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抗日風雲記>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略相持(免費)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略相持(免費)

  偉大的中國抗日戰爭轉入了戰略相持階段。經過一年多的戰略進攻,日軍已推進到包頭、風陵渡、開封、信陽、合肥、岳陽、蕪湖、杭州一線,並佔領和控制了珠江口、長江下游沿岸,以及華北、華中主要鐵路沿線等經濟較發達地區。但是,由於中國人民堅持團結抗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計劃,大量地消耗了日本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使其人力、物力、財力不足的弱點逐漸暴露。到1938年底,日本陸軍在中國戰場上的兵力已達到24個師團,在中國東北有關東軍8個師團,國內只留有1個師團。到這時,日軍在戰爭中的傷亡已達44.7萬多人。 

  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日軍兵力更加分散,士氣已漸低落。沉重的戰爭消耗和軍事工業的畸形發展,使日本的財政經濟日益陷入困境。在日軍佔領的地區內,侵略者及其培植的漢奸政權只能控制一些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附近地區,廣大農村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消耗和牽制著日本大量兵力,形成獨立的廣大的敵後抗日戰場,對日軍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在武漢周圍的南昌、襄東、湘北、棗(陽)宜(昌)地區,廣西南寧地區,山西中條山地區和綏遠西部等地,繼續對日軍進行防禦性作戰,牽制和消耗敵人,從而出現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在戰略上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持久抗戰的局面。 

  同時,國際局勢急劇變化,使日本既要準備對蘇作戰,又要同英、美等國爭霸太平洋地區,它能用於中國戰場的力量已接近極限,因而,不得不停止對中國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 

  在歐洲,英、法對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動,採取縱容妥協的綏靖主義政策,並於1938年9月背著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慕尼黑簽訂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的協議,實際上是將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德國。11月,英國正式承認義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在遠東,對日本侵略中國的活動也同樣籠罩著綏靖主義的陰雲,因此中國報刊輿論提醒人們警惕國際綏靖主義分子搞「遠東慕尼黑陰謀」。 

  日本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並在第二次近衛聲明中提出「建設東亞新秩序」,使它同英、法、美等國的矛盾加劇。英、美等國為保持和維護它們在中國和遠東的殖民利益,一方面逐步加大對華援助的力度,使中國有可能對日本進行消耗戰,藉以削弱日本的實力;另一方面對日本採取濃厚綏靖主義色彩的妥協政策,避免同日本直接衝突,竭力緩和同日本的矛盾。 

  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有著重要利益,日本擴大對中國的侵略,事實上損害著美國的在華利益。對此,美國政府曾多次發表聲明表示不滿。1938年底和1939年1月初,美、英、法三國分別向日本遞交了不承認「東亞新秩序」的照會。1938年12月,美國政府首次宣布向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借款,中國以桐油償還。美國開始援助中國抗戰,對中國軍民的士氣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1939年3月,日本在佔領中國海南島之後,提出了對南太平洋的主權要求。4月,日本宣布統轄中國南海諸島,把侵略矛頭直接指向美、英在太平洋的屬地。日本南下的狂妄野心,促使美國對日本採取一定的遏制政策,對中國抗戰採取進一步支持的態度。1939年7月,美國宣布廢除1911年簽訂的《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條約》,11月宣布修改中立法,取消對交戰國約束性的武器禁運。 

  但是,英國懾於日本的威勢,繼續以犧牲中國的權益向日本妥協。1939年7月,英國駐日大使克萊琪同日本外相有田八郎締結協定:英國政府承認日軍在中國的戰爭行動,日、英兩國政府同時發表內容相同的聲明。主要內容如下:英國政府完全承認日本軍隊正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戰鬥行為之現實事態,且認識在此狀態繼續存在情況下,在華日軍為確保其自身之安全與維持其佔領地區內之治安,具有特殊之要求,並有必要排除防礙日軍或有利於其敵人之一切行為及原因。 

  相持階段到來后,國民黨當局雖然逐步失去抗戰初期的抗日積極性,但還在繼續抗戰。1939年2月,日軍經過周密準備一舉攻佔海南島后,於3月發動攻佔南昌和截斷浙贛路的作戰;5月,發動襄(陽)東作戰(隨棗戰役);9月,發動湘贛作戰(第一次長沙戰役)和攻取南寧的作戰(桂南戰役)。日本在軍事戰略方面的目標,主要是切斷中國華南沿海補給線路和鞏固武漢外圍據點,以進一步向蔣介石集團施加壓力。南昌戰役開始,國民政府統帥部調集部隊,企圖固守南昌,沒有成功,南昌迅速落入日軍手中;后組織反攻,欲奪回南昌,再次受挫。隨(縣)棗(陽)戰役和第一次長沙戰役,經過激烈戰鬥,擊退日軍的進攻,恢復原來的防線。在桂南戰役的反擊作戰中,國民黨軍隊取得崑崙關作戰的重大勝利,但未能奪回南寧。1939年至1940年,衛立煌指揮的第三集團軍等在中條山西部多次粉碎日軍的進攻,守住了中條山防線。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發動冬季攻勢,全國各戰區幾乎都參加了作戰,參戰兵力佔全軍一半以上。正面戰場這次較大規模的攻勢作戰,給予日軍以相當大的打擊。 

  與此同時,日本侵略者為了恢復和確保佔領地區的治安,開始將重心放到敵後的各抗日根據地,不僅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嚴密的封鎖,切斷它同外界的經濟聯繫,同時加強軍事進攻。日軍在華北制定「治安肅正計劃」,實行以鐵路為鏈、公路為環、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封鎖、分割、蠶食根據地,不時地集中兵力對根據地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瘋狂「掃蕩」。從1938年11月到1940年底,僅華北地區日軍出動千人以上的大規模「掃蕩」就有109次,使用兵力總計50萬人以上。因此,「掃蕩」和反「掃蕩」是敵後根據地敵我鬥爭的中心內容,反「掃蕩」成為抗日游擊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