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血戰中島 七
一、雜賀孫市
雜賀孫市是紀州的代表人物,本名鈴木孫市重秀,以後的鈴木孫一重秀,天文3年(1534年)出生在在紀伊國雜賀莊。雜賀莊位於今日的和歌縣的和歌市一帶,當時在雜賀莊以北,就是戰國最為繁榮的界町,再往北則是孫市之後所活躍的舞台-——石山本願寺(大阪);往南乃是有田、禦坊市;因為與伊勢國相鄰,又與四國阿波的國德島相近,所以雜賀莊算是處於交通要衝。孫市領有紀川北岸的土地——十ヶ郷平井,其宅邸世代相傳,至今還有遺跡。
談起孫市,很多人的概念就是“騎鐵三段、父鈴木左大夫(雜賀國眾)、兄鈴木重朝”,實際上左大夫、重朝身世不明,三者之間的關係還是個謎,而孫市本身也被稱為傳說中的人物。更甚者,認為孫市是與織田信長相提並論的‘戰國大名’、雜賀七萬石的年寄眾、雜賀眾的總首領等,如此的誇大,應該連地下的孫市都苦笑不得。
而在諸多有關孫市的裏,都不約而同的描寫孫市是一個豪爽傲慢的家夥,拋去家的無窮想像力,孫市活躍的時代背景及成長的地理條件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些家刻畫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孫市。首先,戰國時代下克上的風行——鬆永久秀刺殺將軍足利義輝、織田信長燒討比叡山、武田信玄追放親父等無不勝舉。一方麵,在界町,外國的貿易變的越來越激烈,儲存財力,治外法權的自由都市慢慢形成。還有住宿車站、驛馬等製度的發達(主人假如在關東地方,更易組織交通網、情報傳達、運輸的整備),畿內在信長的統治下,伊勢關稅免收、關卡廢除。更在安土城下建樂市、實施樂市製度等,從舊製度過渡到新時代的趨勢逐漸形成。其次,雜賀地方的特性,與自由貿易都市的界相鄰,海盜頭目九鬼嘉隆的誌摩國也在左近,這些可以說都是把‘海’為擴展中心的地區。孫市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誕生成長,自由奔放,性格粗野,無賴漢的形像自然的勾畫出來。
二、鐵炮的震撼
戰國時代中期,使以前的戰爭模式完全改變的新兵器登場-——鐵炮(火繩槍)。
對於善用新兵器的雜賀眾,戰國諸大名相信:“隻要雜賀眾加盟,合戰必勝,雜賀眾上陣,敵勢敗北”。全國各大名都希望能拉攏紀州的雜賀眾這個戰國時代的傭兵集團。鈴木孫市被普遍的設定為‘騎鐵三段’就是因為其擁有精良的鐵炮集團,而孫市本身也射擊的名手。
鐵炮在天文12年(1543年)傳至種子島,鐵炮的使用也成為在日本的軍事上轉折點。初期,鐵炮在實戰中隻是對敵產生恐嚇作用,而將此新兵器的威力真正發揮的就是雜賀眾。
所謂雜賀眾,是以處紀川河口三角洲的雜賀莊(現在的和歌山市)為首,及紀川北岸的十ヶ鄉、宮鄉、中鄉、南鄉形成的雜賀五搦,雜賀五搦實施共和體裁,五莊莊長共同協議、相談五搦的運營,鈴木孫市是其莊長之一。當時,雜賀五搦的人口約七萬,卻擁有八千以鐵炮為主力武器的士兵。
關於雜賀眾擁有的鐵炮數量,眾說紛紜,不過無論如何,雜賀眾至少保有三千挺鐵炮。在元龜元年(1570年)開始的石山本願寺與織田信長之間的戰爭旋渦中,顯如上人向雜賀眾請求籌集鐵炮一千挺的字據現今還保留著。
織田信長在元龜元年的石山合站前的姉川合戰中才正式投入五百挺鐵炮,但是雜賀眾早在20年前就組織了強大鐵炮隊,在戰場上,對於鐵炮更早已運用自如了。
三、黑潮的利用
那麽,為何雜賀眾能領先各國的諸侯而組織了強力的鐵炮集團呢?答案是其有利的地勢。
在紀州帶入鐵炮的是根來寺僧坊的妙算的兄長-紀州小倉的豪族津田監物。監物一接到鐵炮傳來的消息後就立即前往種子島,在當地學習鐵炮製作的方法,在掌握了切削螺紋的技術、火藥的做法後返回紀州,當時才天文13年(1544年),鐵炮傳入種子島的次年。
監物之所以能迅速得知鐵炮的消息,與紀州和歌山港這個天然良港不無關係,在紀州沿海有一股黑潮,當黑潮往下流時,從當時對明交易的據點種子島到和歌山港隻需四天。
當監物歸來時,首先進入根來,根來有很多曾經修建過宮殿的木匠,他們擁有著高超的技術,當地也有多個鎧鍛冶,隨即,他們設計出了鐵炮槍管的困卷方法,配合了尾栓切削螺紋的方法,在根來,鐵炮生產技術迅速滲透,同時,鐵炮的技術由根來眾傳至有血緣關係的雜賀眾。從此,紀州真言宗的根來寺僧兵為中心的鐵炮集團根來眾和一向門徒的雜賀眾這兩個強力傭兵集團誕生了。
由於根來眾和雜賀眾宗旨相異,但兩集團都有著紀州人獨立不羈的氣質,不久變成對立狀態,兩方都開始單獨的製造鐵炮,磨煉射擊技術和戰術,紀州的海外交易之普遍,以至紀州人對於新事物的理解和體會都高於他國,所以根來、雜賀的鐵炮技術的進步非常迅速,尤其是雜賀眾,技術和戰術的進步更為驚人。
四、戰亂
雜賀眾在戰國時代最為動蕩最令人震撼的年代始於石山合戰。元龜元年正月,織田信長要求本願寺眾徒退出石山,本願寺十一世法主顯如(光佐)以此為契機,向各國的門徒訴說了這件事,並召喚全國門徒一起對抗信長。最為相應號召的正是戰國最大的兩個鐵炮集團,以紀伊伊那賀郡的根來寺僧兵為中心的根來眾和以海部郡雜賀為據點的雜賀眾。
本願寺與雜賀眾的關係頗為親密。在戰國中期,在雜賀附近地域的農民全是信仰真宗本願寺,而支配農民的土豪和國人眾也多是本願寺信徒,所以說,在這塊區域裏,信仰嚴重支配著政治與軍事,而之所以雜賀眾如此強力的傭兵團,對於本願寺的召喚隨叫隨到,還可支援本願寺當時在戰國最為昂貴的鐵炮上千挺,完全是因為雜賀眾本身的性質可以說是本願寺的一向門徒國人眾。
當時雜賀眾的統帥就是雜賀孫市重秀,還有同族源內大夫、左近大夫、三郎次郎、六郎兵衛、孫郎大夫、龜大夫,還有岡本太郎次郎吉正、狐島左衛門大夫吉次、栗村三郎大夫、宮本兵部大夫、鬆田源三大夫、岡崎三郎大夫、土橋若大夫等。據有關史料記載,雜賀眾在石山合戰前期保有鐵炮三千餘挺,兵船二百艘,在與織田家的一些小規模接觸戰中未曾有過敗績,孫市的智略和武勇已然聞名於敵我,顯如對於孫市也十分信賴和倚重,命其統帥六、七千人。
自元龜元年(1570年)到天正五年(1577年),本願寺與織田家你來我往的熬戰數年,在這期間,信長為了撲滅越前、加賀方麵的一向一揆、對於伊勢長島的攻略、討伐近江淺井和越前朝倉、抵擋甲州武田的上京,並且建設了在當時極具代表性的巨城安土城,所以對於本願寺,織田家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財力來組織大規模的正麵進攻。而本願寺方沒有在此良機展開係列性的進攻,所做的隻是發動區域性的一向一揆,對於織田方隻是起到了分散其兵力的作用,總的來說,本願寺方的進攻性質還是屬於一般的農民起義形式,雖然有雜賀眾、根來眾等職業軍團加盟,可由於其組織性質是一個宗教團體,其並沒有戰國大名的野心和目光。值得一提的是伊勢長島的攻堅戰,雖說織田方的損失也頗大,可織田方卻成功的吸引住了本願寺的注意力,使其躊躇在周遭。
在淺井、朝倉被殲滅之後,武田信玄也不幸逝去,其繼承人武田勝賴也在長篠合戰中慘敗,織田包圍網已經算是蕩然無存了,這時織田家的下一個目標正是石山本願寺。關於雜賀眾,在本願寺方白白浪費了這幾年的良機中,可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正如之前所說的,‘有雜賀為己方參戰的合戰,敵勢必敗’,織田勢大將被討死者有森可成、織田信興(信長弟)等數人,孫市所率的“馬上百駒、鐵炮千挺”的雜貨鐵炮眾,可以說讓織田方聞之變色。
天正五年二月,裝備精良的織田軍主力來襲。根來眾、雜賀眾還有和泉門徒在和泉貝塚、千石掘、畠中等地方閉守不出,一方麵,瀨戶內的海盜眾也加盟本願寺一方,整裝待發。
在記述的雜賀莊和歌浦,“在雜賀城跡,村的入口,妙見堂山的北邊就是鈴木佐大夫的城地。佐大夫占有七萬石領地。(占領七萬石之事疑問甚多)。天正年中,本願寺光佐親自邀請雜賀一族加盟。天正五年,織田內府與其子信忠、信雄、信孝帶領軍兵攻打雜賀一族。當時,雜賀一黨的太田、土橋、岡崎等領兵二千餘人在山口進行防禦,織田軍不敵後退散。天正十三年,豐臣太閣為殲滅根來,率軍討伐。鈴木孫市、佐竹伊賀守以及根來寺的僧徒為了進行防禦,在泉州千石掘的積善寺築城,太閣的軍勢在擊毀根來的防禦後,大田城失陷,鈴木則出城投降,佐竹逃避至熊野山中。由於藤堂高虎的智略,佐大夫在粉河切腹。雜賀的城池衰敗以後,大量町屋轉移到了和歌山。
在此次戰鬥有名的人物有雜賀孫一郎、同入道三縅、土橋平次、的場源七郎、渡邊藤左衛門、岡崎三郎大夫、根來岩室坊清祐等,雜賀兵力達一萬餘。然而,被織田大軍氣勢所壓倒,未曾抵抗便從諸城撤退了。當織田軍進入貝塚後,將道場為首的民房全都燒光,設本陣在佐野(泉佐野市),很早前就於信長私通的根來杉之坊也在此時加入織田的陣營,雜賀眾陷入了困局。關於討伐雜賀在裏是這樣敘述的,‘織田軍進入信達(泉南郡泉南町),在這裏布陣準備進攻雜賀,山手和濱手分頭進攻,三月一日,雜賀的大將鈴木孫市的首級懸掛在城上了。雜賀眾本以擅長的鐵跑進行防禦,不過,害怕持久戰使附近的民眾受到傷害,不久向織田軍表達了投降的意願。’
在此次戰鬥中,石山本願寺完全孤立化,並且,作為後援毛利水師,在木津浦海戰中被織田軍九鬼嘉隆建造的新式鐵甲船隊所打破,信長方已占有壓倒性有利局勢。天正八年閏三月五日,本願寺方全麵接受議和條件,四月九日,顯如在石山開城投降。在退去之際,雜賀水軍二百艘戰船自紀州雜賀岬,行至木津川尻,被當地豪族所收容。
然而,戰亂並沒有就此結束。天正十三年三月,信長死後,統一全國的霸者豐臣秀吉開始對根來、雜賀眾進行討伐。當時,雜賀孫市正在泉州積善寺。豐臣方攻城大將乃秀吉的弟弟、以後的大和大納言秀長,秀長致信給孫市促其開城投降,孫市開城投降了,隻是,在前往紀州粉河寺時,悴死在那裏。根據古文書記述,孫市乃是切腹自殺。在此順帶一提,豐臣大納言秀長的手腕之厲害,不亞於其兄長,其最善於以柔製剛,不戰而屈人之兵,九州猛將家久的死可以說與孫市的死同出一輒。
要注意的是之前所記述在粉河自殺的是‘佐大夫’,不過這裏是‘重秀’。前者,是因為藤堂高虎的謀略,後者,是因為羽柴秀長的書文。孫市的兒子平井孫市,母親的出身不詳。不過,他是在母親的父母家平井村所培育的。乳名豐若丸。後自稱雜賀。這個孫市後來在水戶德川家任職,成為水戶雜賀的祖先。
五、雜賀的氏源
雜賀在日文中發音為‘撒依卡’,發音相同的有‘最賀’‘西河’‘斉賀’‘斉下’。籠統的來說,姓氏發音為‘撒依卡’和‘撒依軋’的,多少都與雜賀一族有血緣關係。眾所周知,日本姓氏的由來,大多根據古代地名和職業名稱,而雜賀就屬於前者,在本家鈴木的有關記載,‘雜賀’是來源自紀伊國海部雜賀荘的地名,其實不光隻有鈴木姓雜賀氏,還有其他姓的雜賀氏,甚至還有藤原姓雜賀氏,不過在各國的雜賀氏,多半是鈴木姓雜賀氏的支流。
在古文的記敘中,“鈴木被認作是天下的大姓,其分支之龐大,不是其他宗族所能比的”。在各國的鈴木一族,有自桓武平氏時出現的北條流、千葉流。縱看鈴木的各個支流,其中發展最為強大就是以紀州熊野作為發祥地的鈴木。也就是雜賀氏族的宗家的鈴木。
鈴木氏的宗祖是穗積氏。追尋這個氏族的遠祖,乃是被稱為第一神氏的物部氏。根據古文書記載,物部氏在神武帝東征以前,饒速日命帶領部族逆築後川,從九州的東海岸出發,經四國的北岸到達畿內,再從河內或熊野進入到大和。隨後,物部氏稱為大和朝廷,掌管軍事,刑罰。並且,造、首等物部氏下屬的氏族也逐漸誇大了勢力,物部氏實力大增,與大伴並列成為了武力核心。
到了繼體天皇的統治期間,物部麁鹿火與大伴金村一起掌握了政治的主導權,當時國內的紛亂主要是因為對朝鮮問題,物部身為武將越發被重視,特別是平定築紫國造磐井的動亂而立下了戰功。但是,卻與新興氏族蘇我氏對立,在與蘇我氏的爭鬥中戰敗,物部的本宗被滅。
到了推古朝的時候,物部一門再次在曆史上登場。這是由於聖德太子的登用而起。其後,在發生壬申之亂的時候,物部雄君作為大海人王子的舍人而立功。在天武天皇十三年,製定八色姓的時候,物部麻呂在物部的據點石上神宮所在地改姓為石上朝臣。但是,這個改姓隻被限定在本宗,氏族各人和舊部的有力者還是自稱物部姓。就這樣,出現了物部八十氏,物部一氏族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根據『天孫本紀』,石上朝臣家是這個「物部」八十氏的本宗。
鈴木的宗祖穗積氏,就是這物部八十氏的其中一個。根據古文書,‘穗積’這個名謂是取自大和國山辺郡穗積邑。左京神別的『姓氏錄』上記載著,“穗積臣,伊香賀色雄命之子大水口宿禰之後也」。饒速日命-——彥湯支命——出石心命——大矢口宿禰命——大綜杵命——伊香(賀)色雄命——大水口宿禰-——穗積臣,采女臣的祖先,鈴木的大祖先也。自穗積臣真津連公出現,以後都自稱為穗積臣。(穗積宗譜)
鈴木氏族,就是從物部係的穗積衍生出來。開始以紀州新宮作為據點,以後則轉移到名草郡藤白湊,成為該地的王子社的神官,並以這裏為中心而發展,同熊野的當地勢力-大伴係的榎本和宇井(丸子氏的舊姓)被一起稱為三家。日本各地諸多鈴木,就是在此散開的。『熊野權現緣起』記載,鈴木把稻穗作為家紋,是因為祖先穗積氏曾經給熊野的神獻上了稻穗。
當時,鈴木三郎重家的義弟龜井六郎重清是在源義經帳下做事,並屢建戰功。家傳所記載,鈴木重國被任為南方八莊司的首領,同治郎重治(重國三男)被任為世襲藤白。義經在還未成為舍那王的時候,曾在熊野鈴木邸宅逗留。當時,義經的侍從,佐佐木秀義六子、龜井重清與重國的兒子三郎重家結拜為兄弟,重家留在家中相助父親,重清則在義經軍中任職。義經奧州被害時,重家和叔父重次以修行者的身份來到奧州投降。重次因病停留在參州刈屋,隻有重家達到奧州。之前,在源平爭亂的時候,鈴木氏族在熊野和榎本、丸子一起被認為「賴切的武士」,是熊野水師的中樞武將。同時,重家作為鈴木黨的統領被賴朝給予土地(紀伊),名列禦家人之位。可是,即使這樣,在賴朝討伐奧州之際,義經自殺接之前,因為道義,自熊野長途跋涉至平泉,為義經殉命。
此事跡,本宗鈴木在曆史上的最大的功績。所以在此省略了重家以後的的事情。對於記載鈴木一族的書籍除了之外,還有『穗積宗譜』、『龜井宗譜』和『菩薩化身為神三姓宗譜』等,在此,主要以『穗積宗譜』為研究對象。
七、水戶藩的雜賀氏
根據水戶雜賀的家譜,「鈴木孫三郎重朝,以後改名為雜賀孫市。姓穗積,紀州人,世代以鈴木相稱。因為繼承了家業,所以被族規改名為雜賀。」。仔細查看『水戶係纂』的記載,如果根據這個「孫三郎」的功績,其他的史料?史書一般都認為是與之前出現的「孫市」為同一人。『姓氏家係大詞典』有記述著,豐臣太閣因為欣賞其勇氣,赦免了他,並命他在大和大納言秀長處任職。此後,在石田三成討伐伏見城時斬得鳥居元忠首級,最後投奔至東國水戶家。
『重朝』-——鈴木孫三郎,以後改雜賀孫市。初時侍奉太閣秀吉公征伐朝鮮,在肥料州名護屋出陣,被賜予二百人的糧食和七匹馬的飼料。慶長五年庚子,關原會戰中,隨軍攻打伏見城,與鳥居彥衛門元忠搏鬥後終得到鳥居的首級,因為此戰功,被秀賴公賜予獎狀、太刀馬代?銀子十枚,並被賜予一千石的領土。在石田敗北後,隨伊達陸奧守政宗去了奧州。此後神君召見了政宗,對於他在關原的軍功給予褒獎。
政宗為鈴木孫三郎重朝上訴,祈求能赦免其罪行,神君在接到政宗的申訴後大為震驚,由於政宗的實力與身份,神君不得不考慮,但是重朝卻是殺了神君的寵臣鳥居元忠,神君可是不奪其首級不快。政宗再山上言,請求寬恕重朝,在此,也可看出政宗的政治頭腦,利用重朝來企圖抓住家康的痛腳。但是,神君最終寬恕了重朝,命重朝到他鄉任職,平息了政宗的上訴後,重朝前往常州石塚居住。慶長十一年丙午七月十三日,神君賜予重朝三千石。後來,重朝在元和原年死去。
『重次』-——雜賀孫市,初名孫三郎。開始稱鈴木。父親死後繼承了三千石。隨後成為大番頭,寬永十九年成為壬午家老。十二月朔,作為威公禦下向的禦使前往江戶謝禮,晉謁大猷公(家光)。在寬文元年辛醜二月九日,擔任威公禦下向的扈從,同年三月,再次作為謝禮的禦使前往江戶,拜謁嚴有公(家綱),八月二十三日,在義公(光圀)繼承禮儀時又被晉謁。四年甲辰七月五日死。享年六十七。妻子是鹽穀阿波守義上的女兒。
『重義』-——孫市,其實是威公(賴房)的孩子也,入繼鈴木家。初名仙千代,武藏又孫三郎。養父死後繼承了三千石的領地,寬文七年丁未十二月二十二日成為大番頭。八年戊申三月作為朔義公的禦參府扈晉謁嚴有公。九月六日死。享年三十五。妻子是養父重次的女兒。收鈴木孫衛門重井嫡子孫市重春作為養子。
『重春』-——孫市,鈴木孫衛門重井的嫡子也。初名大八。養父死後作為繼承人,被賜予本祿內的八百石成為大番頭。當時才五歲。命重春家士二人負責領內二百石的收入。然而在延寶五年丁巳,二家士犯罪被追放,所以使之交回二百石成為六百石。八月四日成為小姓。貞享二年乙醜十一月二十八日任命為禦腰物番,元祿六年癸酉七月二十六日任命為步行頭,七年甲戊二月九日任命為寄合指引,九年丙孩子十二月朔任命為進物番頭,在十三年庚辰十二月朔書院番頭,在寶永二年乙酉七月二十五日成為大番頭。九月九日死。享年四十二。妻子是白井忠左衛門伊信的女兒。
『重護』-——孫市,初名彌五郎大八。繼承了父親的六百石,寶永四年丁亥七月二十二日禦腰物番,戊孩子十二月九日成為步行頭,七年庚寅五月二十五日成為寄合指引,正德五年甲午十一月二十八日成為進物番頭,享保三年戊戍二月二十日成為書院番頭,三月十九日作為肅公(網條)的禦參府扈從前往幕府晉謁,成公(宗堯)在閏十月繼承家督的時候,作為京都使進宮詔敕。十年乙巳八月,作為成公禦下向的扈從在幕府十五日晉謁並拜受卷物。十年丙午二月十四日成為大番頭。十八年癸醜六月,因為玉峰院十七圓禦忌前往鐮倉。寬保三年巳亥九月二十七日死。享年五十九。妻子是岡崎日向守朝明的養女,真木傳衛門景忠的女兒。
『重教』-——孫郎,初名八五郎。父親死後在寬保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成為繼承人,領六百石,寬延二年乙巳二月十三日成為禦前小姓,寶曆二年壬申五月二十三日成為成為使番,三年癸酉五月八日成為寄合指引,四年甲戍十一月十三日成為小姓頭,五年乙亥七月十八日書院番頭,八年戊寅十二月,作為良公(宗翰)禦下扈從在十月二十八日前往幕府奉謁拜領卷軸。十三年癸未七月十三日變成大番頭。明和二年乙酉四月,神君一百五十四禦忌前往日光山摹拜。四年丁亥七月九日成為若年寄。安永五年丙申十二月十七日擔任禦勝手懸掛,六年丁數酉十月二十九日成為大寄合頭增高一百石,總領七百石,並賜予內人費十分。天明元年辛醜八月二十四日成為中老,增高一百石,從領八百石。二年壬寅十二月二十五日成為大寄合頭上座大老。寬政五年癸醜十二月二十一日死。享年六十三。妻子是日光目代,山口圖書信允的女兒。由於沒有兒子,收親弟弟三木左大夫機之的次子孫三郎作為養子。
『重堅』-——孫三郎,乃三木左大夫機之的次子也。初名介七郎。寬政六年甲寅二月十二日成為重教繼子,繼承了宗家的繼承人,全祿六百石,入步行頭隊列,十月九日成為步行頭。十一年己未十一月十四日成為小十人頭,享和三年癸亥五月二十一日成為寄合指引,文化二年乙醜二月二十九日成為進物番頭,八月十四日書院番頭,十一年甲戍四月十九日大番頭。文政十二年己醜十二月十一日成為大寄合頭,增高一百石。天保八年丁酉八月,升為上公、中納言,並進京做宮,十月在位記口奉旨歸府。九年戊戍十月十一日擔任禦備立調練司。十二年辛醜十二月九日,號稱鬆軒。因為多年的勤勞被賜白銀三十枚。安政元年甲寅二月二十四日死。享年八十三。第一個妻子是野中三五郎重享的女兒,後離婚,以後娶了鈴木相模守重女的女兒。其妾武田氏生一子為孫市重明。在享和三年癸亥三月十四日作為嫡子。隨後菊地氏也生一子。
『重明』-——孫市,初名熊次郎、介七郎、孫一郎,母親武田氏。文政七年甲甲四月十四日被任為禦前小姓,天保五年甲午正月十一日任為通事,十一年庚子五月二十二日任為小姓頭,賜予二百石。父親退休後作為繼承人賜予了六百石。十三年壬寅五月二十四日成為書院番頭。弘化元年甲辰五月,擔任上公禦參府的扈從。六月二十三永詰。七月二十一日,在作為繼承人繼承禮儀時,謁見兩位幕府公家,獻上太刀、馬代。二年乙巳九月二日變成大番頭。嘉永四年辛亥三月十八日晉升為大寄合頭,增高一百石,賜予費用二百石,侍奉烈公(齊昭)。五年壬子五月十八日成為大寄合頭上座,增高一百石,賜予費用三百石。九月二十四日,其次子重常行為不端,被免除大寄合頭職位並轉移到水戶。安政元年甲寅正月二十二日再次成為大寄合頭。四年丁巳九月二十一日被賜予紗綾五卷,白銀二十枚。萬延元年庚申二月二十日死。享年六十八。妻子是赤林八郎左衛門重興的女兒,後妻是岡村太左衛門經正的妹妹。
『重孚』-——孫市,初名八五郎,母親赤林氏。天保九年戊戍五月五日被命為禦床機廻。在十三年壬寅十一月十二日,因為很有學問,被賜予紗綾二卷。十四年癸卯十二月十六日成為小姓。嘉永二年乙酉閏四月二十一日成為小姓頭取,三年庚戍四月三日名列看守物頭,四年辛亥五月六日因為擔任小姓頭取出色,逐侍奉烈公。六年癸醜七月對孝文夫人的靈柩的扈從前往瑞龜山。安政三年丙辰四月餘九麻呂君的隨從前往水戶。四年丁巳十二月二十五日被賜予一百五十石。五年戊午五月,擔任江戶步行頭,賜予二百石,十月五日任小十人頭,十二月四日任寄合指引,六年巳未九月七日轉移到水戶。萬延元年庚申閏三月二日,家父死後,繼承六百石,十月二十四日變成小姓頭取。文久二年壬戍六月,因馬術出眾,被賜予紗綾二卷。翌三年癸亥二月,隨上公禦上京奉職。五月九日成為書院番頭,元治元年甲子八月九日任大番頭。八月,為討伐賊徒出陣,部田原野中進行槍戰,十月,賊徒逃至野州馬頭村,十二月歸陣(水戶天狗黨事跡)。娶鈴木石見守重矩的妹妹,妾鈴木氏生二子,不幸全都夭折。
『重常』-——勘解由,初名八次郎,母親赤林氏。因為武藝出眾,在天保十四年癸卯十二月十六日被賜予白銀二枚。弘化三年丙午十二月二十四日擔任劍術指導出色被賜予五名武士。嘉永五年壬子九月二十四日因為行為不端,武士被招回,給予其父重明看護。安政四年丁巳七月四日獲免。元治元年甲子十二月五日,妻子佐々木的兒,所生三子全都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