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皇級召喚——焦讚孟良
銅雀台不僅在當時十分有名,後來,在十六國後趙石虎時,在曹魏銅雀台原有十丈高的基礎上又增加二丈,並於其上建五層樓,高十五丈,共去地二十七丈。
巍然崇舉,其高若山。
窗戶都用銅籠罩裝飾,日初出時,流光照耀。
又作銅雀於樓頂,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飛。
《鄴中記》載:石虎時,銅雀台有殿室一百二十間,房中有女監、女妓。正殿上安禦床,掛蜀錦流蘇帳,四角設金龍頭,街五色流蘇,又安金鈕屈戍屏風床。又在銅雀台挖兩個井,二井之間有鐵梁地道相通,叫“命子窟”,窟中存放了很多財寶和食品。
曹操在鄴城建三台,特別是銅雀台,達到了我國古代高台建築的頂峰。
按《三國誌·魏誌》:銅雀台新成,公將諸子登之,使各為賦。次子曹植,才思敏捷,援筆立就,寫下了《登台賦》,傳為美談。操大異之。其略曰:“見天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新營。建高殿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衝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川之長流兮,望眾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魏文帝曹丕也寫了《登台賦》,其名句為:“飛閣崛其特起,層樓嚴以承天。”
曹操用重金從匈奴贖回漢末著名女詩人蔡文姬,在銅雀台上接見並宴請了她,讓她演唱了其名著“胡笳十八拍”。銅雀台及其東側的銅雀園是鄴下文人創作活動的樂園。
北齊天保九年,征發工匠三十萬,大修三台。整修後,銅雀台改名為金鳳台。
唐朝又恢複了舊名。
該台馳名中外,曆代名人題詠甚多,其中唐代詩人杜牧在他的《赤壁》中曾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名句。
鄴城前臨河洛,背倚漳水,虎視中原,凝聚著一派王霸之氣,先後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
以銅雀台為標誌的古鄴城,因中軸對稱、分區布局、功能明確成為“華夏古代都城建設之典範”。
······
當然,項雲召喚出來的銅雀台更加的神異。
因為這個銅雀台,完全是為項雲的女人打造的。
而不是給文人鑄造的。
其上有種種神異。
可以讓女人青春常駐,僅僅這一條,估計就讓很多女人瘋狂。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項雲伸出手,將銅雀台拿到手中。
這是一個袖珍的建築。
除了建築之外,還附帶著建築圖紙。
到時候,項雲讓人將銅雀台給建設完成,然後激活。
銅雀台就可以融入到建設而成的建築之中,然後便可以擁有銅雀台的種種功效。
這個銅雀台,可不是一個雞肋。
關係著項雲的幸福生活。
項雲將銅雀台收拾起來,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好。
······
係統接下來開始進行的是五次皇級召喚。
第一次皇級召喚,係統召喚到了名聲不錯的“孟良”。
第二次皇級召喚,係統召喚到了孟良的好基友“焦讚”。
這兩個人是好基友。
孟良和焦讚是楊家將中兩員都以勇猛著稱的大將,常常一起出場,被稱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孟良焦讚在曆史上都有一點蹤跡,但孟良沒有明確記載,隻知道他是楊延昭部將,墓地在河北永清。
兩個人都是北宋後期——富弼的部下,也是抵抗遼軍的北軍將領。
是抗遼之中的,著名將領。
評書中,孟良、焦讚本來是芭蕉山的山大王,不過,山上大王並不僅僅他們兩個,而是四個。
大大王金刀嶽勝,武藝高強而且有帶兵之才,孟良是老二,出身富豪,因為喜歡結交朋友敗盡家業,後來當了獨行大盜,焦讚是老三,也是該山最早的山大王,下山剪徑遇到孟良,敬佩他的武藝,便請他上山作大寨主,二人不久又想劫嶽勝、楊星,動起手來不是對手,於是嶽勝作了大王。而楊星人稱“打虎太保”,是一個俠客,武藝很高可是不通兵法,所以坐了第四把交椅。
此四人都被楊六郎打敗歸順,此後嶽勝成為楊六郎的副手,往往在楊六郎不在時代理守衛邊關,不過他運氣不好,常常和遼軍交戰就負傷,而後邊關被破,而後皇上隻好求救於楊家將。
孟良,焦讚沒有帥才,但作大將都很勇猛,區別在於二人性格不同,焦讚善用鐵槍,性格直爽,好開玩笑,在綠林中頗有聲望;孟良善用大斧,但粗中有細,善於深入敵後和各種人打交道並完成任務,從武藝上說和焦讚差別不大,但是孟良有一樣古怪的武器,那就是裝滿了硫磺球的“火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