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處分

  在草祥子做手術、趙文斌忙著籌錢的時候,楊軍也沒有閑著。


  事實上,楊軍正在經理辦公室,被經理好一頓數叨。


  經理覺得他之前賣給油漆廠的800台尋呼機,雖然生意做得不錯,但是越權也太多了,價錢壓得太低,原本應該是是暴利,可以掙得更多,卻輕而易舉放走了,變成微利。


  “不管怎麽說,”經理板著麵孔用冠冕堂皇的話刺激楊軍,“你是給國家做買賣,為國家服役。用這麽大本錢,冒這麽大的風險,賺這麽少錢,實在太不應該了。”


  楊軍想辯解,明擺著,自己並沒有占用多少國家的資金,而是通過與尋呼台協商,由尋呼台墊資解決的。


  話到嘴邊,他隻咕噥一句:“那總比沒有強。”


  “你懂不懂成本核算?我說你是不是應該學學成本核算?我們是國企,稅收分文不少,都要加到銷售中,這你應該知道吧。”


  經理說,你這次的失誤在於,成交的價格低於公司所能開出的正常底價,這次公司少賺了三分之二,幾乎貼近成本線。


  “損失嚴重啊,楊軍。”經理語重心長地拖長腔。


  與此同時,他越想越生氣,也有些後怕,稍微不慎,很可能虧損。


  然而,楊軍卻不是這麽看的。


  他來自農村普通家庭,楊軍自幼耳濡目染,購買任何東西,第一直觀看到產品,接下來就是價格越便宜越好。


  很多情形下,價格甚至成為影響購買的第一要素,貴了,堅決不買,或者等等再說,或者貨看三家。


  同等品質同等款式之下,移動電話是高科技產品,在生產廠家中,流水作業,質量保證是廠家的任務。介紹好功能加上盡可能的低價讓利,是完全可行的。


  低價是拉住客戶的法寶。


  觀點上的相左讓楊軍接不上話來,經理從成本核算分析,有他的道理。


  為了避免與經理不必要的衝突,楊軍低聲說:“對不起,經理,確是我的失誤,沒好好算賬。”


  服軟是楊軍結束難堪的很有效武器,他不這麽說,激起經理越來越大的火氣,反而對自己變更不利。


  經理長出了一口氣,覺得楊軍確實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同時,經理也看出來了,這個青年,有股韌勁,下得了手,方向定了就會不顧一切想盡辦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吃苦耐勞更不在話下。


  他的結論,楊軍是有野心的。


  經理心裏也顧忌,楊軍這次不請示擅自這麽大的一筆生意都敢越權,不對楊軍限製和處分,以後弄不好會捅出大簍子。


  “你得記住,你工作的單位是國企,國企是為國家服務,不能胡來。”


  經理本人也是下得了手的狠角,必須對楊軍打壓和懲戒,殺殺他的銳氣。


  他說出處分楊軍的具體措施,從楊軍原本5000元左右的提成,扣除大部分作為利潤補償,隻給他就剩下1700元錢。


  楊軍一聽,真是不服:“經理,扣太多了吧。我也是辛苦談判做成這樣一大筆生意,1700元實在是少了點,我.……”


  經理揮揮手:“你就別辯解了。有時間你算算賬。你會覺得這1700塊還真不少呢。”


  楊軍還想說,經理直接用手勢製止。


  他不再說話了,確切地說,不想再跟經理說話了,他知道,辯解沒有用,遇見這樣一個狠經理,他的任何辯解經理都會以國家的名義、業務不精湛的名義壓他、駁回。


  即使他也從這次事件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楊軍善於變通,這邊無法跟經理辯解,他就迅速說服自己:相對平時每月隻有七八百左右提成來說,1700元還算是不少。

  假如經理硬說我違反財務紀律,就是不給我又能怎麽樣,楊軍忍了忍,沒有繼續較真。


  生意場,人脈、有資源的人脈極其重要,雖然讓公司少賺不少,但是楊軍搭上了大客戶,為將來的銷售打開一條路,卻讓同事羨慕在眼裏,嫉妒在心裏。


  同事之間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原來的稱兄道弟改成冷言冷語,或是沉默寡語,敬而遠之,背地裏罵他太張狂,太自私,有什麽了不起,就會為自己撈錢撈資本。


  這話傳到楊軍耳朵裏,他覺得自己這麽做理所當然,但又有口難辯。


  麵子掉了是次要的,關係搞壞有點不妙,自己還要在這裏工作,以後還要和這些同事共事,楊軍拿到1700元提成的當天,想請各位弟兄的酒飯,卻統統被婉拒。


  此後,沒多久,楊軍就被經理發配接替原來小王的進貨。拿500元固定工資,外帶根據每個月總銷售而得到的200左右的獎金。


  進貨不是很忙的工作,楊軍閑下來努力和同事套近乎。他還找了一本北京財貿學院的教科書《成本會計》,一番苦讀。
……

  1994年,依然是尋呼機大行其道的時代。伴隨著尋呼機也就是BP機的銷售旺勢,北京地區一年多冒出200多家大小尋呼台,各台擁有的用戶從幾千到幾十萬戶不等。


  為了拉攏更多用戶,各尋呼台與零售商使盡解數,讓利、兌獎、改頻,甚至采取低於成本的自殺手法等,行業內惡意競爭暗流浮動。


  用戶從中悟出投機竅門,交幾十至100元免費享受一年服務,第二年又換一個台,跑台率居高不下,始終徘徊在20間。


  雖然這很讓尋呼台頭疼,但客戶狂熱的需求確是一股擋不住的洪流,他們隻好打掉了牙往肚子裏咽,硬著頭皮推波助瀾。


  一些商店櫥窗裏改頻入網的招牌越做越大,產品從大中小規模到高中低檔次,數字、漢字機,股票機一應俱全。


  不過,有些人說尋呼機已經飽和,到年底將出現萎縮。


  做生意的商人們十分關注行業走向,他們預感事情並非像預測那樣走向萎縮。


  原來限於為生意人、政府中高級官員、記者等外事聯係頻繁的人群使用,如今不但大眾化,而且向另外兩個年齡段延伸:未成年人和老人。


  大學生、研究生有尋呼機的人不在少數。中小學生也把對尋呼機的擁有看為時尚。為了加強與社會與親朋的聯絡,尋呼機也逐漸被老人青睞。


  拓寬了使用人群,讓商人們信心百倍。而手提電話,也就是後來被稱作手機的興起對他們更是莫大的激勵。


  楊軍蟄伏在進貨的工作,工資少了,工作更多的是搬運、碼放的體力活,不用動腦筋,清閑許多,他不甘於這種處境,利用與供貨商打交道的機會,摸清供貨渠道和供貨方式。


  將近半年多的齊心協力,楊軍和小刃攢了8000塊錢。這血汗錢捏在手裏,卻對於哥倆來說實在難受:一定要讓錢生錢,讓錢動起來。他們有共同目標,做自己的事業。


  楊軍這半年多的電子電訊公司工作,給他一個鮮明的信號,電子通訊產品市場方興未艾,在大規模擴容。


  得益於科技進步速度的加快,和這些技術商業轉化速度的加快,楊軍摩拳擦掌看到了先機。


  哥哥楊軍還在國企工作,弟弟小刃按照哥哥的意圖,提前布局,開始了單幹的籌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