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反思
李大娘得了消息,收拾完手裏的活計,找了由頭出了廚房,現在正是晌午,眾人都在睡午覺,煩躁的熱氣,讓人恨不得泡在水中。李大娘掃了一眼四下,提著籃子進了景德軒。
小丫頭見有人來,忙迎上前“這不是廚房的李大娘嗎?有些日子沒來啦。”
“前些日子兩位姨娘要的吃食,今日剛送來,我便連忙送過來,瞧瞧還新鮮呢。”李大娘撩開籃子上那塊藍底碎花的粗布,裏麵能掐出水來的筍,還有幾樣別的新鮮蔬菜。
小丫頭笑著接過“李大娘快請進,正巧兩位主子沒休息。”
李大娘臉上的笑更濃,撫了撫鬢角的碎發,嗯了一聲,跟著小丫頭進了內室。
瞧著屋內的擺設,還有那實木的家具,李大娘心裏感歎,別看外麵人都說,清月軒那位是二老爺心尖上的人,可她們卻忘了,男人就是三心二意的東西,得到了就算在稀罕,也會時不時出來偷個腥。
現在清月軒那位懷著身子,不能伺候二老爺,芙蓉苑那位又不得老爺喜歡,這好事,可不就落在景德軒了嘛。
那些眼皮子淺的,開始巴結鄭姨娘,卻忘了,那位可是個心狠手毒的主,指不定那日沒順鄭姨娘的意,便拉出去打死。
想到自己的侄女,李大娘臉上的恨意更濃。
自秦湘嫁給太子後,鄭氏在秦府的地位倏然變了,下麵的奴才就算不堪鄭氏的麵子,也要顧及秦側妃的麵子,那可是鄭氏嫡親的女兒。
鄭氏被貶為姨娘後,身邊伺候的人也跟著少了一半。如今女兒長臉,便說芙蓉苑伺候的人少。
老夫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
二老爺根本不想為此等小事見鄭姨娘。管家沒法子,便挑了幾個剛進府的小丫頭送了過去。
其中便有李大娘的侄女,她這個侄女母親走的早,算是跟著李大娘長大的,本想著在秦府有個照應,沒想到才進芙蓉苑兩日,便被鄭姨娘打了下不了床,還揚言要賣到花穿上去。
若不是景德軒兩位姨娘無意中瞧見,覺得可憐,賞了上好的金瘡藥,她那侄女估計現在還下不來床。
她並不擔心,自己來景德軒的事被鄭姨娘知道。她不過是廚房摘菜的人,根本不起眼,誰會在乎她去哪。在說,主子隻見那些見不得人醃臢手段,她心裏清楚的很,左右用不到自己身上。
不過,李大娘眼睛提溜一轉,若能押隊寶,豈不是更好。
“大娘快進去吧,別讓兩位姨娘就等。”小丫頭挑了簾子,側身讓出路啦。
芙蓉苑
趙嬤嬤輕柔的按在鄭姨娘的頭,這兩日天氣出奇的眼熱,饒是屋內放著冰,也燥的很。
鄭姨娘眉頭緊皺,臉色略顯蒼白,秦湘來信,讓她想法子。她能有什麽法子,這種閨房之事,她也不能強按著太子進去。
想到女兒被太子妃灌了紅花,鄭姨娘這心便疼的背過氣去,怎麽會這樣。她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女兒也被灌了紅花,這算不算報應?
如今的二房早沒了往日的榮光,先是她失了主持中饋的權利,接著秦正廉又被削職,往日瞧不上大房那賦閑的職位,現在看來,到成了香餑餑。
內憂外患,鄭氏一口氣沒緩過來,便病了。在床上躺了兩日,也沒能替秦湘想出法子。
“去,命人在弄些冰來。”鄭姨娘抬手,趙嬤嬤連忙停下,招呼守在二道門的丫頭,去庫房領些冰來。
可喊了兩聲也沒見人應,趙嬤嬤惱火的朝二道門走去,挑簾子剛要罵,卻見一個人影都沒有。心裏的火氣更大,直接罵罵咧咧朝二房走去。
鄭姨娘疲憊的倚在迎枕上,心裏有事,吃不下睡不著。到手的富貴讓她就這麽放手,她不甘心,可真要鋌而走險,她卻有些猶豫。
那可是殺頭的大罪,一個不小心,被人逮住,別說秦府就是鄭家也會被牽連。鄭姨娘眉頭皺的更緊,該怎麽辦?
趙嬤嬤挑簾子回來,手裏多了碗冰鎮的燕窩,笑著道“主子,您嚐嚐。”
“這是從哪弄來的。”這不早不晚,芙蓉苑又沒有小廚房,拿來的吃食,鄭氏接過燕窩,吃了兩口,立馬吐了出來怒斥道“那個賤蹄子,敢以次充好,不要命了。”
趙嬤嬤連忙解釋“主子消消氣,這也是沒法子啊,老爺回府後,不是去清月軒就是景德軒,哪來過咱們芙蓉苑,那些眼皮子淺的賤骨頭門,在順風倒了別處。”
“這燕窩還是廚房挑菜的李大娘孝敬的。”說著趙嬤嬤的手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袖籠中的銀子,臉上的笑更濃。
鄭姨娘聽了,無奈的歎了口氣,當初她也是憋著一口氣,想著女兒成了太子側妃,秦正廉即便在不喜,也要顧及太子的體麵,誰能想到,半路殺出個茜娘,結了胡,連老夫人身邊的人,老爺都瞧不上。
可眼下為了女兒的事,鄭姨娘不得不舔著臉湊上前。
她把碗撂到小幾上,臉沉了幾分“這些人不足為懼,你去前院打聽一下,老爺什麽時候回府。”
“是。”趙嬤嬤點頭應下,轉身之際,見鄭姨娘閉上了眼,猶豫片刻,低聲道“上次主子處置的丫頭,現在還下得床,要不要在補一個進來。”
“你看著辦就行。”
趙嬤嬤臉上一喜,點頭出了內室。
鄭姨娘緩緩睜開眼睛,眸中布滿陰狠,自被降為姨娘後,她收斂的脾氣,不在為小事動怒,這次處置那丫頭,也怪她倒黴,趕上秦湘出事。
她緩了口氣,現在老夫人那已經穩定,接下來便是秦正廉,想到那張絕情絕義的臉,鄭姨娘心口疼的不能自已。
秦正廉那個狼心狗肺的東西,忘了當初她也是京城出了名的美人,是他對自己一見鍾情,各種巧遇,各種勾搭,如今弄到手,便開始嫌棄。
當初她還信誓旦旦,認為沒了紀氏那個狐狸精,便再也沒人能阻止她,可沒想到,小小的一個茜娘,便讓她功虧一簣。
接連兩次的折損,鄭氏不得不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