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明元輔> 第1564章 言出法隨(下)

第1564章 言出法隨(下)

  皇帝的禦駕正走在通往乾清宮的路上,禦輦中的皇帝忽然掀開轎簾,朝隨行的陳矩問道:“陳矩,慈聖太後方才的話你也聽到了,你覺得朕的回答如何?”


  ??陳矩腳步不停,但同時卻微微躬身,語氣神情帶著幾分惶恐,答道:“皇爺天縱英明,回答自然是極好的,奴婢豈敢置喙?”


  ??“既然‘奴婢’不敢,那麽‘臣’呢?”朱翊鈞淡淡地問道,看來並不打算輕易放過他。


  ??有明一朝的宦官地位在朱元璋死後,尤其是永樂期間開始大幅度提升,不僅漸漸掌握內廷實權,也逐漸侵入錦衣衛,並最終形成“廠衛”體係,甚至個別時候還有一些太監能直接或間接地獲得軍隊的指揮權。


  ??稱呼隨這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大明朝的宦官到達一定的地位、掌握一定的權力之後,便有了在皇帝麵前自稱為臣的權力,而不僅僅隻是家仆奴才身份。這一點,看看鄭和寫給皇帝的奏疏就很清楚。


  ??當然,鄭和多少有些算是特例,但即便不算鄭和,永樂以後的很多宦官們也一樣得以用很平常的語氣自稱是臣,而朝廷之中無論皇帝還是百官,也都承認這種稱呼。如史載中許多聖旨、公文裏頭都把各地鎮守太監稱之為“鎮守內臣”,把東廠提督稱之為“廠臣”等等即是明證。


  ??既然是臣,對皇帝就不僅僅負有照顧起居等“初級責任”,而是與百官一樣具備輔弼理政之責。陳矩雖然長期自謙自守,以奴婢自稱,但他的地位是明確的,無論怎麽看都是擔當得起“內臣”二字的。


  ??但宦官畢竟還是封建社會製度下畸形的產物,世上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被淨身者從此失去了做人的尊嚴,也從此失去了為人夫的資格,心理上的不平衡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除極少人心底善良之外,大部分都是人渣,是一群頭上生瘡,腳下流濃的壞蛋。


  ??這麽想倒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在等級森嚴的宦官隊伍中,剛進宮的小太監還得為有地位的大太監服務,端茶送水,倒尿盆子,甚至洗衣擦背,擰腳按摩,為了討好和鑽營,他們當麵說人話,背後說鬼話,他們的心底異常陰暗並不奇怪。


  ??爾虞我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者大有人在,這些人慣於當麵甜如密,腳下使蹶子。


  ??要細論的話,秦和兩漢時的宦官,雖然大多數是閹人,但也還引用一部分士人。而從東漢以後,宦官大都“悉用閹人,不複雜調它士”,從此宦官與皇室、皇權形成一體。


  ??大明朝在後世經常有“宦官專權”的標簽貼在腦門上,對此本書前文曾經分析過,大明的所謂“宦官專權”遠不及漢唐之時,尤其是唐代中後期掌握神策軍、廢立皇帝如同喝水吃飯一般輕而易舉的大太監們。


  ??中明以後,大明朝的宦官們其實也有不少自警自省,比如陳矩就相當規矩,當了這麽多年東廠提督,一件主動打壓文官的事情都沒做過。這是因為,此時的宦官們對於自身定位、權力、下場等,也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這些認識的起源則大抵都自王振始。


  ??正統時的太監王振,河北蔚縣人,曾在家鄉讀過書。王振自宮進入皇宮,授宮人書。當時一般小太監雖然也在內書堂讀書,由大學士陳山執教,但比起王振來,要遜色得多。而且王振原本就在官場上混過,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因此在舞文弄墨和玩弄權術上,其他宦官都無法與之相比。


  ??宣宗死,英宗年幼,繼位後他敬畏王振,竟呼先生而不名。王振也頗有韜晦之計,故作良善姿態,耍弄權術,以取得當時閣臣“三楊”的好感。


  ??某日,朱祁鎮與小宦官在宮廷內擊球,“振至而止”。次日,朱祁鎮在閣中,王振跪奏曰:“皇帝為一棋子,幾誤天下,陛下複踵其好,如社稷何!”作出了一副耿耿忠心的樣子,從而感動了三楊,感歎道“不意內官中寧有是人”,從此改變了三楊對他的看法。


  ??還有個傳說,說英宗即位後的一天,張太後把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和尚書胡濙召到便殿,對朱祁鎮說:這五人是‘先朝所簡貽皇帝者,有行必與之計,非五人讚成不可行也。


  ??接著又把王振找來說:“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當賜汝死。”經過朱祁鎮和在場大臣的請求,才寬免了王振,規定“此後不可令幹國事。”


  ??人謂太皇太後前麵對新即位的皇帝,強調要聽顧命五臣的勸諫,後麵是對王振的警告,可見英明。但此事多半不真:其時王振入宮不久,劣跡未露,張太後根本沒有如此做的必要,此事已有後來人考證,就不多說了。


  ??正統四年十月,福建按察僉事廖謨杖死驛臣,此驛臣是閣臣楊溥的鄉裏,而廖謨則是閣臣楊士奇的鄉裏。楊溥要為驛臣報仇,欲置廖謨於死地。而楊士奇則千方百計,設法庇護廖謨。以“因公殺人”為名,爭議不決,請裁於太後。


  ??王振乘機對太後道:“二人皆挾鄉故,抵命太重,因公太輕,宜對品降調。”太後從之,後來降廖謨為同知。太後看王振處理事情“秉公無私”,漸漸信任了他。


  ??自來奸滑之人,並不是臉上貼著標簽的,讓你一看就清楚。他們表麵一片忠心,內心卻藏著陰謀,這種人條件不成熟時,就潛伏韜晦,一旦得勢就拉黨結派,為所欲為。


  ??正統六年,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的修建工程完工,朱祁鎮大宴百官。根據大明禮製,“宦者雖寵,不得預王廷宴”。但英宗怕王振不高興,派人私下裏去察看。


  ??果然王振大發雷霆,自比周公,說“周公輔成王,我獨不可坐乎!”英宗連忙派人打開東華門正門,讓王振來參加宴會,在座百官也趕忙起身迎謁。


  ??說起來,三楊雖然名為賢相,但在王振羽翼未豐時不能識破他的為人,是為不能鑒人;在他還未得勢時,不能及時阻止,是不能除病患於初萌。


  ??後來張太後病死,楊榮先卒,楊士奇又因為其子楊稷殺人而被捕入獄,堅臥不出以消極抵抗。三楊中此時隻有楊溥在朝,而且年老勢孤,王振也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他先是摘掉了朱元璋在宮中所立的“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的禁牌,從此越發膽大妄為,不可收拾,械係大臣,無所不為。


  ??工部郎中王祐,放在後世的話也算是廳級幹部了,竟無恥地認賊作父,自稱為王振的義子,後來魏忠賢義子滿朝大抵便由此肇始。由此可見當時王振的權勢熏天,而大明所謂的宦官專權,也正從王振始。


  ??但王振的下場也成為後來大宦官們提醒自己的前車之鑒。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二十萬京營主力被擊潰,王振終惡有惡報死於亂軍之中,而從征的數十位文武大臣幾乎全部戰死沙場。消息傳到京師,百官在殿廷上號啕大哭。


  ??後來,皇太後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都禦使陳鎰麵奏郕王,曆數王振之罪,他們滿懷悲憤地說:“王振罪不容誅,死有餘辜。殿下如不即正典刑滅其家族,臣等今日皆死在這裏。”說罷跪地不起。


  ??此時,王振的死黨馬順還為王振遮護,喝逐群臣。給事中王竑見馬順還在裝腔作勢,怒不可遏,上前一把抓住馬順,拳打腳踢,當場結果了他的性命。憤怒的人們又當場打死了王振的另外兩個死黨、宦官毛貴和王長隨。


  ??事已至此,朱祁鈺下令殺死王振的侄子王山並族誅王振之黨,把馬順的屍首拖到街頭示眾,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處斬,並籍沒王振家產。


  ??雖然英宗複辟之後又為王振平反正名,並以香木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天順元年,英宗還在京城智化寺北院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靈。然而此時此刻,天下人早已為王振蓋棺定論,即便英宗如此做了,也隻是被看做他在為自己當年之事挽回顏麵。


  ??王振敗亡,劉瑾又繼,但相對而言劉瑾的權勢其實不如王振,而其死則比王振更慘。故而從那以後,大宦官們一來因為嘉靖、隆慶二帝都不太給宦官們放權過甚,二來也因為前兩位“前輩”的下場而警醒,因此即便是原曆史上的馮保等人,也再沒敢對文官集團太過強硬,直到魏忠賢的出現才打破“傳統”——不過魏忠賢的結局人所共知,照樣沒逃出那兩位“前輩”的模式,這就不細說了。


  ??總之,陳矩本身便是個“老實人”,又深以“前輩”們下場為鑒,因此麵對皇帝這般發問,頓時驚出了一身毛毛汗,小心翼翼地道:“臣愚鈍,未曾深諳大道,隻知君臣和濟乃是天下之福。”


  ??皇帝“哦”了一聲,也不知是信了還是不信,但皇帝很快又問道:“那依你之見,朕方才這些話,慈聖太後信是不信?”


  ??陳矩一怔,詫異道:“太後怎會不信?”


  ??“哈,天下人都像你這麽老實就好了。”朱翊鈞輕笑一聲,搖著頭,稍稍壓低聲音道:“朕方才的話本不是說給太後聽的,太後聽來怕是隻覺得奇怪,恐怕多半是不信的。”


  ??陳矩吃了一驚,道:“不是說給太後聽的?”然後陡然毛骨悚然,顫聲問道:“那皇爺這話是說給……”


  ??朱翊鈞瞥了他一眼,若無其事地道:“自然是說給務實聽的。”


  ??陳矩悄悄吞咽了一口吐沫:“方才是慈寧宮中……”


  ??“朕在慈寧宮中說的話,若是無關緊要也就罷了,既然事涉務實,想必他應該會獲悉詳情的,你說是不是呀?”朱翊鈞繼續輕笑著道。


  ??陳矩思來想去不是路,終於下定決心,先是叫停了天子儀仗,然後跪下俯首道:“皇爺,臣蒙信任,掌東廠十餘載,曆來也與高司徒有些私交。若皇爺是指宮中有人與外廷私通款曲、內外勾連,則臣首當其衝、其罪難赦。請皇爺降罪,臣願一死以謝君恩。”


  ??朱翊鈞認真打量了他片刻,道:“起來吧,朕知道了。”


  ??“罪臣不敢。”


  ??“朕讓你起來!”朱翊鈞語氣加重了一些,又重複一遍:“起來說話。”


  ??陳矩一時不知皇帝心意,隻好先站起身來,但仍一副垂首肅立,等候發落的模樣。


  ??朱翊鈞卻道:“近前來。”陳矩上前。


  ??“再近些。”陳矩再次上前一步,已經到了伸頭即可與皇帝耳語的距離。


  ??朱翊鈞這才放低了聲音,道:“朕問你,你自問可曾對朕不忠?”


  ??陳矩搖頭道:“回皇爺,不曾。”


  ??“朕也知道你不曾這般做,既然如此,你有何該死之罪?”


  ??陳矩一愣,回答道:“但臣實與外廷大臣交情匪淺,此乃……”


  ??“此乃什麽?朕也與務實交情匪淺。”皇帝這話顯然就是強詞奪理了,但他沒給陳矩多話的機會,而是立刻繼續道:“朕不是瞎子聾子,更不是傻子,內廷與外廷交情匪淺者,曆朝曆代不知凡幾,何曾有一朝能夠禁絕!”


  ??陳矩默然。這當然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以皇帝的精明不可能不知。


  ??朱翊鈞輕哼一聲,然後又歎了口氣,道:“治天下如治河,堵與疏不可偏廢,人之常情也不可能一令禁絕。正如這宮中,說是大內禁地,其實與街頭巷尾何異?朕一言一行,非獨務實可知,外廷諸臣工必然也能知曉,無非有個先後之別罷了。


  ??方才太後提起那些事,朕本可以不答,但朕以為答比不答更好。有些事藏著掖著大家都難受,可若真說開了,其實也就那樣。隻不過,這‘說開’本身得有些講究,朕若現在去乾清宮與諸位先生如此說,那自然不可,但若是內廷悄然流出的消息……你現在明白朕的意思了嗎?”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麵子”、“Luloveww”、“KeyNg”、“永劫的收束VG”、“阿勒泰的老西”、“Dr.徐嘉輝”、“小小小狂人xfz”的月票支持,謝謝!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