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嫡女誓不為相> 第六十七章,《六韜》之書

第六十七章,《六韜》之書

  “不就是《百科全書》了?”謝胭把梁戀當成了知心人,然後欣喜地拿起《六韜》,“這本書真地有這麽厲害呀?”


  梁戀跟謝胭解釋道,“《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據說是先秦時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 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最早明確收錄此書的是《隋書·經籍誌》,題為“周文王師薑望撰”。薑望即薑太公呂望。但是自宋代以來,就不斷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從此書的內容,文風及近年出土文物資料等分析,可大致斷定《六韜》是戰國時期黃老道家典籍。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爭和各方麵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


  “該書據說是由周初太公望所著,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西漢《漢書·藝文誌》曾有著錄曰:“《太公》237篇,其中《謀》81篇,《言》71篇,《兵》85篇。”班固注“呂望為周師尚父,本有道者。”清沈欽韓說:《謀》者即太公之《陰謀》,《言》者即太公之《金匱》,《兵》者即《太公兵法》。但從南宋開始,《太公六韜》一直被懷疑為偽書,特別是清代,更被確定為偽書,但是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太公》的五十多枚,這就證明《太公》至少在西漢時已廣泛流傳了,偽書之說也就不攻自破了。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爭和各方麵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戰國策》卷22《魏策一》:“蘇子引《周書》曰:‘綿綿不絕,縵縵奈何?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蘇子即蘇秦,這裏的《周書》指的就是《太公金匱》或《太公陰謀》。《開元占經》卷6、卷11引《尚書金匱》,據姚振宗《隋書經籍誌考證·太公金匱》引嚴可均曰:“疑即《太公金匱》異名。””


  “《戰國策》卷3《秦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太公陰符之謀”,《史記·蘇秦列傳》作“周書陰符”。《莊子·徐無鬼》釋文引司馬彪、崔撰曰:“《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銀雀山漢墓竹簡》也認為:“太公之書,古亦稱周書”,並舉證曰:“敦煌寫本《六韜》殘卷中有《周誌廿八國》一篇,文字與《周書·史記》略同。古書所引《周書》之文,亦頗有與太公之《六韜》、《陰謀》、《金匱》諸書相出入者。參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呂氏春秋》所謂‘周書’可能也即指太公之書。”《陰符》謂陰符之謀。《戰國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史記》作“周書《陰符》”,蓋即《漢誌》之《太公謀》八十一篇矣。雲“周書”者,周時史官紀述,猶《六韜》稱周史。諸引周書《陰符》,或但稱“周書”,驗知非《逸周書》。錄附太公之末,與《六韜》、《陰謀》、《金匱》互出入,不嫌複見也。””


  “《太公金匱》,《隋書·經籍誌》、《意林》、《舊唐書·經籍誌》、《通誌略》均載兩卷。”


  ““《太公陰謀》,《隋書·經籍誌》:“《太公陰謀》一卷(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3卷,《通誌·藝文略》:“《太公陰謀》一卷,又三卷,魏武帝注。””


  ““明確著錄《太公金匱》、《太公陰謀》雖最早見於《隋書·經籍誌》,但實際上《七略》、《漢書·藝文誌》中就有。《漢書·藝文誌》之“兵書略·兵權謀”:“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小注曰:“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鶡冠子》、《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也。”……”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清沈欽韓說:《謀》者即太公之《陰謀》,《言》者即太公之《金匱》,《兵》者即《太公兵法》。”


  “《漢書·藝文誌》之“兵權謀”下注“省《太公》”,則“兵權謀”中部分內容出自《七略》所錄之《太公》殆無疑問。顧實曰:“如本誌《太公謀》八十一篇,《兵》八十五篇,今本《管子·兵法》、《參患》,《荀子·議兵》、《淮南·兵略》等篇之類,皆當在此二百五十九篇中。”前賢已經證明,《漢書·藝文誌》著錄的《謀》就是《陰謀》,也就是《太公陰謀》,《言》就是《太公金匱》,《兵》就是《太公兵法》或稱《六韜》、《太公六韜》。”


  “錢大昭曰:“《謀》、《言》、《兵》,就二百三十七篇而言,《太公》其總名也。”沈欽韓曰:“《謀》者即太公之《陰謀》,《言》者即《太公》之《金匱》,凡善言書諸金版。《大戴記·踐祚篇》、《呂覽》、《新書》、《淮南》、《說苑》所稱皆是。《兵》者即《太公兵法》,《說苑·指武篇》引《太公兵法》。”顧實曰:“《隋》、《唐誌》、《通誌》著錄《太公書》多種,《通考》僅餘《六韜》而已,《莊子》稱《金版六弢》,《淮南子》亦言《金縢豹韜》。””


  “《漢書·藝文誌》之“諸子略·儒家”中另有“《周史六弢》六篇”,小注:“惠、襄之間,或曰顯王時,或曰孔子問焉。”顏師古以為“即今之《六韜》也。”《四庫》館臣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兩種書。清沈濤《銅熨鬥齋隨筆》證明《漢誌》“六弢”當是“大弢”,《莊子·則陽》中仲尼問於太史大弢即是此人,“今之《六韜》當在《太公》二百三十七篇之內。”姚振宗《隋書經籍誌考證》以為“此證極精覈。”可見,《太公金匱》、《太公陰謀》、《太公兵法》或是《六韜》都出自道家的《太公》。”


  “《史記·齊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脫羑裏,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困學記聞》卷11並引葉夢得說曰:“其說蓋出《六韜》。”宋戴埴《鼠璞》卷下:“至謂文王與太公陰謀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奇計,然《漢書·藝文誌》注謂:‘呂望為周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以太公術者所增加。’漢時已嚐疑之,今反使右科習為正經可耶?”宋何薳《春渚紀聞》卷5《古書托名》:“先君言《六韜》非太公所作,內有考證處。”明胡應麟《四部正訛》中:“考《漢誌》有《六弢》,初不雲出太公,蓋其書亡於東漢之末,魏晉下談兵之士,掇拾剩餘為此,即《隋誌》《六韜》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