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逃離南域回東域
“另外,身為女子,你應該自尊自愛,羅刹宗坤修的風評你應該清楚,你和他們不一樣,你賦異稟,想在修行界走下去,有個好名聲會順利的多!沒事了可以了解一下儒家的《女則》!”
聽到周易這話,蕭媚兒瞬間笑了起來,“嘻嘻,你是擔心我,找其他男人嗎?”
“隻是想勸你一句,至於聽不聽,看你自己!”周易沉默了片刻,開口道:“就此別過!”話音剛落,祭出飛劍,縱身一躍,踏劍而去。
看著周易離去的聲音,蕭媚兒突然大聲道:“哈哈,淩易,你逃不出老娘的手掌心的!”
周易聽到背後傳來的聲音,不由的加快了一些飛渡到速度。
一口氣飛奔出去幾個時辰,周易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落了下來,一方麵休息一下,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換個馬甲,身在南域,他可不能再以道門散修的身份行動了。
換了左道修士常用是道袍,而樣貌也換成了一張極其普通的臉麵,周易便再次踏上了路途。事實證明,周易的準備是很有用的。
左道雖然沒有道門佛家儒家那麽多規矩,不過在南域,大家還是非常克製的,哪怕有衝突的宗門,也會盡量避免直接衝突,整個南域,雖然不像北域西域那樣,幾乎不會出現動手的情況,但也不會出現太大的鬥爭。
哪怕衝突不可避免,也會盡力控製影響,所以南域比周易想的反而要安全的多,尤其是是換了一個馬甲,半路遇到左道修士,也沒人主動挑釁他。
南域雖然都是左道修士,但卻沒有周易想象中,那麽多的衝突,想想也對,都是左道修士,哪怕發生衝突,也不會大打出手。
周易一路上也盡量躲開人多的地方,用了幾時間,便進入了東域,一直到進入東域,周易這才鬆了一口氣。
東域情況很複雜,整個東域儒家勢力龐大,但卻並不禁止其他勢力進入,儒家控製的主要是凡間,對於各道宗門,並不是太過排斥,不過如家也是有底線的,宗門勢力在強大,最多也就在一國之境稱霸,而且不能太過影響凡間勢力。
整個東域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宗門膨脹,想要挑戰一下儒家的實力,但卻沒有一個成功的,一旦出現這樣膨脹的宗門,陸軍絕對會出手。這也是血煞宗那麽強勢,卻隻是敢在大周境猖狂的原因,血煞宗敢把手伸到其他國家,先不其他國家的各道宗門,儒家絕對會有大儒上血煞宗做客的。
周易也想過為何儒家,會允許其他宗門存在東域的情況,這裏就不得不一下儒家特殊的修行方式了,如家修浩然正氣,浩然正氣,下至正之氣,一切邪魔外道的克星,不過浩然正氣有個問題,無法讓人突破生命的限製。
民間有很多書生,從未接觸過修行,但憑著心中文氣,鍛造一身浩然正氣,這樣的凡人,可以神鬼避退。儒家修士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雖然也發展了出了一些自己延年益壽的手段,不過相比其他道統還是大有不如。
這樣的情況下,儒家修士,就不得不想其他辦法了,最簡單的辦法,便是借助其他道統的延壽手段,其中道門的手段便是儒家修士最長借用的手段,就比如道門的練氣術,煉丹術等等。
甚至有些儒家修士,還會加入道家宗門,儒道雙修,以突破地限製。
儒家之所以允許其他道統存在東域,這便是最大的原因。
進入東域,周易便放下心來,原因也是因為如家和道門關係一直不錯,基本算是準盟友的關係,周易離開太清上宗的時候,掌教真人就曾經吩咐過周易,日後行走江湖,儒家是一個可以相對信任的朋友。
哪怕他的正式身份暴露在儒家麵前,也不用擔心什麽危險,儒家絕對不會因為修行之地,就對付他,頂多是死纏爛打讓他幫著建設修行之地。
不過進入東域之後,周易依然還是換上了一身儒衫,儒家對他不會有什麽企圖,但東域還有好多其他道統宗門,一旦被這些宗門發現了他的真實身份,絕對會派出人馬對付他的。
化身一位遊學的書生,周易踏上了東域之路。
別看周易出生東域,但對於東域的了結僅限於大周王朝附近的區域,對於東域的了結,還不如對北域的了解深。進入東域,周易便發現,儒家宗門,大都設在了凡間,一路上遇到的國家內部,存在很多大大的學府。
這些學府,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一座座學府,但事實上,這些學府可都是實力強大的修行宗門。
學府和宗門其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用周易前世的話來,宗門很像是一家公司,掌教是董事長,掌教之下,還有很多部門的經理,而各大長老就類似公司的股東。普通弟子就是普通員工,完成任務,拿錢走人。
學府就比較類似真正的學校了,甚至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隻要是書生,心中有一點浩然正氣,就有機會進入學府學習,研究儒家經典,成績好的,便可以正式接觸修行,這就屬於上大學了。
而儒家經過這麽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儒家成功在東域凡人心中種下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而且因為儒家對於修行界消息的封鎖,東域凡人並不清楚修行界的事情,對於很多普通人來,所謂的修行,隻是一些神話傳。除了這些思想,儒家還極其將就孝道。
孝道,無疑是對那些修行宗門的打擊,修士一個閉關好幾年,尤其是佛門弟子,都要斬斷紅塵,這個可是和孝道相衝的,
對於很多普通人來,修道出家什麽的,都屬於歪道,假如現在有兩個機會一個入道修行,一個進入學府跟隨大儒學習,大部分普通東域之人,絕對會選擇進入學府之中。跟隨學府大儒學習儒家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