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在大康的鹹魚生活> 第七十九章 皇帝教誨

第七十九章 皇帝教誨

  先帝一共有六子,只有老大和老幺才是太後生的,其餘的都是貴妃、嬪妃所生。

  不過在法理意義上,他們卻還是要叫太后「母后」。

  同樣的,無論柳銘淇,還是柳銘璟,還是柳銘觀、柳銘華等等,都是太后的孫子。

  聽聞此語,太后也是連連頜首:「不錯不錯,我們大康有太子,有銘觀,有銘華……下一輩也是不用擔心了呢!」

  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在他們大多數人看來,皇朝權力都和他們無關,只要是能繼續榮華富貴,也就是足夠了!

  依照如今大康朝的狀況,一兩百年的富貴絕對可以保障,那大家還用擔心什麼呢?

  景和帝今天喝了點,心情也很好,看到母后和弟弟們如此的和諧,看到柳銘淇和柳銘觀的合作獻禮,心下里更是歡喜。

  他直接就指著今天唯一還在金鑾殿台上的太子道:「太子,你可要記得今日太后、諸位長輩的話語,記得今天大家和睦相愛的一幕……日後你登基為帝,切不可怠慢了弟弟妹妹們,更不可輕辱宗室勛貴子弟,這才是一個好皇帝!」

  太子立刻便起身到了中間跪下,「請父皇放心,請皇奶奶放心,請諸位長輩放心……銘宇雖然才華不如大哥、能力也很平庸,但也知道一家人相親相愛的道理。有我一朝,一定學習父皇,厚愛寬容,永不傷害自家人。有違此誓,讓銘宇不得好死。」

  「太子你胡說什麼呢?」太后臉上帶著笑,卻是嗔怒的道:「這大喜的日子,不許胡說!難道哀家還不知道你嗎?你是個好孩子,我們大家都放心的!」

  「是啊,太子如果都不值得信任,那還能信任什麼人呢?」這一次連柳銘淇的老爹裕王也說話了。

  景和帝自己也很滿意,「好了,太子也不用這麼緊張和嚴肅,按著自己本性去做,秉持仁、善、寬、憐之心,便已經足夠。」

  「是,兒臣必定銘記在心!」

  太子又是叩首之後,才慢慢的站了起來,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不知道怎麼的,柳銘淇忽然就從主角變成了配角,看著太子一番表忠心和受教育。

  我大康朝的皇帝和太子,可都沒有什麼殺伐果斷的皇帝威嚴啊。

  比起我大清,我大明差得遠了。

  也只有宋朝的一些皇帝才能和他們比。

  但就像是無數文人嚮往宋朝一樣,小爺我生活在大康朝,心裡都是踏實的。

  不說整個朝廷的氛圍,單說現在和平安穩的天下局勢,就會讓人生活得開心舒暢。

  「銘淇。」

  忽然之間,皇帝又把話語引向了少年,「皇室都是一家人,宗室也是一家人。我們的下一代之中,數你現在的成就最高,最能賺錢。朕希望你在能賺錢的時候,也不要忘了這些親戚們!」

  「小臣明白。」柳銘淇此時可不敢嬉皮笑臉,「所以這兩天眾位兄弟姐妹來找我買花香精油的時候,我都一一滿足了。」

  對於柳銘淇說「買」「賣」這樣的話,並不是免費給,大家並沒有什麼不滿。

  大康朝的宗室本來就是一直做生意的人,做生意哪有白送的?

  長期以往,還不得亂套了?

  「那就好。」景和帝笑道,「朕對你的期望很高,希望你的聰明才智不僅僅用在做生意上,也不能那麼憊賴、不肯做事兒……我們都快老了,太子和你卻還是初生牛犢,以後如若你的聰明才智能多幫助一下他,那會更加讓朕歡喜。」

  景和帝這話一出,旁邊幾個王爺和王妃便有點皺眉。

  瞧皇上話里話外的意思,好像下一代宗室的領軍人物就是銘淇啊!

  宗室的老大一般就是宗人府的宗正,也就是如今的肅王殿下,這也是宗室中唯一有權柄的人。

  宗室子弟別的不怕,就怕宗人府。

  要是讓銘淇以後來執掌宗人府,那應該是現在就和他搞好關係呀。

  禮王和禮王妃同樣也想到了這一點,他們又想起了自己的兒子璐國公銘華,不覺相視苦笑。

  看來回去得跟兒子說一聲了,免得兩人的怨恨越結越深,以後銘淇專門針對兒子,那可不妙。

  其實大家不知道,柳銘淇自己現在也有點發懵。

  他可不想當什麼宗人府宗正,擺明了就是一個得罪人的職務嘛。

  你看看肅王府,有幾個人願意和他們親近的?

  可他此時又不能去問皇帝,只能俯首道:「最聖明無過陛下,銘淇一定好好用功,爭取能為太子殿下貢獻一點微薄之力,護我大康江山千秋萬代,皇上文成武德,一統宇內,萬歲萬歲萬萬歲!」

  「撲哧~~」

  睿王妃一下沒忍住,笑出了聲。

  接著太后也開心的笑了,她就喜歡小孫兒這種頑皮的樣子。

  景和帝人聽著這恭維的話倒是很高興,不過這憊賴小子說話的語氣卻很是討打,讓他哭笑不得。

  「好了,你下去吧!」景和帝只能揮揮手,不再和他多說。

  「是!」

  柳銘淇趕緊行禮,快步離開了金鑾殿台。

  ……

  少年寫的《燕歸梁》早就被宦官抄寫了發送出去。

  不一會兒全壽宴場上的人都知道了。

  許多人都誦讀起了這首華麗優美的詞作。

  大康朝的文化氛圍非常好,詩非常受歡迎,詞也一樣的受歡迎,好看的話本同樣受歡迎,好看的戲目也是受歡迎。

  大家從小就學習詩詞歌賦,能在皇宮壽宴上出現的官員們,對於好作品的鑒賞能力是有的。

  丞相曹儀對旁邊的禮部尚書李言道:「裕王世子可謂才子矣,真不明白,為什麼一個人能忽然變化這麼大?」

  李言笑著道:「這個下官也不知,不過就憑著這麼一首詩一首詞,裕王世子再文人中間,可就已經是大家了!」

  「那是。」特意趕回來的鹽政大臣白恆望道:「皇室有這種人才,真是我大康朝之幸呢!」

  旁邊的墨家出身的工部尚書巫愚只顧著自己喝酒,也不去摻和,不過心中對白恆望卻是有些不屑。

  這個傢伙近些年來可是阿諛奉承了許多,一點也不像當初那麼勇於任事了。

  坐在外面的徐東升和徐東平兩兄弟,拿到《燕歸梁》時,也是驚喜連連。

  他們想不到侄兒在這種場合都能出彩,和以前的只知道玩耍的少年,簡直是兩個人。

  徐東升此時也更加贊同弟弟的看法,覺得柳銘淇日後成就可期,徐家的好日子要到了。

  柳銘淇的新朋友杜立峰,更是驕傲自豪,用他那有些口音的大康語誦讀時,尤其的投入感情,並且熱淚盈眶。

  銘淇世子殿下真真是才華橫溢的上國王子啊,自己居然能交到他這樣的朋友,簡直祖墳冒了青煙,才有如此福報!

  對於《燕歸梁》的出彩,柳銘淇是一點兒都不感到意外。

  北宋有兩個婉約派花間詞的代表人物,恰好就是父子。

  一個是宰相晏殊,號稱大晏。

  另一個是兒子晏幾道,號稱小晏。

  從詞作成就上來說,小晏青出於藍勝於藍,還要勝過大晏一籌。

  單憑一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就足以讓他千古留名。

  不過大晏的婉約花間詞也是天下一絕,就這首詞來說,更是千古以來賀壽中最為富貴明媚的一首。

  其餘的比如蘇東坡的,或者是陸放翁的,都有一種悲壯蒼老之意,根本不適合今天的場景。

  回到太和殿來。

  柳銘淇有點鬱悶的從金鑾殿台上下來,第一個便找到了躲閃著他柳銘華。

  「璐國公!」

  少年當即就是一個行禮,「剛才你讓我寫一首給太后的賀詞,現在你瞧瞧怎麼樣呢?以你的學識,能不能點評一下,給點意見呢?」

  旁邊幾個宗室子弟忍不住笑了。

  銘華是禮王世子銘觀的親弟弟,也是和禮王世子一樣的喜歡文學,喜歡附庸風雅。

  但問題在於銘華並沒有銘觀的才華和能力,所以通常在各個文學的茶會上面,都只是不起眼的存在。

  這樣的人,你要他點評《燕歸梁》這種深受朝廷大佬好評的詞作,簡直是為難了他。

  柳銘華也知道自己不行,冷哼一聲就待走開,柳銘淇卻又擋在了他的跟前。

  「璐國公,你別這樣啊,雖然我的詞作不怎麼行,可我也想懇求你給點意見呀!」柳銘淇一臉的誠懇,「說幾句吧!」

  柳銘淇本來就是人群的焦點,此刻看到他和柳銘華兩人又僵持住,許多人都不覺搖頭。

  裕王世子的能力是大大的增加了,可這睚眥必報的性格,卻一點兒都沒有改變啊。

  「銘淇。」

  正在柳銘華握緊拳頭,想要硬沖離開的時候,一個溫和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

  一聽到這個聲音,柳銘華的臉色一下子鬆懈了下來。

  只見禮王世子柳銘觀越了出來,「你在這兒幹什麼?來,我們一群人正等著你來解析《燕歸梁》呢,快來!」

  說著,他都不然柳銘淇有說話的機會,拉著他就離開了。

  坐在不遠處吃喝的柳銘璟見狀一笑。

  禮王世子現在的行為,不就和剛才太子的如出一轍嗎?

  柳銘華雖然不堪,可他也有一個好哥哥。

  只要銘觀還在,那麼禮王府便不可能有什麼大的變動,他柳銘華也可以保得一世的富貴。

  這傢伙,狗屎運真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