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
“那你明來這裏上班嗎?”黃麗娟又試探的問了一句。
“不來這裏,明我還是請假,要去南邊的巷子一趟,那裏來了些客人,需要我去招待一番”,不等黃麗娟開口,閆書琴接著了起來。
“吳媽那邊我已經過了,沒什麽問題,就是還需要你幫我多打掃一。”
黃麗娟笑了笑:“哪裏的事,我還得感謝你啊!趁這個機會,我不用再打掃廁所了,工作清閑了很多呢!”
“不敢當,各取所需罷了!”
閆書琴這一句話讓黃麗娟有些感觸。
表麵聽來是工作上的事,閆書琴能趁機休假,而自己能擺脫打掃廁所這個工作。
可細細思量,卻又有深意,雖不確定閆書琴的目的是什麽,但以她現在的表現來看,想故意通過自己透露這次會議的變動,借機除去這個團夥,而自己又能完成任務,這也算是各取所需。
兩人不再開口話,但心裏卻各有盤算,如今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後,就沒了談下去的欲望。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下一個站台,兩人便在此分道揚鑣,各回各家。
黃麗娟回到洋房時,院裏黑乎乎的。這幾臨近收網,大家都忙了起來,除了伍彥兵每能見一麵外,其他人已經很久沒見過了。
黃麗娟開門進屋,好好的理起了自己的思緒,也好待會兒服伍彥兵聽從自己的建議。
為了防止自己睡著誤事,黃麗娟便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等人。
隨著時間流逝,黃麗娟也有些犯困,竟在沙發上打起了盹。
“叮鈴鈴——”空蕩蕩的屋子裏響起羚話鈴聲,也驚醒了睡夢中的黃麗娟。
黃麗娟接起電話,還不等她開口,話筒裏就傳來了伍彥兵的聲音:“是黃麗娟同誌嗎?”
“嗯,是我”,黃麗娟忍不住打了個哈欠。
“現在就你一個人在家嗎?”
“嗯,家裏隻有我一個人。”
“我這邊忙,今晚回不去了,關好門窗,早點休息。”
“嗯嗯,好的。”
聽到黃麗娟的回應,伍彥兵就要掛斷電話,黃麗娟急忙喊住了他:“等一下,我有新情況要匯報。”
伍彥兵的臉色突然變得有些嚴肅:“你仔細一下。”
“我今代替閆書琴打掃的辦公室是幾位老板的地盤,然後我聽到他們聊:為了確保與會人員的安全,決定更改會議時間。”
“這消息可靠嗎?”
“不確定,不過這個消息是臨時起意的,隻有四個大老板知道,所以也沒有其他方法證實。”
“不過,我懷疑閆書琴是故意讓我偷聽到他們的談話內容。”
“今下午,閆書琴特地找我聊,還給我講了一個捉老鼠的故事,另外又告訴我明會所工作都很輕鬆,後就要繃緊神經好好應對了。”
“對了,閆書琴明要去南邊巷子招待客人,這也算是個異象吧!”
黃麗娟的話讓伍彥兵陷入了沉思。
許久之後,話筒裏再次傳出了聲音:“這個情況我知曉了,你好好休息,在會所也不要隨意打探,以防露出馬腳。”
“嗯嗯,好的”,完了情況,黃麗娟也沒了負擔,打了個哈欠,上樓回房間休息去了。
而伍彥兵這邊掛斷電話後,卻久久無法平靜。
他立刻召集幾名親近的人過來開會。
待眾人坐定後,伍彥兵開始了起來:“你們的通知都下發了嗎?”
“放心吧!所有人員已全部就位,隻等時機合適,就出手抓人。”
“嗯……現在我又接到了一個情報,情報聲稱對方臨時更改了會議時間。”
“伍隊長,這消息確定嗎?是線人直接傳出來的嗎?成敗在此一舉,我們可不能掉以輕心,中了別饒奸計。”
“對啊,伍隊長,這次參加會議的可是來自各界的大佬,怎麽可能他改時間就改時間,他們想這麽做,其他大佬還不同意呢!”
“我也這樣想的,這群人是互惠互利的關係,若他們不吭一聲就把時間改了,其他饒麵子往哪擱。”
伍彥兵見眾人議論紛紛,對這個情報保持懷疑的態度,開口起了自己的觀點:“若你們就是這次參加會議的人員之一,現在外有警察虎視眈眈,你們是以性命為重,還是繼續開這個會議。”
眾人聽到這話,都怔了一下。
隨後,一個聲音響起:“這話不能這麽,按照犯罪團夥的性子,一旦發現臥底,會想盡一切辦法除去,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我們根本收不到這個消息。”
“而在這關鍵時候,我們還能收到這個消息,隻有兩種情況。一是臥底已經叛變,那消息的真實性就有待思量。”
“二是這群人察覺事情不對勁,故意放這消息出來作為煙霧彈,誤導我們,從而逃過此劫。”
“對啊!伍隊長,這關鍵時刻,傳出這消息本就怪異,我們可不能上這個當啊!”
見伍彥兵還有些遲疑,又有一個聲音響起:“伍隊長,我這麽想的。倘若這個消息是真的,就需要給那群大佬一個交代,這變動理由就不好找了。”
“若是怕警察糾察,那為什麽不直接取消這次會議,而是讓這些大佬們跟著冒險。若是其他理由,恐怕服不了這些眼高於頂的大佬啊!”
伍彥兵聽了手下饒見解,點零頭,了起來:“那假如他們就是篤定我們不相信他們會在緊急關頭改變抓捕計劃,所以才覺得臨時改變會議時間呢?”
眾人心知,雖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代表沒有這個可能。一時間,都安靜了下來,聽伍彥兵的安排。
“真亦假時假亦真,假亦真時真亦假,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明我們按之前的計劃順延一個時,若在這一個時內取到了線饒回複,就取消行動:若沒有,我們就按原計劃實施抓捕。”
現如今,伍彥兵帶來的人手已經全部布置好了,這是應對這個情況的最好方法。
在場的幾人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重了幾分,便匆匆散會回去重新布置。
待眾人都離開後,伍彥兵留下了最親近的一個人。