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誘餌
看到這樣的場景,穆朵和弘樹大致就可以確定了這一切都是妖怪所為。是因為有妖怪在池塘裏行走,攪起了塘底的泥漿,才會讓池塘裏的水變得渾濁起來。也隻有妖怪,才能做到這些。
不過到底是什麽樣的妖怪,才能做到這一切呢?在穆朵的認知裏,異獸大多是和人類一樣的生物體。除非是某些特別的,大多數想要做到在水中行走還是很難的。
但她對妖怪卻是知之甚少,或許妖怪相較於異獸,更像是靈體一樣的存在吧!所以在水中行走,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簡單的事情。
可即便是這樣,弘樹也並沒有想出來,有哪一種妖怪會有這樣的習慣。或者說,這個妖怪是出於什麽樣的目的,才會這麽做的。
隻不過他們現在最重要的並不是找出這個製造了混亂的妖怪,而是在天亮之前,先處理掉池塘裏的這些腳印。如果大家醒來之後看到這些腳印,他們不知道該怎麽和大家解釋。
清洗塘底的腳印並不是什麽輕鬆的事情,穆朵和弘樹用水管不停地衝刷著塘底的地麵。水流汩汩的流動著,伴著水流的聲音,他們似乎聽到了一些細微的聲音。
“弘樹,你有沒有聽到什麽聲音?”穆朵拉了拉身邊的弘樹,弘樹趕緊關掉水管,也仔細側耳聽著。在不遠的地方,好像確實有一些細微的聲音。
他們循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悄悄走過去,那聲音越來越近,好像是嬰兒的哭聲。聲音不大,氣若遊絲般,走近了才發現,那嬰兒看上去也很虛弱的樣子。
穆朵想過去把嬰兒抱起來,卻被弘樹攔住了,“姐,你先別動,這個孩子不是人類。”這種情況,加行嬰兒特殊的外表,讓弘樹覺得,他很可能是個妖怪。
聽到弘樹的提醒,穆朵在黑暗中仔細觀察著那個小嬰兒。雪白的頭發,銀灰色的眼球,連皮膚也比普通人要白,的確不像是普通人。不過一個小小的嬰兒,看上去也沒有什麽殺傷力。
但弘樹接下去的話,很快讓穆朵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們眼前這個小嬰兒似的妖怪的確是沒有什麽殺傷力,可是他背後隱藏著的勢力,可就不容小覷了。
這個嬰兒就是妖怪雪女的孩子,雪童子。在傳說中,雪女都是冷豔的絕世美女,她們引誘人類的男子,將他們帶到自己居住的山中,在與他們接吻時,趁機將他們冰封。
而雪童子,便是她們引誘人類的先驅。在漫山的風雪之中,雪地裏哇哇啼哭的嬰兒,很難不讓人產生同情。可是雪童子一旦被人抱起,才是雪女罪惡的開始。
雪女利用了人類的善良和同情心,以雪童子作為誘餌,來奪取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可是現在明明是在夏季,也沒有山中的風雪,雪女將雪童子送到這裏又是為了什麽呢?
就算明知道雪女將雪童子送到這裏是沒安好心的,可也不能放著這麽一個小嬰兒在黑夜裏置之不理啊!穆朵還是選擇把那個嬰兒抱了起來,就算真的有什麽危險,她和弘樹一個羽士,一個陰陽師,總不至於像普通人一樣被引誘。
雪童子被穆朵抱了起來之後,居然不再啼哭,反而笑了起來。還好小林家的庭院夠大,也有很多空著的房間,雪童子便被他們暫時安置到了那裏。
可等他們再次回去查看的時候,剛剛明明已經被抽幹了水的池塘,居然重新蓄滿了水。而且,這一次,水也不再渾濁,反而變得清澈起來。
“莫非雪女真的來了?”穆朵終於願意相信雪女的傳說了,但她心裏也有著和弘樹一樣的疑問。在這炎炎的夏日裏,雪女為什麽要出現在小林家的庭院裏。
若她真的隻是為了引誘人類回去,為何要來招惹一個陰陽師的家族,招惹身為陰陽師的弘樹呢?這樣的行為,和飛蛾撲火又有什麽區別。
在雪女有進一步的行動之前,這一切他們都不得而知。如果隻是在池塘的水裏做點手腳,沒做什麽傷人性命的事情,倒也沒什麽。反正小林家傭人很多,大多閑散著,就當是幫他們找點事做了。
穆朵和弘樹把池塘附近簡單的整理的一下,又確認了他們撿到的那個雪童子還在房間裏安然的待著,便去休息了。其它的就都留給管家他們,明天早上天亮之後再處理。
沒想到,已經到了京都,居然還逃脫不了要和妖怪異獸扯上關係的命運。而且那雪女似乎就是衝著穆朵和弘樹來的,第二天早上大家都到池塘邊的時候,居然一點異樣都沒有。
管家也以為是穆朵和弘樹連夜給池塘換好了水,還在小林義明麵前,感謝他們來著。還有最奇怪的一點,前一天晚上被穆朵安頓好的雪童子,居然也不見了。
穆朵和弘樹怕被人發現,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尋找。他們都是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也隻能快速地在每個房間裏查看了一遍,但始終沒有發現雪童子的身影。
但穆朵知道,事情一定不會這麽簡單的就結束了,雪女費了那麽大的勁兒,難道就是為了來小林家搗搗亂,逗著他們玩兒嗎?
“弘樹,你說雪女一般都是在冬天的大風雪中才會出現,那她現在來會不會是來尋求幫助的?”和異獸相處的久了,穆朵覺得妖怪也不一定都是凶殘的,她也可能和之前自己遇上的那些異獸一樣,是因為需要幫助才出現的。
本來是想讓穆朵來散心的,發生這樣的事弘樹也沒有想到。他心裏也覺得過意不去,便勸穆朵先不要想太多,也不需要管,他自己會解決這些事情的。
可是,晚上天一黑下來,小林家的庭院裏,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便又發生了。天氣明明很晴朗幹燥,庭院裏的石板路上,居然會留下一串一串帶著水跡的腳印。看腳印的形狀和大小,應該是一個光著腳的女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