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機甲中隊的覆滅
「支那人跑出了村子。」藤野在望遠鏡中。看到很多二路軍的士兵驚慌的從村后跑出。向遠方逃去。不禁焦急起來。等不得身後的機械化步兵。揮動指揮旗。指揮著坦克隆隆的殺向村子。
後面的機械化步兵指揮官見機甲中隊獨自前進。雖然著急。可汽車卻不是一時半會能開起來的。而且前邊的泥土中肯定還有數量不少的該死的三角釘在等待扎破汽車的輪胎。情急之下。他指揮著步兵拋棄了汽車。步行向前追去。
鬼子的三輛前鋒戰車順著街道進入了村子。為了防止二路軍迫擊炮的近距離偷襲。鬼子的坦克一邊前進。一邊用機槍向四周猛烈掃射。然而卻不見絲毫抵抗。一直快要走到后村村口的時候。這才有鬼子軍官忍不住從戰車裡探出腦袋四處查看(鬼子戰車的觀察窗視野狹小。經常要伸出頭去進去觀察。這也就容易遭到敵人子彈的襲擊。為此日軍特意製造了一種防彈頭盔。如果子彈打得不是很正。還是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四周除了一片沉靜以外。連一隻老鼠都沒有。派遣分隊的鬼子下級軍官對後面揮動了旗語。很快。建功心切的藤野揮動旗子。命令其餘戰車進入村子內。十輛鬼子戰車一字排開。沿著一條臨時土路急速進入村內。
出了村。就是一條狹窄的土路。兩邊是積雪、秸桿、枯草覆蓋的莊稼地。舉目望去。看不到什麼危險的痕迹。只看到遠處逃跑的二路軍的身影。
「追上去。殺光他們。」藤野指揮著坦克一字排開。瘋狂的向前追趕。
為了打好伏擊。全殲敵機甲中隊。二路軍進行了周密的布署。不僅選擇好了伏擊陣地。挖了異常隱蔽的帶蓋掩體。並且多次派出人員在實地進行了秘密斟測。每個掩體的位置。配備的人員和武器都研究確定。即每個反坦克武器班由兩個槍榴彈兵和一個突擊爆破組組成。每個武器組由射手、副射手組成。以破甲槍榴彈對抗敵坦克;突擊爆破組主要是攜帶輕機槍、手榴彈、燃燒瓶、炸藥包等。負責掩護武器組行動。消滅坦克內的逃敵。並抓住有利時機以燃燒瓶、炸藥包炸毀敵坦克。這樣每個反坦克武器班都具有火力、爆破、突擊能力。
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一支部隊。無論它有多高的訓練水平。裝備多麼先進武器。在不了解敵情的情況下輕率開進。恐怕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尤其是在對方已有充分準備。以逸待勞之時。盲目急進帶來的後果則是相當可怕的。
藤野指揮的機甲中隊卻因為沒有受到挫折而一慣驕橫。又欺負二路軍沒有反裝甲利器。因而冒失輕敵。建功心切。不想正中了余飈等人精心設下的圈套。此時二路軍布置的各種反坦克武器。雖然品種不一。但在數量上對比區區十三輛坦克。已處於優勢。加之有預設陣地作依託。正好以逸待勞。殲敵於運動之中。
在戰場上的謀略。按余飈的理解。就是心理戰。琢磨透敵人的心理。用各種手段和假象使得敵人的思路向自己預定的方向發展。一廂情願。想當然是不行的。要把自己想象成敵人一方。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怎麼做。會上當嗎。他在參謀部里不止一次的這樣對參謀們說。這種換位思考的方法讓那些自以為讀幾本兵書便可以運籌帷幄的參謀們覺得非常新穎獨特。也受益匪淺。可以說。這次行動的策劃已經不再以余飈為主。而是在余飈的百般挑剔下產生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轟。轟。轟。……」連續的電引爆炸彈接連發出了轟鳴。火光閃現。泥土翻飛。打頭的坦克被威力巨大的炸彈炸了個側翻。履帶朝天「嘩啦啦」地轉著。
早已經嚴陣以待的教導隊和伏擊的戰士們已經在掩體里悶了兩個多小時。聽到信號。迅速掀掉掩體的頂蓋。以各種武器突然而猛烈地開始了攻擊。
「轟、轟」兩聲爆炸。榴彈爆炸后產生了瞬間的高溫、高壓和刺眼的白光。在鬼子戰車薄薄的裝甲上留下了兩個小窟窿后。激射的高溫碎金屬流進入戰車內部。又引爆了戰車內的彈藥。「轟。」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整個戰車被炸得四分五裂。熊熊烈火頃刻間猛烈燃燒起來。
僅僅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鬼子就損失六輛戰車。剩下的戰車幾乎同時停了下來。有的向前猛衝。有的拚命向後倒車。有的想開下道路。向襲擊者還擊。因為步調不一。幾輛戰車不斷地、猛烈地撞在一起。發出驚人的「怦怦」碰撞聲。
教導隊採取齊射的戰法。即在同一時間內。對同一目標發射兩枚破甲槍榴彈。一枚打履帶。一枚打炮塔旋轉部位。火力非常猛烈。鬼子的坦克接二連三的起火燃燒。
「轟、轟、轟……」連續劇烈的爆炸聲傳來。被摧毀的鋼鐵戰車。有的不斷迸發出余爆。有的燃起大火。燒得鐵板「嘎巴嘎巴」直響。
「嗒嗒嗒……」猛烈的槍聲不時響起。爬出受損坦克想逃跑的日本坦克兵就像抽筋一樣栽倒了下去。
一輛猛烈開火併且迅速衝下道路的日本坦克。突然沒來由地爆發出「轟」的一聲巨響。履帶被定向地雷炸斷。驟然停了下來。一個身影突然從掩體里躍起身子。將手中的自爆式燃燒瓶丟到了日軍坦克上。「嘭」的一聲悶響。坦克車迅速燃起了大火。
挨了燃燒瓶的日軍坦克調轉槍口。一道火舌迅速向這個戰士噴來。躲閃不及的勇敢戰士被坦克的機槍火力攔腰切斷 。又是一個身影躍起。投出了燃燒瓶。片刻工夫后。坦克的火勢越來越大。在劇烈的爆炸聲中。坦克變成了燒紅的烙鐵。一個滿臉漆黑的日軍坦克手才打開艙蓋。就一頭栽倒在坦克上不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