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牛魔王>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路伐鮮卑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路伐鮮卑

  因為“宣陵孝子”之事,皇帝劉宏與士大夫們鬧得很不愉快,士人們都恥於與那些孝子共事。


  蔡邕的調和勸諫收效甚微,朝廷兩大勢力之間依然相互攻訐扯皮,拿天下大旱和災異做文章。


  南方大漢帝國的日子不好過,北方草原上的鮮卑人就過得更苦了。


  草原上的旱災與蝗災,讓鮮卑人的畜牧生產陷入了困境。


  為了活命,鮮卑各部紛紛南下寇掠幽州、並州和涼州。大漢北方邊郡再一次狼煙四起。


  護烏桓校尉夏育被鮮卑人騷擾了幾年,早已對鮮卑人恨之入骨。


  在打退幽州方向的進犯之敵後,夏育主動請戰,對朝廷上書說:“鮮卑賊寇入侵邊境,自春天以來,已發生三十多起,邊郡百姓不得安居,苦不堪言。


  臣請調集幽州各郡的部隊出邊塞攻打鮮卑,用一冬兩春的時間,就一定能夠消滅敵人,消除邊患。”


  夏育主張對鮮卑人主動出擊,大麵積殺傷鮮卑人,將其徹底打垮,讓鮮卑人失去戰爭潛力。


  然而,夏育的請戰遭到了朝中眾臣的反對,最終朝廷沒有同意。


  群臣反對的理由,當然是出塞遠征太費錢糧了。


  孫子兵法裏就說了:要興兵作戰,需做的物資準備有,輕車千輛,重車千輛,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並向千裏之外運送糧食。


  那麽前後方的軍內外開支,招待使節、策士的用度,用於武器維修的膠漆等材料費用,保養戰車、甲胄的支出等,每天都要消耗千金。


  按照日費千金這樣的標準準備之後,十萬大軍才可出發上戰場。


  不僅是耗費錢財的問題,為了給遠征軍輸送糧食,還需要征用大量的民夫、騾馬。


  這些民夫、騾馬不僅同樣消耗糧食,而且不能再投入農業生產。


  那麽,次年必然會造成糧食欠收,國家的稅賦也無法正常收繳。


  所以,打仗其實就是打的國力消耗。


  涼州的幾次羌亂,就打得大漢幾乎破產了。


  如今天下大旱,眼看著糧食欠收,府庫本就盈餘不多,怎能支撐大軍遠征?


  群臣擁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對出征。


  於公於私,大地主豪強出身的士大夫們都不會支持征討鮮卑人。


  如果鮮卑人占據的是適合耕種的肥美之地,這些士大夫絕對義憤填膺,與鮮卑人不死不休。


  因為,打下來的土地,終究是世家豪強們的囊中之物。發動戰爭,是要講究收益的!

  鮮卑人那裏有什麽?草都長不出幾根的苦寒之地!莫說是耕種,聽說連羊都快要餓死。


  那種地方,毫無征伐的價值。


  群臣大多都是內地的世家豪族大地主出身,算的都是經濟仗。


  因為同樣的原因,當年他們差點放棄涼州,更不可能支持對鮮卑人用兵了。


  麵對鮮卑人的劫掠,邊郡漢人百姓可以向內地遷移嘛!來充實我們的人口多好!


  夏育的請戰,被暫時擱置了。然而,未過幾日,他的盟友出現了。


  夏育的老戰友,護羌校尉田晏此前因事被判罪,但因為他是太尉段熲的愛將,通過段熲走了中常侍王甫的關係,被朝廷赦免。


  在雒陽城需求複出良機的田晏知道老戰友夏育的想法後,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田晏帶著厚禮拜訪中常侍王甫,請求他借此機會,幫自己恢複軍職。


  為了說服王甫,田晏向王甫不無誇張的講述了當年平定羌亂的戰事。


  田晏告訴王甫,自己與夏育是平定羌亂的黃金搭檔,隻要二人聯手,必能擊敗鮮卑人。


  並且,田晏還提出,鮮卑人裝備極差,戰鬥力不如羌人。此戰隻須征調涼、並、幽三州的漢軍騎兵部隊,再帶上匈奴、烏丸等遊牧仆從軍,就足以踏平鮮卑王庭彈汗山了。


  由於不需要調動內地的步兵部隊,可以大大的緩解後勤輜重保障壓力,減輕府庫負擔。


  為了複出,田晏信誓旦旦的保證此戰必勝,可以公私兩利。


  對公,擊敗鮮卑人,可以極大的提升皇帝陛下的威望,有利於鞏固皇權的統治。


  對私,太尉段熲投靠了王甫,田晏、夏育二人又是段熲的心腹愛將。讓田晏、夏育二人建功立業,掌控軍隊,也有利於鞏固王甫和段熲在朝廷上的地位。


  王甫不懂軍事,就此問題谘詢了太尉段熲。


  段熲也瞧不起鮮卑人的戰鬥力,認為自己的兩個愛將身經百戰,必能旗開得勝。


  這下子,王甫心裏有了底,就進宮麵見皇帝劉宏,提議重用田晏,派他與夏育合力征討鮮卑人。


  皇帝劉宏被說動了,決定授田晏為破鮮卑中郎將,領兵北伐鮮卑。


  對於皇帝的決定,大臣中依然有很多人不讚同。


  耿直的蔡邕又一次站出來履行他的議郎職責。


  蔡邕認為:征伐是有必要的,然而時機與形勢不同,有得有失,有成有敗,不可一概而論。


  眼下鮮卑實力正盛,段熲這樣的名將,平定西羌尚且曆時十年,以夏育、田晏之才,未必超過段熲,一旦兵連禍結,隻會虛耗國力,再無休養之日。


  漢初麵對匈奴,高祖尚且忍平城之恥,呂後尚且受輕慢之辱,今日鮮卑之辱,不過於漢初,暫且忍耐,守邊保塞才是上策。


  急於建立功業,讓士大夫閉嘴的皇帝劉宏已經聽不進蔡邕的勸諫了,執意要遠征鮮卑。


  朝議中,袁逢、袁隗二人站在了皇帝和中常侍王甫的這一邊,支持出兵攻打鮮卑。


  隻不過,袁逢、袁隗又推薦了護匈奴中郎將臧旻領兵出征,建議漢軍兵分三路出塞。


  護匈奴中郎將臧旻是袁逢、袁隗二人之父袁湯的門生故吏,是二袁的人。


  在無法反對出征的情況下,袁逢、袁隗二人不想讓段熲的心腹獨得戰功,故而將自己人也安插進去。


  其實,袁氏一直想要染指軍權,又怎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群臣也不想讓投靠宦官集團的人獨掌軍權,紛紛表態支持二袁的提議。


  經過一番平衡,最終朝廷統一了意見,決定派夏育出高柳,田晏出雲中,臧旻出雁門,各率一萬騎兵,會師於彈汗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