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之抗戰元勛> 第八十章 錢物大豐收

第八十章 錢物大豐收

  當何健從劉建緒那裡得知。陳光中師已沒有任何消息時。心頭便知:壞了。這個師怕是完了。想到這裡。一聲令下。趕緊將章亮基的部隊和李覺的部隊撤回來。果然。才在一天後。李覺所部就傳來電報。卻是轉過來的李劍生的信。原來是在斥責湘軍部隊攻擊了他的紅七軍團。信中強硬地提出。要求何健賠償300萬銀元的軍費。否則將請章亮基、余中等人再一次到貴州「喝茶」。 

  何健氣不打一處來:見過無恥的。沒見過這般無恥的。上次是老子求你們。不得不低三下四。這次不用了。劉建緒不是來電了么。說陳光中已經死了。身上中了13發彈呢。清點人數時。這個師8000餘號人。怕只有10多人給活了下來。狠啊。這紅匪狠啊。整整一個師。愣是打得只餘下10多號人。那又怎麼了得。嗯吶。陳光中既然死了。咱便斷了重新組建63師的想法。那你個紅匪便沒有了對咱的憑侍。這些什麼亂七八糟的要求。對咱也沒有約束力了。咱還理你才是怪了。於是。心下也不理會。只是採取一個拖字訣。哪知才等得第三天中午。他的秘密渠道便傳來信息:中央軍薛岳所部。已經用30萬現大洋、1萬套中央軍服、500匹戰馬。以及不知具體數據為何、估計能武裝一個整師的德制武器。從李劍生部手中換回了惠濟、唐雲山、韓漢英等各級軍官百數人。而有了這些軍官。薛岳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三個師級單位。同樣。廣西李宗仁、白崇禧也在同一天。向李劍生部支付了大筆現大洋、大批武器。原因僅僅因為桂軍的韋雲淞部曾經在紅七軍團攻擊湘63師時攻擊了紅七軍團。因此需賠付軍費的。 

  一聽到這裡。何健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身為老麻雀的他立時知道。這兩位。怕是與自己一樣。都收到了李劍生的親筆信。估計內容差不多。不是要現洋就是要物資。再細細一想。立時又對這幾個人的心理猜個七八成。這薛伯陵。八成想法與自己當初主動與紅匪李劍生部以錢物交流俘虜有關。即想盡一切辦法先把那些軍官換回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只要有了軍官。那幾個師便有了著落。有了部隊。其他一切好說。要錢有錢、要武器有武器。只是。這薛伯陵也太寒酸了些。現大洋才這麼多。估計那武器出得不少。至於李、白二人。怕也與自己的另一番心思差不多。對這紅匪李劍生部有些送瘟神的感覺。巴不得他趕緊走。因為再在這裡呆下去。那中央軍薛岳部便有一萬個理由呆在這裡。說不定某天就把他們李、白二天給趕到香港喝茶。嗯吶。自己當初為什麼會主動與李劍生聯繫。也是這般想的。只是想著快點把這些紅匪送出湖南境;而眼下他們兩個也主動送上錢物。怕也是不太在意這些錢物、在乎的是廣西全境。 

  想到這裡。何健再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一是料不得自己當初那般被逼一弄。現在被李劍生這個小子發揚光大;二是料不得薛岳和李宗仁等人都是如此同意。倒逼住了自己。想來想去。沒有辦法。何健只得讓李覺再出一次面。最終以50萬斤糧食、10000個手榴彈、3000發炮彈、20萬元現大洋打發了李劍生。 

  聰明的何健不知。他還真猜著了薛、李、白三人的意思。薛岳還真是被逼無奈。最後不得不聽從參謀長的意見。同意用錢物與李劍生部換俘虜。只是他的中央軍錢確實不多。但軍糧和武器多。便被李劍生來個以物易人。錢就少收些。這還是李劍生熟悉薛岳。贊他在正史上是抵抗日軍的主力軍。因此手下留了些情。只要了這麼些錢物。至於李、白二人。也真如何健所想。只認為這李劍生純粹就是瘟神。又擔心薛岳的中央軍在他們背後點火。因此也不在惜錢物。只是同意李劍生的要求。這才同意下來。還好。他們出的並不多。也就現大洋50萬元、糧食30萬斤。另外跳夠裝備一個整師的武器。這武器還是他們從廣東陳濟棠那裡弄來的。雖不是純正的德制武器。但還算不錯。 

  損兵折將、再被迫送出大批武器和現洋的桂軍、湘軍、中央軍一時都不敢向紅七軍團靠得太近。李劍生所部在貴州東部好好休整了兩天。然後大踏步向北進軍。而此刻。中央紅軍紅一、三、五、八、九五個軍團已經橫掃了整個貴州。 

  如歷史上一樣。劉伯承率中央縱隊巧占遵義。著名的遵義會議如期召開。還在率部大踏步前進的時候。李劍生便接到了中央的電報。卻是要求李劍生參會。李劍生一聽。竟然會有這事。讓自己參加遵義會議。怎麼可能。貌似歷史上的遵義會議上。並沒有自己這號人物。不過。儘管如此不相信。李劍生仍是立即回電:保證快速趕到。隨後。命令各部加快進軍速度。當然。要求各部的偵察部隊全部放出去。加強偵查。以防止敵人的襲擊。 

  不過。這個時候貴州的情況已經與正史上的不同了。 

  正史上。貴州主要是把控在王家烈、侯之擔、猶國材等人手中。在這個時候。全國的軍閥中。就數貴州兵實力最差。一是武器差。長年得到裝備的改進;二是兵源素質差。歷史上有名的「雙槍兵」。即步槍和煙槍兵。只有兩個。一個是晚清時期的清兵。二是這個時候的貴州兵。因為吸這煙土。士兵們的身體素質很差。幾乎是上不得陣仗;三是紀律差。因為吸食煙土。士兵們的錢財去得快。賺又賺不到。便只能走下策。從老百姓身上榨。這導致當地怨聲載道。因此中央紅軍一來。立即獲得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人們紛紛出錢出力。做嚮導。引導紅軍攻擊貴州部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