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剽竊天下> 二百二十四 崔有福發威

二百二十四 崔有福發威

  剽竊天下 - 二百二十四 崔有福發威 

  崔有福一直想要譚家寶收購一家銀行,特別是滙豐銀行。上次在香港,他就向譚家寶提出過收購滙豐銀行的建議。不過在那時,譚家寶手頭上的資金還不夠充裕,譚家寶否定了他的提議。 

  雖然譚家寶否定了他的提議,但是崔有福一直對滙豐銀行念念不忘,時刻關注著這家銀行的一切。他認為,要建立一家大型財團,沒有銀行是萬萬不行的,譚家寶遲早會向滙豐銀行下手。 

  沒想到,譚家寶那邊變化那麼快,現在就命令他向這家香港最大的銀行下手了。於是,崔有福當機立斷,以91元的價格向滙豐銀行的股東發出了要約收購條約。 

  目前,政治運動越來越兇猛,香港整個社會都陷入了躁動、恐懼和不安定當中了。很多老香港,老江湖都越來越看不清形勢了。此時香港股市已經進入了熊市末端,整個市場變得冷冷清清和死氣沉沉,每日的成交寥寥,股民手中的股票似乎有變為廢紙的可能。 

  就是在這個時候,崔有福發出了要約收購,彷彿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一天里,如驚弓之鳥股民們彷彿看到了一線生機,紛紛拋售股票,連滙豐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包括旗昌洋行、怡和洋行在內的重要股東都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拋售了手中的滙豐銀行股票。唐朝集團公司在一天當中就吸到了5000多萬股滙豐銀行股票,加上以前的300多萬股,唐朝集團公司已經收購到滙豐銀行超過4成的股票,成了名副其實的滙豐銀行第一大股東!也是在這一天,香港證交所以成交額超過50億元而刷新了單日成交額記錄。並且,這一成交金額超過以往十幾年以來的成交額的總和! 

  滙豐銀行董事會震驚了,港府震驚了,所有上市公司都人人自危,也都震驚了!股民們被驚得目瞪口呆,整個香港都被崔有福的這一舉動震驚了!誰都知道,滙豐銀行在香港的份量! 

  第二天開始,滙豐銀行宣布無限期停牌。 

  他們一邊開始找到崔有福,尋求與他談判。一邊向港府求援。 

  崔有福卻是一個軟硬不吃的傢伙。滙豐銀行一開始只是派了一個董事前來,後來總經理,甚至滙豐銀行大班桑達斯親自前來,崔有福都是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模樣。他對滙豐銀行單方面不執行公司章程和違反股市條例而憤憤不已,揚言要到港府或者國際法庭告他們。要求他們儘快恢復交易,並且召開股東大會,重新選舉董事會。後來,港府的總督辦公室人員也來了,崔有福才稍微客氣一點,但是他的理由依舊很充分,他的要求也並不過份。 

  接著,港府的審計署和稅務署開始輪番進入唐朝集團公司「查賬」了,試圖用強硬手段逼迫崔有福放掉手中的股票,崔有福依舊不為所動。 

  在此期間,另一個人找上了他。這個人叫做何善衡,恒生銀行的創始人之一。他似乎從唐朝集團公司收購滙豐銀行的這場收購戰當中,看到了重奪恒生銀行主權的希望。於是他前來給崔有福出謀劃策,與他共御強敵。 

  當然,港府雖然對崔有福惱火,但是卻奈何不了他。因為此時的唐嘲和唐朝公司太火了!他們在美國的一切,媒體都以各種方式傳遞迴了香港。香港人也把唐嘲當成了英雄,很多人把進入唐朝公司當成了理想。就是港府,甚至英國政府,對於唐嘲和他的公司在美國的表現,在驚奇的同時,也暗暗高興。畢竟,唐嘲和他的公司都來自香港。他們的隨便哪項發明拿到香港來生產,都可以給香港解決很多勞動力的問題,同時稅金收入也不是小數字。他們對於唐朝公司的賺錢本能也嘖嘖稱奇,他們對這家公司的傳奇表現也嘆為觀止,他們實在搞不明白是哪一路神仙在罩著他們。 

  崔有福就這樣與滙豐銀行僵持著。 

  這時候,香港股市經過短暫的一天反彈之後,第二天開始就大幅下跌,並且創出最近一年以來的新低。不過,經過崔有福的高調入市,香港股市成交也漸漸活躍了起來,一改過去幾個月以來死氣沉沉的景象。 

  政治運動依舊此起彼伏,社會顯得動蕩不安。不過,運動的方向卻好像有所改變,示威遊行的隊伍裡面開始打上了「還我河山」、「琉球是中國的!」、「還我琉球!」等口號,在港府門前,示威群眾喊出了「英國政府應該支持我們收復琉球!」、「英國政府要順應民意!」等等。 

  在這些錯綜複雜的運動中,一些外資企業有些熬不住了,典型代表就是嘉道理家族。他們是猶太人家族,在香港已經有近百年歷史。這幾年以來,無論香港還是大陸都是運動不斷,他們對香港漸漸失去信心。 

  更加重要的是,以色列建國不久,百廢待興,他們就動心回以色列建業。作為猶太人的著名富豪,他們已經多次收到以色列政府的邀請。然而,他們在香港根深蒂固,在香港的資產太過龐大,市場又不景氣,能夠接手他們公司和產業的幾乎沒有。幸好,一個財大氣粗的傢伙從美國弄來了幾百億港幣,他們終於行動了。 

  他們找到了崔有福,說想把自己旗下的5家上市公司,以及3家參股上市公司,加上尖沙咀和銅鑼灣的5塊地皮悉數和自己兩幢半山別墅以現今市價的90%賣給唐朝集團公司。 

  五家上市公司是: 

  香港大酒店,總股本1125萬股,持有680萬股,每股15.78元,市值1.073億; 

  建新營造,總股本500萬股,持有260萬股,每股21.33元,市值0.555億元; 

  中華電力,總股本2.5億股,持有1.5億股,每股16.58元,市值24.87億元; 

  南洋紗廠,總股本3000萬股,持有1600萬股,每股6.66元,市值1.066億元; 

  上海加蘭坦橡膠,總股本250萬股,持有100萬股,每股11元,市值0.11億元; 

  參股的三家上市公司是: 

  香港置地,500萬股,每股36.89元,市值1.835億元; 

  青州英泥,300萬股,每股17.66元,市值0.53億元; 

  香港電話,1100萬股,每股16.35元,市值1.799億元; 

  尖沙咀和銅鑼灣的5塊地皮,價值1.33億元;兩幢半山別墅價值0.66億元; 

  所有資產一共33.83億元,9折之後,一共30.445億元。 

  對於這麼龐大的一項資產,崔有福也不敢輕易作主。他連忙打了一個電話去紐約請示,譚家寶的回答是:「抓緊時間落實這其中的資產與負債之後,與嘉道理家族儘快簽約,把這些優質資產弄到手!」 

  有了譚家寶的表態,崔有福的幹勁更足了,他和陳力軍一道,用了三天時間,把嘉道理家族的這些資產通通過目了一遍,然後在半島酒店簽署了轉讓協議。以30億港元的整數價格買下了嘉道理家族在香港的所有產業。這樣,唐朝集團公司不付吹飛之力就擁有了包括中華電力、半島酒店和建新營造在內的5家行業內數一數二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幾項優質資產。 

  崔有福又趁勝追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購了全港最大的建材公司青州英泥,以及全港最大的土木工程及建築公司「惠保打樁」,並把這兩家公司徹底私有化。崔有福的高調入場,彷彿給香港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使香港股市一時擺脫了長期下跌的趨勢。 

  由此,譚家寶他們還沒有回港,崔有福就已經為他拿下了七家上市公司。唐朝集團公司地位迅速拔高,儼然成為了香港企業界的新老大! 

  「看不出崔有福這個悶葫蘆,發威起來會有如此能量啊!把整個香港都鎮住了,哈哈……」在紐約的寓所內,唐朝公司的幾個大頭正在碰頭,譚笑中接到崔有福的彙報,笑吟吟地把崔有福的成績公佈於眾,大家一片歡騰。 

  譚家寶笑了笑說:「比起崔有福的這些成績來,河遠小追、山野二郎和加藤真三個日本人主持的家電事業部,同樣讓人振奮!他們從無到有,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電視機廠、錄音機廠和磁帶廠建立起來了。並且,他們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特別是在簡寧加入之後,把『唐朝瓏』顯像管『發明』出來了,比日本人至少提前了8個月。呵呵,我想索尼的股票要下跌了。」 

  戴偉業點頭說:「運用『唐朝瓏』顯像管的幾隻樣機正在矽谷由專家們論證,我們很快將要向全世界發布這款最新式的顯像管技術。他們一致認為唐朝瓏陰極映像管是世界上第一款單槍三束管,為水平方面凸起而垂直方面筆直的柱面顯像管。其畫面比起同時代的普通顯示器顏色更加鮮艷銳利。它不同於將磷光點聚合成一個三角形,而是將磷光體依照色彩分類以不間斷線條的形式來排列。射線直直地沿著左邊和右邊以及在上方和下方走曲線前進。蔽蔭遮罩在這裡則被換成另一種不是以小孔而是以垂直條紋穿孔的遮罩,如同磷光體般沒有間斷。而條狀矩陣,防止電子束穿越的不透明部分,則比上一種技術佔去更少的空間,而這樣也使得圖形更為清楚及明亮。所以,這種顯像管出來將是最高端的彩色顯像管技術。在電視領域,我們又處在了世界的前端。不過,我們目前的生產能力還讓人擔憂。在香港,我們只收購了兩家小型電視機廠,經過改造以後,我們只能小批量生產電視機。所以,我們要加大力度對海外電視機廠的收購」。 

  『唐朝瓏』顯像管也就是前世的索尼公司的特麗瓏trinitron顯像管。譚家寶記得,當時擁有「瓏管」電視機和顯示器是一種多麼值得自豪的事情。索尼公司集中全公司所有高端科研者,經過好幾年的努力才發明的這一技術,現在竟然被譚家寶輕而易舉地攫取了。譚家寶心中湧出一種惡作劇般的興奮來。他想到索尼高層人物和那些正在全力設計「特麗瓏」顯像管的專家看到「唐朝瓏」的時候,和想到他們心中的那種無名的鬱悶的時候,譚家寶就感到心中大暢。 

  戴偉業繼續說道:「河遠小追等人在香港舉行了記者招待會,擺放了10台樣機給與會記者參觀,並且承諾6個月之內,這種新型顯像管的彩色電視機將全面上市。我們香港那邊的生產設備難以滿足要求,我們應該儘快在美國收購電視機以及顯像管生產廠家,在美國也同時生產。」 

  「對!既然向記者承諾了,我們屆時就一定要有我們的『唐朝瓏』產品問世。海外電視機廠的收購的確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我們要在明年奧運會之前幾個月,生產出第一批高質量『唐朝牌』彩色電視機!」譚家寶想了一下道:「我們收購美國電視機廠家的同時,還要盡量收購一些日本家電企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