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策論
第137章 策論
但不管虧了還是賺了,用這古人的說法,雷霆雨露皆君恩,你都得樂呵呵的受著。
他這邊有周衍和皇帝的話,很快內務府就給將要給她的宅子扒拉出來了。
皇帝要賞宅子,他們自然是要趕緊給找合適的,可這合適的也要看官銜和等階,李家柒給農家舉人出身,還不是進士呢。
這宅子就不能高大寬廣了,不然就越了規制,能進內務府的宅契,哪有小的啊?
最後扒拉出一個三進三出的宅子,算是裡面最小,規格最低的了。
拿著宅契,帶著皇帝派賞賜的人,李家柒幾人站在一處大門前,仰望那宅子
「老七,這就是皇帝賞的宅子啊!」
五丫說完六丫也道
「這是不是太大了!」
一旁跟著送賞賜的太監聽到她們兩個丫頭的話,忍不住笑
「哎呦兩位李小姐,這可是雜家能在內務府中找出的最小的宅子了,日後李舉人若是再往上走,這宅子還得換更大的呢!」
李家柒也一副鄉下人京城的樣子搖頭
「不用不用,就這個就行,再大了可不好收拾。」
然後拿著鑰匙開門,推門進去發現這宅子還算新
「咱們內務府每年都會撥銀子修繕這些宅邸,李舉人經管住進去就是了,雜家將皇上的賞賜送到就回宮復命了。」
李家柒笑呵呵的點頭
「哎哎好!勞煩公公了,這農家一路過來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公公且等等,我讓五姐給您拿件咱們自己做的衣服,又輕又薄的還暖和,這天還有些冷,公公當差穿裡面正好!」
五丫已經跑去拿了,他們就帶了一個包袱,裡面除了幾人的衣服,就沒什麼了,給這公公的也是張樹的另外一件羽絨馬甲,好在還是乾淨的,只能將就送了。
遞衣服過去的時候,她又將手裡的一塊指甲大的金子順便塞給了這位公公。
別問她為何討好一個公公,她也不知道,反正電視上都是這麼演的,另外,這公公當時還在那汪公公面前露過臉,她這才記住的。
那小公公回到宮裡復命,他自然是跟汪海汪公公復命的,他也不藏私的將金子和那馬甲都給上繳了。
汪公公多少銀錢沒有見過?
看看自己面前的兩樣東西,抬手將那金子扔給了小太監道:
「這小舉人可真有意思,行了下去吧,這馬甲雜家就拿去復命了。」
他見皇帝對熱氣球和小舉人有些興趣,就將馬甲拿去御書房,就在一旁站著也不說話。
皇帝批閱奏摺后,休息時看他一眼,見他手上拿著個藍布做的衣服,就詫異
「汪海,你拿的這是何物?」
汪公公這才趕緊笑上前兩步將衣服舉到皇帝面前道:
「回皇上,說來也有些意思,老奴不是讓人去給那小舉人傳賞賜了么,這就是那小舉人給傳賞小太監的回禮。
老奴看著挺有意思的,就拿來給皇上您瞧瞧。」
皇帝挑眉,看那見衣服並不上手去拿,一件馬甲而已,能有個什麼意思?
「有何不同?」
汪公公就掂量一下那衣服道:
「皇上,老奴猜的沒錯,這裡可不是棉花,棉花可沒這麼輕!」
皇帝來了興趣
「不是棉花那是何物?」
「這,老奴也不知。」
「打開看看!」
「奴遵旨!」
他應聲去找了東西將那馬甲剪開后,蹙眉,遞給皇帝
「皇上,您看這是?」
皇帝伸手捻了下,搖頭
「像是什麼東西的羽毛,可又不像,」拿起那衣服掂了掂,果然輕飄飄的。
沉思片刻道:
「的確有點意思,回頭讓那小太監去問問,這裡是何物,這樣的衣服如何又能保暖了?」
李家柒他們則是在簡單的收拾一下院子,然後分一下房間就算是安頓下來,離春闈還有三天,看看天色也不早了這一天算是就這樣過去。
第二天李家柒就去了貢院等地方,打聽春闈的事宜。
她一直到進了考場才算是鬆口氣,好在周衍那傢伙說話算話,她的年紀自然是裡面最小的,進考場的時候見到了蘇濤少年。
蘇濤見到他就蹙眉問
「我還以為你不來了,不是說讓你來了京城去找我的么?」
李家柒早就將這事給忘了,而且這蘇濤還是住在京城族中的蘇家宅子里,都是個借住的親戚,他這個親戚的朋友還是不要去給人添麻煩的好。
所以壓根就沒有打算真去找他
「不瞞蘇兄啊,我這一路太難了,三天前才到的京城,運氣好些,得了皇帝賞賜的宅子,就沒去找你,回頭你也去我那裡住吧!
那宅子太大我們幾個住著還怪還怕的,你去了還能個我鎮鎮宅!」
蘇濤無語的翻個白眼,他已經習慣了這小子說話的風格,傲嬌的一仰頭
「看情況吧!」
李家柒好笑,小少年越來於抗打擊了。
「嘖!這成親了跟沒成親就是不一樣啊!」
進了考場后就是封閉式的了,兩人考號離的還不算遠,這次跟府試不同,這次可是九天啊!
沒有點體力是真不行,比如離她兩排桌子的那位老者就倒下了,這不被人給抬出去。
所以說古人對科舉到底是有這什麼樣的執著?
一把年紀了還要來遭罪,這春寒料峭的時候都凍手,窄小的考房裡可沒有地方給你生火取暖,就怕把考院給燒了,以前不是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但好歹這裡是提供熱水的,一人一碗,喝多了要跑茅廁還考不考試了?
至於九天不洗頭不洗臉什麼的這個問題,也不是不能克服。
因為就是讓你去洗,這個天,還不如不洗呢。
一窩窩九天,策論兩道題,外加一道九章算術,四書五經,試帖詩。
策論就是,對當時的政治問題加以論說,提出對策的文章。
例如: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
這題,李家柒一想,媽呀!不就是教戰守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