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嫡女誓不為相> 第四十八章,賦之體

第四十八章,賦之體

  “張耒另有二十多篇文體小賦,則與乙朝式大賦或歐蘇式新文體賦關係不大,觀其在《吳故城賦》後的一段跋文:“予近讀曹植諸小賦,雖不能縝密工致,悅可人意,而文氣疏俊,風致高遠,有漢賦餘韻。是可矜尚也,因擬之雲。”可以證明張耒的文體小賦自有所本,並不一定都是學歐蘇文體的。其他作家也有類似的文體小賦。”


  “至於歐蘇式文體,則是以散文的方法寫賦,脫離了賦鋪敘和言情的本質特點,專門以說理議論為主。歐蘇式文賦大約具有三個方麵的特點:一是在句式上,不像駢賦或律賦那樣專講屬對的精密工切,雖間有偶句,但主要是由散體句式來表現,參差錯落,富於變化。”


  “二是在押韻上,沒有試賦那種限韻的束縛,在韻腳上沒有嚴格的講究,隻是隨著行文的需要而靈活變化。三是在用詞上,但並不像傳統的乙代散體賦那樣著意於辭藻的修飾和鋪排,語言往往清新流暢,平易淺近。四是在表達方式上,往往注重說理議論。成功的範例,除了《秋聲》,《赤壁》之外,有黃庭堅《苦筍賦》,張耒《秋風賦》,《燔薪賦》,《鳴蛙賦》之類,差可比擬,其他則罕見其匹。”


  “己代駢體賦,具備前代駢體賦的一般特征,如注重對偶,用典,聲律,辭藻等等,此外或篇幅短小,或與律賦相近,或與文賦相近。列表如下:篇幅短小的駢賦與律賦相近的駢賦與文賦相近的駢賦;黃庭堅《放目亭賦》,米芾《動靜交相養賦》,黃庭堅《劉明仲墨竹賦》。”


  “如黃庭堅的《放目亭賦》寫道:“放心者,逐指而喪背;放口者,招尤而速累。自作訿訿,自増憒憒。登高臨遠,唯放目可以無悔。防心以守國之械,防口以挈瓶之智。以此放目焉,方丈尋常而見萬裏之外。”全文短小精悍,對仗工穩。”


  “又如米芾《動靜交相養賦》首段雲:“天地有常道,萬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終靜,濟之以動;性不可以終動,養之以靜。養之則兩全而交利,不養之則兩傷而交病。故聖人取諸《震》以發身,受以《複》而知命。所以《莊子》曰智養恬,《易》曰蒙養正者也。”此段與律賦之破題並無二致。”


  “再如黃庭堅《劉明仲墨竹賦》,全篇句式對偶基本工整,但又有“黃庭堅曰”,“蘇子曰”之類散句錯綜其間,仿佛是用散體文的結構來寫作駢賦,表現出駢體向文體過渡的態勢。”


  “律賦最重要的特征是韻腳限製。己朝人王茂《燕翼詒謀錄》說:“國初進士辭賦押韻不拘平仄次第,太平興國三年九月,始詔進士律賦平仄次第用韻;而考官所出,官韻必用四平四仄。辭賦自此齊整,讀之鏗鏘可聽矣。”由此可見,己代官方規定的律賦押韻規則比甲代更為嚴整。不過,要完全熟悉和達到考試規定的押韻規範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非考場所用的律賦也不必嚴格實行四平四仄的押韻規範,加之由於傳抄版刻諸因素,造成部分律賦所限韻腳有脫落的現象,造成後人辨認賦體的困難。”


  “從各朝賦體來講:一、從體裁特點上看,乙代辭賦有三種基本形式:一、詩體賦,四言為主,隔句用韻,篇幅較小,蓋由《詩經》演變而來,與詩比較,趨向於散體化。”


  “二、騷體賦,形式與楚辭大體相同,乃由楚民歌演變而來抒情性強。”


  “三、散體賦,句式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韻散結合,以體物為主,一般直書其事,鋪采摛文,排比鋪陳,多以問答體形式展開描寫,辭藻富麗,篇幅龐大。主要由諸子問答體、甲朝之前一百二十年朝縱橫遊說之文和楚辭演化而來。”


  “甲代之後的賦作體裁:文之體裁大致可以分成《文心雕龍》中:“有韻為文,無韻為筆”兩種。在韻文之中,詩歌與辭賦是主要的代表性文類。辭賦的體裁,按照我的分類,可以分成騷體賦,文體賦,駢體賦,律體賦四種,簡稱為騷賦,文賦,駢賦,律賦。騷體賦和文體賦是從甲朝前朝之前朝與甲朝之前一百二十年到乙代形成的文體,駢體賦是六朝形成的文體,律賦是甲代形成的文體。”


  “甲代及其以後各個朝代,騷,文,駢,律四種賦體都有所發展,根據社會功能和個人愛好,逐漸有所分工,正如癸代賦家侯心齋所說:“今之作者,遇大典禮或用古賦,按:包括文賦和駢賦;言情適誌之作或雜用騷賦,文賦;考試所用皆律賦也。”認為賦體之選擇,是由表現內容的需要所決定的。侯心齋的講法是不錯的,不過,如果從甲代以後現存賦作的數量來考察,哪種賦體流傳最多呢?事實上,律賦卻是留存數量最多的一種賦體。”


  “癸代賦學家采用了賦體“三分法”。癸初陸葇編《曆朝賦格》十五卷,匯選曆代之賦,起自荀子,宋玉,下迄庚辛朝,先按照賦體總分為三格:曰文體,曰騷體,曰駢體。”


  “林聯桂《見星廬賦話》繼承這種三分法。首先指出“古賦之名始於甲朝,所以別乎律也”,接著區分古賦之體為三種:”


  “一曰文賦體。以其句櫛字比,藻飾音諧,而疏古之氣一往而深,有近乎文故也。”


  “自周荀卿《禮賦》,宋玉《風賦》至甲朝杜牧《阿房宮賦》,以及己辛壬朝以下之文體賦皆屬此類。”


  ““一曰騷賦體。夫子刪詩,楚獨無風。後數百年,屈子乃作《離騷》。騷者,詩之變,賦之祖也。後人尊之曰經,而效其體者,又未嚐不以為賦。”


  “從乙朝賈誼之《旱雲賦》至壬朝陶望齡之《述誌賦》,伍士隆之《惜士不遇賦》之類,皆屬此體。”


  “一曰駢賦體。駢四儷六之謂也。此格自屈,宋,相如,略開其端,後遂有全用比偶者。浸淫於六朝,絢爛極矣。甲朝人以後,聯四六,限八音,協韻諧聲,嚴於銖兩;比如畫家之有界畫勾拈,不得專取潑墨淡遠為能品也。”


  “賦的分類:“駢賦”——駢體,較為正規的賦——騷體,句帶“兮”“些”,有離騷風格——駢騷結合,之上兩種結合的。“律賦”。甲朝時的考試方式,律句多,命題。“文賦”。又稱“散賦”,與散文差不多的,如前後《赤壁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