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嫡女誓不為相> 第五十七章,太子府

第五十七章,太子府

  “壬朝初置大本堂,儲藏古今書籍,召四方名儒訓導太子,親王。太子居文華堂後,諸儒侍從,選才俊之士伴讀。六傅無定員,無專授,除永樂時姚廣孝專任太子少師留輔太子外,終明世都是兼官,加官及贈官的虛銜。統領府,坊,局的政事以輔導太子的是詹事,詹事府多由他官兼掌。成化後,多以禮部尚書,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任。嘉靖後期開始,出閣講讀每點其他官員充任,本府坊局成了翰林院遷轉之階梯。清朝詹事府有詹事,少詹事,廢置不一,並用滿漢,隻有筆帖式全用滿人。始選翰林官分侍皇子講讀,稱入直上書房。始稱總師傅。由於雍正後不立太子,詹事府隻掌文學侍從。本府坊局隻為翰林升遷作準備,並無實職。”


  “設置東宮官製的作用,主要有:一、從各個方麵確保太子從小受到詩書禮義忠孝等教育,輔導他“進德”,“修業”,使其成為禮儀規範合度,有豐富的從政知識,才德均足以君臨天下的儲君。東宮官教育太子的內容很多。以壬朝為例,除講授各種禮樂典章製度外,還要輪番進講《尚書》,《資治通鑒》等,講解朝廷對各種大政的處理,講說民間利害,田裏稼穡諸事,以及古今孝悌忠信文學材藝諸故事。進講內容要先經內閣審閱,呈皇上覽準。有時則由天子欽定諸如《儲君昭鑒錄》,《文華寶鑒》等文獻,命講官進講。”


  “二、輔助太子。使其能順利繼承皇位。如漢高祖因太子有商山四皓為賓客而不易太子。唐太宗偏愛魏王,引起廷臣疑慮,太宗特派魏徵輔太子以杜流言。六傅還往往是皇上托孤之臣。太子被冊立以後,即成為儲君,副主,可以直接擔任宰相,統帥一類要職。當皇上外出時,由太子“監國”,即留守宮中處理國家政務。這時,東宮官在政務處理上亦要起輔助作用。”


  “三、六傅等東宮官銜常常成為加官,贈官的榮譽職稱或翰林遷轉的準備,授予東宮官銜,可起獎勵,明升暗降,調劑平衡等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和統治階級內部權勢鬥爭的一些矛盾。”


  “曆代的東宮官製度均有具體規定,但實際上設置情況,人員配備,權勢大小,均視太子的情況而轉移。若無太子,係列屬官皆撤。若太子失寵,東宮官屬配備較弱,常受打擊排擠,否則反之。”


  “在宗法製中,太子為“天下本”,太子的有無,廢立,直接影響政局和人心的穩定,太子的素質關係著王朝的盛衰與皇族政權的連續性。對太子的培養曆來備受朝廷內外的重視,對太子官的選任委派特別慎重,一般均精選四方名儒,經世名臣,勳舊大臣擔任,並選才俊之士作伴讀。太子對諸傅如事師之禮。東宮官有的品秩雖不高,不握實權,但具有殊榮。”


  許姑姑的臉色蒼白,嘴唇毫無血色,其實從那時候起,梁戀和謝胭就該留意。


  才不會在兩個月之後,看到血洗楚宮。


  “東宮官製度的建立,形成了以太子為核心的權力體係。東宮官一般不直接議論朝政,但對太子,以及對他日國政有重大影響。太子即位後,太子官往往以東宮恩而成為重臣。宮廷發生派係糾紛時,東宮官亦常被卷入,甚至成為犧牲品。這種情況使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更加複雜。”


  “甲朝代東宮官的職權。《新唐書·誌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從一品。掌輔導皇太子。每見,迎拜殿門,三師答拜,每門必讓,三師坐,太子乃坐。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則乘路備鹵簿以從。”


  “少師,少傅,少保各一人,從二品。掌曉三師德行,以諭皇太子,奉太子以觀三師之道德。自太師以下唯其人,不必備。先天元年開府,置令,丞各一人,隸詹事府。尋廢。”


  “太子賓客四人,正三品。掌侍從規諫,讚相禮儀,宴會則上齒。侍讀,無常員,掌講導經學。貞觀十八年,以宰相兼賓客。開元中,定員四人。太宗時,晉王府有侍讀,及為太子亦置焉。其後,或置或否。開元初,十王宅引辭學工書者入教,亦為侍讀。”


  “太子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掌統三寺,十率府之政,少詹事為之貳。皇太子書稱令,庶子以下署名奉行,書案,畫日。丞二人,正六品上。掌判府事,知文武官簿,假使。凡敕令及尚書省,二坊符牒下東宮諸司者,皆發焉。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正九品下。甲朝之前朝廢詹事府。武德初複置。龍朔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後光宅元年改曰宮尹府,詹事曰宮尹,少詹事曰少尹。有令史九人,書令史十八人。”


  “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糾劾宮寮及率府之兵。皇太子朝,則分知東西班。監國,則詹事,庶子為三司使,司直一人與司議郎,舍人分日受理啟狀。太子出,則分察鹵簿之內。有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


  “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中允二人,正五品下。掌侍從讚相,駁正啟奏。總司經,典膳,藥藏,內直,典設,宮門六局。皇太子出,則版奏外辦,中嚴。入則解嚴。凡令書下,則與中允,司議郎等畫諾,覆審,留所畫以為案,更寫印署,注令諾,送詹事府。司議郎二人,正六品上。掌侍從規諫,駁正啟奏。凡皇太子出入,朝謁,從祀,釋奠,講學,監國之命,可傳於史冊者,錄為記注。宮坊祥眚,官長除拜,薨卒,歲終則錄送史館。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隨事諷讚。皇太子朝宮臣,則列侍左階,出入騎從。左讚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掌傳令,諷過失,讚禮儀,以經教授諸郡王。錄事二人,從八品下;主事三人,從九品下。甲朝之前朝有內允。武德三年改曰中舍人,隸門下坊。貞觀初曰中允,十八年置司議郎。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複改中允曰內允。太子廢,複舊。龍朔二年,改門下坊曰左春坊,左庶子曰左中護,中允曰左讚善大夫,司議郎分左右,置左右諭德各一人。鹹亨元年,皆複舊,司議郎不分左右,其後諭德廢而司議郎複分。儀鳳四年,置左右讚善大夫各十人,以同姓為之。景雲二年,始兼用庶姓,改門下坊曰左春坊,複置諭德,庶子以比侍中,中允以比門下侍郎,司議郎以比給事中,讚善大夫以比諫議大夫,諭德以比散騎常侍。右坊,則庶子以比中書令,中舍人以比中書侍郎,太子監國則庶子比尚書令。有令史六人,書令史十二人,傳令四人,掌儀二人,讚者三人,亭長三人,掌固十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