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和談
天亮的時候,羅知縣的府裏亂作一團。
給九夫人守夜的丫鬟小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一直趴在桌子上,伸了伸腰,抬頭一看,牆上一個大洞,旁邊一灘鮮血,透過大洞,看到裏屋九夫人的床都塌了。
羅知縣聽聞後連鞋都沒穿,穿著睡袍,一路小跑就趕了過來。還好九夫人沒事,她抱著大肚子在床的裏側睡的很香,臉色紅潤,神色很是滿足,嘴角還有淡淡的紅痕。
馮三爺的府裏也亂了開來,由半夜開始,一家人急忙忙收拾細軟家資,打包了成箱,準備上船。
孫老板的家也忙了開,他趁半夜雷鳴,硬撐著跑了回來,不敢請大夫,自己接好斷了的肋骨,敷上了藥,穿過衣服蓋住了傷口。
他令家人收拾東西,親自帶著幾個人抬著禮物趕往了羅知縣府裏。如果羅知縣發現昨晚那個人是他,他就跑路,仗著手下一幫打手,羅知縣是攔不住他的。
他心虛了,因為羅知縣的九夫人,是他的人,正如他的九夫人是馮三爺的人。
如果羅知縣沒發現這件事,那就送上禮物,勸說羅知縣快刀斬亂麻,盡快滅了馮三爺,禮物雖然不一定管用,但他還有枕邊風這個殺器。
……
過了好久好久,體內終於風平浪靜,那幾條雷龍也似乎被佛光製服,盤旋在空中,不再鬧騰。
朱炯重新恢複對身體的掌控,覺得渾身皮肉酸痛,骨頭似乎都斷了,四肢惡沉沉的,提不起一絲力氣。
睜開眼睛,陽光耀眼,暫時什麽也看不清,回想昨晚的經曆,長歎一口,“老天爺啊,你說你劈我幹什麽啊?!”
我冒著生命危險去抓鬼,好家夥你這一頓雷給我劈的,渾身一股烤肉味,這要再撒點孜然,連我自己都想來一口了。
“原來昨晚的雷,劈的是你啊!”一個女人一邊將一個東西放在朱炯胸前,一邊幽幽地說道:“你知道,雷為什麽劈你嗎?!我知道的,我知道的!因為你搶走了我的孩子!”
朱炯眼睛還看不清東西,隻覺得一個硬邦邦的堅硬的東西抵在了自己的胸口。
“快把我孩子還給我,不然我挖出你的心來!”
朱炯終於看清了,秀蓮拿著一把明晃晃的刮鱗刀抵在自己胸前,刀尖已經刺破了前胸的皮膚。
“……”
朱炯倍感無語,捉鬼被雷劈,自己救的人又要殺自己,老天爺,你是不是在搞笑啊,你笑夠了就放過我吧;如果沒笑夠,你放了我,我逗你樂好不好啊?!
“大姐,怎麽會是我搶了你的孩子?!我這一身傷就是昨晚跟它打的結果,我差點就掛了。反正我現在不能動,你要殺就殺吧。”
“你的傷是遭雷劈的,老天爺終於睜開了眼!你快告訴我,我那孩子,她,她現在在哪裏?你幫我找回她,聖母還會原諒你的,你也就能贖清你自己罪。”
“你真要找它,好吧,我告訴你,它現在在縣太爺九夫人的肚子裏。昨晚它喝了我的血,現在應該在煉化,可能會遲個一兩天出生。”
“我警告你,不要跟我胡說,我的孩子怎麽會在別的女人的肚子裏?!我真的會動手的。”
感覺到刀果然又刺入了幾分,一道濕熱的鮮血從胸前慢慢流到後背,朱炯平靜地看著秀蓮,“秀蓮,你的孩子不是人,它是個鬼!”
刀又刺入了幾分。
“它不但是個鬼,而且它還是殺死你丈夫的元凶,你肚子裏的孩子,早就被它殺死了,它隻不過是借用了你的肚子。”
秀蓮停下了手中的刀,她的臉色變得十分蒼白,也許是因為身體太過虛弱了。
“你打開我的懷裏包裹,裏麵有一件衣服,就是那晚用來包裹你孩子,也就是那個鬼嬰的衣服,上麵有鬼血,你看看便知道。”
紅色的肚兜,已經很破舊了,秀蓮當然認識,這就是她的衣服,肚兜中間有一大灘血跡,黑乎乎的聞起來有一股類似河泥的腥臭味,放在陽光下還能看到一些白色鱗片。
鐺啷一聲,刮鱗刀掉在地上,她認的這個味道,他丈夫的屍首上就有這樣一股味道。
又躺了一會兒,朱炯的身體總算恢複了,他掙紮著走下床,雙手扶起了地上的秀蓮。
“秀蓮,事已至此,你要節哀,你的丈夫和孩子雖然都沒了……”朱炯突然一愣,興奮地大啊喊一聲,“這真是太好了!”
秀蓮差點再拿起地上的刮鱗刀,朱炯急忙解釋,我是說我的手,我之前的傷竟然好了。
陰雷入體,竟然幫他接上了斷骨,本來要三個月才能複原的傷,一晚上就好了。
又仔細解釋了一番,兩人終於扯清了誤會,“我早就知道,不應該相信那幫老太太!”朱炯恨恨地說道。
與此同時,清江樓。
馮三爺,孫老板和羅知縣,清江鎮三巨頭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談話。
在確認羅知縣九夫人安然無恙後,馮三爺和孫老板都暗自鬆了一口氣。
作為這次談話的發起人,馮三爺表示,他即將離開清江鎮,希望羅知縣與孫老板放他一條生路,作為答謝:他的家宅田產送給羅知縣,而青蘭江航道送給孫老板。
“羅大人,您來之前,我和孫老板平分清江鎮,您來了,我怎麽鬥得過你們兩個。這次你們隨便撈了幾個屍體,就說有鬼作祟就要整我,過得了這一劫,還不知道下次會出什麽招呢。”
孫老板心裏很高興,本來以為今天是大禍,沒想到是大喜,心道:老子為了趕走你,給姓羅的送的禮都堆成山了,家底都快掏空了,你走了最好不過。
即便繼續鬥下去,他也沒把握一定能全勝,連小九都是馮三爺的人,想想都後怕。
羅知縣一捋胡須,“本縣蒙皇恩來到此地,特為教化百姓而來。並非偏袒孫老板,馮賢弟如覺得本官所為有不恰當的地方,盡管直言,本官一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