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技術精妙
成郡王安排的人往大理寺牢房傳遞消息很順利,據傳信人講,常濟兩人看起來不錯,沒有受刑的跡象,隻是精神有些萎靡。
兩人聽到假作巡視牢房的人說那番話時,表現得也很鎮定,隻微微點了點頭,並未有大的動作,更不曾呼喊求救。
成郡王對這兩人非常滿意,不枉他一直很看重他們。如此看來,順天府和大理寺隻是把他們當成尋常犯了錯的官員對待,是留了一份麵子情的。
他這邊的警報是解除了,剩下的,就是看靖王的好戲了。截止到現在,正月十五關家作坊火災,靖王是妥妥的冤大頭了。
據他所知,靖王當晚安排在關家作坊內外的人,大部分都沒回去複命,根本就找不到人。成郡王有理由認為,那些人一定在順天府大牢,正在等候提審過堂。
靖王辦事也太托大了,他幾乎亮明了旗號,是要爭奪皇儲之位的。他手下的人,也就成了明火執仗的靖王黨,個個都不懂掩飾。
這種情況下,隻要靖王手下的人被抓,早晚都會被認出來。
他倒要看看,順天府尹照著現在的速度,一個個事無巨細的審理,什麽時候才能審到靖王手下。
到時候,邱常赫又會是個什麽態度?
對於如今的狀況,成郡王還是很滿意的,他想得到的東西已經得到,雖然折進去幾個人,卻並未傷筋動骨。
關家作坊這個屎盆子,最終卻是要扣在靖王頭上。至於最後怎麽處置靖王,那就要看皇帝對他這個皇長子有幾分親情和期許了。
可惜如今的順天府管控森嚴,成郡王在順天府的耳目又在這次事件中折了進去,不好打聽消息。想知道靖王在這次事情中的折損,隻能靜等事發,從別的渠道得知了。
接下來,成郡王的關注點便有了轉移,落在從關家作坊盜來的玻璃技術資料上。
關家作坊內應標出的房間裏,凡是紙張性質的東西,正月十五當晚,全部拿了回來。至於那許多的資料,到底哪些才是有真正價值的,卻是要懂工匠手藝的人來判定。
這幾天,薑翰文召集的幾個工匠和懂工匠行的官吏,正在整理這些資料。要把真正有價值的部分篩選出來,送往唐州郡。
他昨天聽薑翰文說起,工匠已經把沒用的紙張和冊子排除掉,接下來開始參研池窯技術是否真的成功。
成郡王喝著茶,悠閑的等薑翰文回來複命。
隻要確定這部分材料能用,他就能安排人快馬加鞭送去唐州,以便柳大富盡快修建池窯,早一步出品大產量、低成本的玻璃。
至於關家作坊和清韻齋……嗬嗬,大量的人力、錢財投入,最後還答應把玻璃收益的一半利潤上繳朝廷。結果呢,費心費力搞出來的玻璃技術,卻是給他人做了嫁衣。
成郡王盤算的很好,隻要確定到手的技術資料可用,隻要柳大富先一步使用連續投料技術產出玻璃,那麽,這項技術就是由唐州玻璃作坊自己研製出來的,和朝廷無關。
所以,唐州玻璃行、以及其分號產出的玻璃,所得盈利全部都是柳大富商號的。
這種情況下,柳大富可以盡量降低玻璃的價格,擠壓清韻齋和關家的玻璃盈利,直至把清韻齋和關家的玻璃行擠垮。
以後,全天下的玻璃,將全部出自唐州玻璃行,那是的玻璃價格,還不是由他說了算?可想而知,其中的利潤有多大。
這麽想著,正月十五折進去的兩個年輕人,好像也沒那麽可惜了。
太陽將要落山的時候,薑翰文回來了,通稟之後,進了成郡王的書房。
成郡王坐在書房一側的小幾旁,樂嗬嗬的伸手示意對麵的椅子:“先生辛苦了,坐下說話。”
薑翰文今天都在跟進工匠整理池窯的技術材料,看他那一臉的喜色,進展應該不錯。
看著薑翰文坐下,一旁候著的小廝給他上了茶,成郡王才問道:“怎麽樣?還順利吧,什麽時候能把材料送去唐州?”
薑翰文先喝了口茶,茶水溫熱,正好入口。
他長出了口氣,把茶盞放下,才笑著說道:“幾個工匠根據圖紙和文字材料進行推演,已經看過大半,預計明日就能確定這份材料是否可用。”
成郡王心情舒暢,也笑了:“看薑先生神情,關家和將作監研製的玻璃技術,一定很好、很高效吧?”
薑翰文喜上眉梢,說道:“屬下不太懂這些,但那兩個官員和幾個工匠很激動,一邊看圖和材料一邊嘖嘖稱奇,說這樣的技術極盡精妙,甚至說,非人力可以琢磨出來的。”
成郡王挑眉:“真有這麽玄乎?”
去年年後,清韻齋和關家作坊叫囂,要通過技術改進,把玻璃價格降到普通百姓也能使用。
他覺得這說法有點嘩眾取寵。
玻璃,那是什麽?在這東西出現之前,玻璃是人們想都不曾想到過的神物。
家境殷實一些的百姓能買上幾塊玻璃,已經處於做夢都夢不到的神仙境界,想人人都當神仙,開玩笑吧?
即使是這樣的銷量,已經很可觀了。
至於技術什麽的,他倒是沒在意。手藝人能掌握的東西,隻要泄露出來,哪裏還有什麽精妙之處?
當他知曉玻璃這等神物,居然是通過給砂石等物不斷加熱,最後把砂石燒熔形成玻璃液,就能做出不同形狀的玻璃時,隻覺得這種製作方法簡單粗暴,簡直不能稱之為製作。熔製玻璃之中唯一可稱之為技術的,怕是隻有原料配方了。
反倒是玻璃液熔製出來,之後的加工——製成平板、碗碟、茶杯等物,才是真正的手藝,能彰顯工匠手藝是否高超。
可這時,薑翰文居然說,燒熔砂石的過程很精妙,精妙到非人力可為……燒火而已,有這麽玄乎嗎?
薑翰文顯然不這麽認為,他看起來很是興奮的從懷裏掏出一張折疊的紙,放在小幾上攤開。
攤開的紙張挺大,差不多占了茶幾的一半,紙上用線條勾勒著一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