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陳勝為王
“陰以待逆:陰,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靜觀敵變,坐待敵方更進一步的局麵惡化。”
“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為。”
“此計正是運用本卦順時以動的哲理,說坐觀敵人的內部惡變,我不急於采取攻逼手段,順其變,“坐山觀虎鬥”,最後讓敵人自殘自殺,時機—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舉成功。”
“按語。”
“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或曰:此兵書火攻之道也,按兵書《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後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故事。”
“郭嘉定計滅袁氏。”
“第十計、笑裏藏刀。”
“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原典。”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疑心。”
“陰以圖之:陰,暗地裏。”
“剛中柔外:表麵柔順,實質強硬尖利。”
“按語。”
“兵書雲:“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弈棋,會有叛誇數千,亡奔夏境。堠騎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日.“吾命也,汝勿顯言。”西夏人聞之,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故事。”
“隋文帝智滅南陳。”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後用來指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原典。”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損陰以益陽:陰:此指某些細微的、局部的事物。陽,此指事物帶整體意義的、全局性的事物。這是說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失利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局部、或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這是運用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陰陽相生相克、相互轉化的道理而製定的軍事謀略。”
“按語。”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故事。”
“三叉用計保孤兒。”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順手就牽了羊。比喻不費勁,乘機便得到的。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敵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少陰,少陽:少陰,此指敵方小的疏漏,少陽,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為我方要善於捕捉時機,伺隙搗虛,變敵方小的疏漏而為我方小的得利。”
“按語。”
“大軍動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不必以勝。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故事。”
“追廢帝鄭和下西洋。”
“第三套。攻戰計。”
“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裏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原典。”
“疑以叩實,察而後動;複者,陰之媒也。”
“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當考實查究清楚。”
“複者,陰之媒也:複者,反複去做,即反複去叩實而後動。陰,此指某些隱藏著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媒,媒介。句意為反複叩實查究,而後采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雲:“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複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故事。”
“魏軍兵敗木門道。”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複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消滅或沒落的事物,又假托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原典。”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有用者,不可借;意為世間許多看上去很有用處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去駕馭而為己用。”
“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與句相對言之。即有些看上去無什用途的東西,往往有時我還可以借助它而為己發揮作用。猶如我欲“還魂”還必得借助看似無用的“屍體”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說兵家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是看去無什用處的東西,努力爭取主動,壯大自己,即時利用而轉不利為有利,乃至轉敗為勝。”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這裏“童蒙”是指幼稚無知、求師教誨的兒童。此句意為不是我求助於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於我了。”
“按語。”
“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寧者,皆此用也。”
“故事。”
“立張楚陳勝為王。”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