”
瞧瞧李家四少年去了一趟白鹿書院,這才讀了一年書,回到燕城參加鄉試,全部上榜,李福康甚至考出第三名的好成績,連北山書院的院長都說李福康有考中進士的可能。
豐氏這一輩子最大心願就是讓王誌高當官老爺,改變命運,再也不用種地。
李健安笑道:“誌高去白鹿書院可以跟我們三兄弟住在一起,同吃同住,用不了那麽多的銀兩。”
他能跟小舅子一起在國都白鹿書院讀書,這可真是以前打死都不敢想的事。
連李英華都有些羨慕的道:“誌高上次就是秀才榜上最後一名,這次又得到了去白鹿書院讀書的機會。誌高的命可真好,真有福氣。”
王誌高跟爹娘、李健安鞠躬行禮道謝,而後一本正經的道:“我若是能去白鹿書院讀書,日後回到燕城一定考中進士,在北地當官。”
李福康坦然道:“你先別說回北地當官的話,等你出了燕城,去外麵看看就知道了。”
曾經他的願望跟王誌高一樣,後來離開燕城在國都生活了一年之後,心思有所改變,為了兒子的未來著想,他想在洛河以南的繁華的城府當官。當然這一切都得是考中進士後。
王誌高又道:“我準備十天後,就跟同界考生一起去國都白鹿書院。你們呢?”
李健安道:“我們兄弟需要在燕城參加會試,等七月之後再說。”
李福康特意解釋道:“我原本打算在國都參加會試,隻是這次我在書院的最後幾次考試都是二等,沒有上過一等,若在國都會試怕落榜,為了穩妥,還是在燕城參加會試。”
哪怕此次鄉試榜上第三名,那也是北地的鄉試,以他的水平若在國都,隻怕是鄉試榜上最後幾名。
李英華道:“二哥,我覺得你的功課在我們兄弟當中最好,若是在北地參加會試,考中之後,按照上次科考的規律,你還是回北地當官,你既然想在洛河以南的城府當官,還是再想想去國都還是北地參加會試的好?”
李敏寒跟著道:“二哥,我也覺得你應該再想想。”
李福康心裏也是很矛盾,喃喃道:“若是江哥哥在就好了,我的情況他很了解,他會給我指出一條適合我的路。”
李健安便道:“二弟,會試在七月,現在離會試還有四個月。你可以寫信問江哥哥。”
豐氏望向趙氏的目光充滿羨慕,道:“瞧瞧福康,誌向真是遠大,竟是想到國都參加會試。”
她的兒子王誌高比李家四兄弟早讀書幾年,現在的情況卻是王誌高是秀才,而李家四兄弟已經是舉人,馬上就要考中進士了。
趙氏心裏非常欣慰,道:“福康跟健安性子不同,他一直想去外麵看看,現在又想在國都考中進士然後去外地當官不回燕城。”
李福康是二兒子,不用留在家裏給老人養老,所以他的心思就跟長子李健安截然不同。
李健安是打算在燕城考中進士,就在燕城附近當官,方便照顧家裏。
李家四少年全部考中舉人的事傳到禮村,村裏人均是替他們高興,不過,有些人跟許家道:“你們家趕緊把五狗子嫁給李三少爺,不然七月李三少爺再考中進士,就更加看不上五狗子。”
“不會。李家仁義守信,不會退掉這門親事。”許正瞪眼在跟人家說這話時,心裏也是虛的很。
許家的六狗子這回連童生都沒考中,都不能說是讀書人。
許家跟李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唉,許家真是太高攀李家了。
“我家五狗子跟縣主同齡,明年才及笄。等五狗子及笄了,李家自然會上門迎娶她。”馬氏卻是堅信李家不會悔婚。
這個世上是有人富貴了就不遵守承諾,但李家不會這樣做!
正當李家沉浸在李家四少年高中舉人的喜悅之中時,國都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令天下讀書人狂喜。
要說這件事,必須要先說另一件事。
那就是東宮宣布在國都方圓二百裏的每個鎮成立書館,免費給書館配送《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大周律》等一百本書籍。
此活動概括四個字就是:送書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