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粗品
花了好多錢,在爐灶裏燒了十二天的琉璃模具,在大壯媳婦的手中,被小心的剝離下來。
對夏宴清來說,琉璃就是一個能賺錢的稀罕商品。
可是,對於白先生和幾個丫鬟、以及大壯媳婦來說,琉璃卻是極其尊貴、飄渺的物件。至於經她們的手製作出來,則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自從這四個放了砂石及少量長石、土堿等輔料的模具放入爐灶,大壯媳婦和幾個丫鬟輪著班,在夏季的炎熱中,沒日沒夜守了十幾天。
這時,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雖然夏宴清的生長和工作環境,讓她見多了精美的玻璃製品。但這種關頭,她也很有些緊張。心裏沒底,不知道用這種放法製作出來的琉璃,到底能不能成功,又會做出什麽樣子的琉璃。
隨著模具的殘片剝落,琉璃盞那晶瑩的光澤展現。
琉璃盞還未露出全貌,隻是那種沒打磨、沒經過邊沿整形的粗製器形,就讓大壯媳婦停了手,盯著麵前的物件,呆住了。
同時,也看呆了在場所有人。
場間靜默一片。
相比這些古代人,夏宴清雖然緊張,卻也隻是擔心耗時十幾天的琉璃盞是否能做出來。一旦看見露出一半形狀的琉璃盞在可控範圍內,她的理智瞬間回歸。
她見場間寂靜,白先生和大壯媳婦等人俱都僵著身體,瞪著那半隻器形的琉璃盞,呈石化狀,不禁升起一種叫做惴惴的不安情緒。
這幾位怎麽回事?
因她們手中能出品這麽神奇的東西,驚詫的呆掉了?還是因這個粗製品和想象中的琉璃盞有很大差距,而感到愕然?
“這個?咳咳,”夏宴清開口,打破了場間的靜默,“這隻琉璃盞隻是粗品,若要製成完整器形,還得經過精細研磨,才能顯出那種晶瑩剔透的炫目色彩。”
這種製作過程,沒法兒保證主料和輔料的純度,也無法進行攪拌等操作,琉璃裏麵的顏色無法充分均勻
還有石英砂燒融過程中出現的氣泡,也得不到充分排放。
所以,她們做的這四個琉璃盞,即使燒製和打磨很成功,成品也隻有晶瑩的炫彩感,絕無那種透明效果。
對於觀賞來說,這種顏色和無法捉摸的炫彩感覺,別有其獨特的魅力。
夏宴清相信,隻要琉璃盞有完整的器形,經過打磨之後,就能綻放出一種別樣的瑰麗。
白先生等人被夏宴清的話打斷了震驚思緒,從驚詫中回過神。這才找回各自不同的神色和言語能力。
第一個發聲的,依然是活潑的心秀。
她連主仆的身份差別都忘了,忘乎所以的抱著夏宴清的胳膊,差點兒就要跳起來,“您您您看,二奶奶,那東西亮晶晶的,居然真的是琉璃呢。原來石頭真的能變身啊,能變成如此美麗的物件!天呐,奴婢不是在做夢吧?”
巧兒跳著腳,巴著心秀的肩膀,探出頭來,看著夏宴清,激動地閃著星星眼,歡喜道:“二奶奶你好厲害,竟然懂得這種神仙手藝。人們之前都說,琉璃是天上神仙才能用的物件呢。”
心淑和後來的兩個丫頭柳葉、柳枝也都心情激動,紛紛附和。
場間一片低聲驚歎。
大壯媳婦是親自動手剝離模具的人,還算冷靜。
她見女兒失狀,忙低聲嗬斥道:“巧兒,你這孩子,竟是連尊卑也不懂了!什麽你你我我的,好好和二奶奶說話!”
為了避人耳目,拆除模具是在客院正房裏做的。但因天氣炎熱,所以門沒關上。
白先生往屋外看了一眼,見院子裏沒人,院門也關的好好的,才斂下心中那份悸動,笑道:“這倒不能怪巧兒,就連我這一把子年紀了,看見這半隻琉璃盞,也是失態了呢。
說著話,又笑看著心秀:“還不把你家二奶奶的手臂放開,瞧瞧,二奶奶的衣裳都被你扯歪了。”
心秀回過神,忙不迭的鬆手,又手忙腳亂的、要幫夏宴清整理衣物。
夏宴清連忙伸手擋開,一邊自己整理衣領,撫了撫衣襟,一邊笑道:“好啦好啦,我這裏不用你,去看你的稀罕物去。”
又對大壯媳婦說道:“東西還沒看全呢,這才哪兒到哪兒?先把模具剝離,看看器型是否完整,若東西尚可,你們再驚歎不遲。”
白先生笑道:“不怕,隻要確定石英砂能燒成琉璃,已經足夠讓世人驚歎了。”
大壯媳婦再次動手,夏宴清看著模具一片片破碎,肉痛不已。這可是花了銀子的,用的都是她越來越少的嫁妝銀子。
這種古法製作就是浪費材料,古法琉璃號稱世上沒有兩隻一模一樣的琉璃製品,其中就有這個原因。
因模具無法重複使用,這種做法不但出品率低,而人力物力耗費較高。
還是條件所限,若有個琉璃作坊,能大規模燒製玻璃,她就能在坩堝設備中燒製琉璃液。
有了琉璃液,無論吹製、壓製,或者能重複使用的內膜拍製,都可以作出成本較低、且精美的琉璃製品。
甚至在使用內模製作琉璃製品時,在一層層蘸取琉璃液時,還能在中間加上金銀絲或者金銀鏤空的紋樣,做出的器物更顯富麗高貴。
在夏宴清的肉痛和遺憾中,在白先生等人驚喜莫名的期盼中,四隻琉璃盞,依次顯出完整器形。
大概是燒結時的高溫不足,亦或燒結時間不夠長,四隻琉璃盞中,有兩隻色彩和勻淨度還算不錯,雖然現在還是粗品,卻已經能看出那種美輪美奐的炫彩感。
另外兩隻,琉璃體中的氣泡有點多,還有別的雜質。其中一隻不但雜質和氣泡多,有幾個較大的氣泡甚至會破壞琉璃盞外壁的平整,眼見得隻能舍棄了。
即使這樣,能有兩隻琉璃盞粗品,已經是意外之喜,算燒製成功了。
客院往日上課的屋子中間,四隻琉璃盞粗品放置在一張桌案上。
客院已經關了院門,白先生和大壯媳婦幾個人都圍在桌子四周,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細細打量著這個時代的新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